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朱广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学习朱广权经典句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习朱广权经典句子(朱广志民惟邦本)

学习朱广权经典句子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朱广志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本思想,也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思想的一次飞跃。

《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大禹的孙子太康继承王位后,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述大禹之训诫:“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对待人民的态度是一个重要议题。特别是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所论形成了初步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命题,如“安民利民”“民贵君轻”“平政爱民”“顺从民意”。孔子、孟子、荀子都认为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因此必须爱民、顺民、安民、利民。西汉政治思想家贾谊总结出人民是国家兴衰成败根本的结论,深入阐述了人民的重要性,完善了民本思想体系。唐代柳宗元在“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高峰。他认为,当官者是人民的仆役,是要为人民办事的。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然而,囿于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古代统治者无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但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民贵君轻”“平政爱民”“富民强国”“重民保民”“恤民忧民”等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历数中国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够日臻强盛,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从而赢得了人民信任、得到了人民支持。

回望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百年党史反复说明,征途漫漫,道阻且长,但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就没有过不去的“娄山关”“腊子口”,就没有过不去的“雪山”“草地”。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便把“人民”二字深深印在自己的旗帜上,写在自己的执政宗旨中。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这也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什么愿意听党话、跟党走的核心密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会走得更好,必然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