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长 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福安新闻网(李斌)想起小时候读过的这个绕口令,依然令人忍俊不禁。扁担,这是农村最为常见的劳动工具。福安当地出产毛竹,扁担多用毛竹制成。挑选三年左右竹龄的毛竹,视竹节的疏密,截取五或七节(一般为单数),剖开,削成中间宽两头窄的梭子状,用火烤过,趁热把两端弯成略微上翘,可以防止担绳脱落。扁担也有木制的,比竹扁担稍长,两端安装挂钉或铁钩。用梧桐木或桑木做扁担,韧性好,轻便耐用,据说当年走街串巷的货郎担,骑缸补鼎的手艺人,都爱用这种扁担。潭川夏阳李氏崇文尚武,祖上曾经出过一位武举人,相传他平日里使用一根铁扁担,既可挑担,也可练武,可见其武艺超群膂力过人。

农村这种好东西很少有人懂得吃(以前福安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它)(1)

农村人对扁担,爱惜有加,用完后要整齐地靠在堂屋墙边,决不能扔地上,任人践踏、跨越,这是农村世代相传的禁忌,谁也不敢冒此大不韪。乡闾习俗,折射出对劳动者的尊重。

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年代,生产生活离不开扁担,挑土挑肥,挑粮挑水,农民靠扁担支撑着家庭。我的堂叔说,从前,国家修公路、建水库等工程,都要各村派义务工,他在茜安水利做民工时,曾挖断了三把锄头,挑折了四根扁担。民工们热情高涨,凭着锄头、扁担、畚箕等简陋农具,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当年农村供销社职工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一根扁担不离肩,挑起重担爬高山,为山区群众送去了生产生活用品,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温暖,架起了联接城乡的桥梁,“扁担精神”曾经广为传颂。

扁担看似简单,需要经过劳动磨练,才能掌握挑担技巧。农谚“长索短扁担,一百八十担”,意思是说扁担短、绳子长,挑担比较省力。重担在肩,一伸腰一跨步,担子合着脚步的节奏而上下波动,挑担者身体随之律动,步伐渐渐加快,行人往往是跟不上挑担者脚步的。我曾经见过生产队送公粮的队伍,几十个人,挑着担子,动作划一,鱼贯而行,嘴里哼着嘿哟嘿哟的号子,这种劳动韵律之美,极富感染力,把避让在路旁的我们都看呆了。

农村这种好东西很少有人懂得吃(以前福安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它)(2)

挑重担的人需要拄杖,拄杖用硬木制成,长度与挑担者肩部齐平,上端略扁,削成月牙形的凹槽,下端套一寸来宽的铁箍,防止拄杖磨损。若挑重担在右肩,则把拄杖从左肩伸向身后,撬起扁担,借以分担重量。途中歇息,用拄杖凹槽顶住扁担,手扶担子,肩部就可以离开扁担休息,不需要把担子放在地上。扁担和拄杖,配合默契,相互帮衬,正如福安俚语说的:“扁担随拄杖,老爹随老娘”。

扁担有个“本家兄弟”,叫作枪担,也是福安山村常见的劳动工具。枪担用直径较小的毛竹或杉木制成,两头削尖,适用于挑柴草、稻草。相传从前畲族乡民上山劳作时,边用柴刀敲击枪担,边唱山歌,借以自娱解乏,后来经有关部门改编成“枪担舞”,融武术、体育、舞蹈为—体,表演者一手握柴刀,一手持枪担,以刀背击枪担,以刀柄或枪担撞地,且敲且舞,节奏分明,整齐中富于变化。枪担舞源自生活,讴歌劳动,为群众喜闻乐见。

扁担还有个“同盟军”,叫棒棒军,在山城重庆一带,他们肩上扛着一米多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绳子,爬坡上坎,沿街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他们也像“黄山挑夫”一样,用坚强的肩膀,用辛勤的汗水,保障物资供应,方便百姓生活,维系社会的运转。

农村这种好东西很少有人懂得吃(以前福安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它)(3)

说到扁担,当数大名鼎鼎的“朱德的扁担”。1928年,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红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朱德军长也常随着队伍翻山越岭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箩筐总是装得很满,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青小伙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既敬佩又心疼朱军长,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着急,他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拿走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第二天黎明时分,挑粮的队伍又出发,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感动之余干劲倍增。井冈山军民为了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编了一首歌谣赞颂他: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农村这种好东西很少有人懂得吃(以前福安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它)(4)

扁担、枪担的担字,原为“儋”,是形声字,从人,詹声,后演变为“擔”,汉字简化后借“担”表示,本义为肩挑,引申为承当、承受,如担负、担当等等。明代文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奸臣严嵩,惨遭杀害,杨继盛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后来,革命前辈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宣传马列主义。老一辈革命家用他们的言行和热血,对担字给出最深刻的注解,激励我们做个有抱负有担当的人。

觉得不错,请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