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扁担

□黄继瑜

1967年三九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我们生产队的队长就用铁皮喇叭筒喊:“到东大沟抬沟淤……”我懒洋洋地爬起来,找出扁担,挑着架筐,向工地走去。不一会人就到齐了。妇女拿大扁担两人抬,男子汉用小扁担一人挑,给麦田送沟淤作肥料。还有两三个人光拿扁担没有筐,干站着还冷,又挣不到工分,就回家去了。我们一直干到十点钟,太阳升高,化冻路不好走,不能再干了,大家伙早已饥肠辘辘,才拿着扁担等工具回家吃早饭。

散文推荐少年(忆扁担散文)(1)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两条用桑木或槐木做成的扁担——大扁担、小扁担,它是人们挣工分的工具。大扁担有六七尺长,宽而厚,用于两人抬东西,抬草、抬泥、抬庄稼、抬肥料等;秋收后,质量好的大扁担还得走出家门,帮水利战士们扒河治水。小扁担比大扁担短一尺左右,用料少,薄些,稍窄;两头钻孔,钉上竹钉,以防系物的绳子滑落;挑东西时,扁担随着人的脚步,一上一下地颤动,哼唷哼唷的。

散文推荐少年(忆扁担散文)(2)

还有一种竹扁担,宽而短,两头削有槽子,为防绳子脱落。这种扁担呈半圆形,竹青面为外圆,竹黄面为内圆,只能挑,不能抬。如果用作抬重一点的东西,竹黄面向下,扁担两头的棱角直朝肉里钻;竹黄面向上抬,很容易把扁担压劈,裂开口子,再挑东西时,那口子还咬人。我家的竹扁担就是挨压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上,朱总司令的扁担就是竹扁担,井冈山的竹子多,就地取材做扁担,很方便。

散文推荐少年(忆扁担散文)(3)

在没有机械的年代,扁担也是运输工具。我父亲用扁担挑农副产品去县城卖;中秋节前,还贩过小公鸡去淮阴城里卖;去东海县城贩过花生回家卖……那时候的运输工具,除了公社运输队有板车,专门为供销社、粮管所运送物资外,农村大都靠扁担。

散文推荐少年(忆扁担散文)(4)

六十年代,人力车虽然增多,很多农活还得靠扁担。我父亲不再用扁担做小生意,用上了独轮车。七十年,我们大队有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人力车基本普及,扁担自感年事已高,遇事不再向前冲。八十年代,分产到户,私人家用上小手扶;我弟弟买了一台小四轮,种地、打场、拉庄稼等,样样都行。除非阴雨天多,收割后的庄稼地烂,进不去拖拉机,扁担才来帮忙抬庄稼。上世纪末,扁担大都退休在家,不再上班。近二十多年,我很少看到人用扁担挑东西,不过,也还能见到个把老头、老太用小扁担挑着蛇皮袋拾垃圾。

散文推荐少年(忆扁担散文)(5)

现在,土地大都承包给种田大户了,好多农民住进了小区,扁担已老朽不堪,进了木材厂,为人类作出了最后贡献。若想再见扁担,只能到农具博物馆去找找,看看有无幸存者。

散文推荐少年(忆扁担散文)(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