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电影《九条命》正式在全国公映。日前,该片主演宋禹(饰 秦浩忠 秦连长)接受了星影滙的独家专访。

电影演员宋禹(渴望参加演技类综艺)(1)

演员宋禹

突破一:

亦刚亦柔 这个连长有温度

在电影《九条命》中,演员宋禹饰演秦浩忠,是川军的一名连长。虽然演过不少军人的角色,但是宋禹还是想在角色上寻求突破,“我就抓住了这个男人身上的柔情,我希望让观众看到中国军人的‘情’”。这个情,是多维度的,有战场上的兄弟情,也有和幺爸的亲情,以及和曼丽的儿女情长。“秦浩忠不是一个没有情感的铁血硬汉,他身上真的有那种很温暖的东西。我也希望通过秦浩忠身上很温暖的东西,让观众感受到《九条命》这部电影是有温度的。”

尤其在影片结尾,秦浩忠和曼丽交换信物,曼丽咬了秦浩忠的手。用“咬”的方式诀别其实是剧本里没有的,“这是我们现场去跟导演包括演员之间碰撞出来的,我希望能用这个‘咬’诠释出来曼丽对这个男人的爱和不舍”。

正是因为秦浩忠身上具备铁汉柔情,这个小人物才摆脱了“高大全”,而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性格丰满的活生生的人。

突破二:

还原战争场面真实 学川普,猛减肥

《九条命》是反映川军抗日的影片,因此在影片中讲四川方言必不可少。为了讲好“川普”,让自己处在语境当中,宋禹让人把台词都提前录了下来,“我一直在听,就差吃饭睡觉洗澡化妆都在听了”。

电影演员宋禹(渴望参加演技类综艺)(2)

宋禹饰演秦浩忠(秦连长)

除了努力学好四川话,为了演好秦连长这个角色,宋禹还强迫自己减肥。“我特别希望这个人物能够消瘦一点,毕竟他在战场上打了三天三夜,脸上这种消瘦骨感的东西,尤其电影大银幕出来是不一样。”除了减肥,每天上妆要将近两个小时。“手指甲缝里,包括耳朵、眼睛边儿上,全部都要有这种黑灰的效果。创造这样的环境,就是为了人物更加真实。“

突破三:

离开体制 不排斥参加表演类综艺

近来,因为刘昊然考上事业编,演员进入编制,拿“铁饭碗”的问题被网友们热议。演员宋禹曾经是八一厂的一员,提起当年考八一厂的经历,紧张的场面,令宋禹至今记忆犹新。“外边儿站着几个老师全都是军界或者电影学院中戏非常好的老师,你面对他们的时候,你不好就被刷下来了,刷下来怎么办呀?真的就像当年考学一模一样,还是挺严格的。我是比较真诚,我跟老师说我以前学的是导演,毕竟不是学的表演,所以在表演基础上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想去学,如果演得不好,希望老师能够指点。”

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体制内,但是宋禹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还会回去,“离开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没有了归属感。”

电影演员宋禹(渴望参加演技类综艺)(3)

演员宋禹

时下参加表演类综艺也成为演员们寻求自我突破的一个机会,对此宋禹也表示不排斥,甚至有些渴望。“我不怕丢人,哪怕第一轮就被刷下来,哪怕人家说哎呀你演的什么都不是,我觉得无所谓。表演上的东西,就是希望导师,评委,专家能给予你更好的更直接的意见,你才能更好地去改变自己。所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尤其是这种表演类的或者演员的尝试不同角色的这种机会,我还是想去尝试一下。”

采访实录:

零娱网:在电影《九条命》中,您饰演的是秦连长,这个角色,和以往的军人形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宋禹:我以往饰演的中国军人形象都是比较刚毅,比较刚强,而且充满血性的,其实这一点在秦浩忠这个人物身上也有,而且很淋漓尽致。但是我一直在想,我演了这么多年的中国军人,怎么能做到不一样?而且(《九条命》)这是第一部写川军抗日题材的电影,所以说我是希望这个军人展现出来的,可以让观众眼前一亮——他跟以往的都不一样。最关键这个戏当中有李幼斌老师,王挺老师两大硬汉,他们也都饰演了很多比较硬的军人,怎样跟他们不同,其实也是我一直在塑造(角色)的一个不同点。我就抓住了这个男人身上的柔情,我希望让观众看到中国军人的“情”,这个“情”其实是多层次展现的,比如战友情、兄弟情,还有乡情,包括当中有一条他的情感线。一个流亡的舞女,她没有父母,她在面对秦浩忠的时候,为什么会在特定环境下有情感的勾连,是因为她认为这样一个军人,这样一个男人,能够带给她生的希望。所以说,秦浩忠不是一个没有情感的铁血硬汉,他身上真的有那种很温暖的东西。我也希望通过秦浩忠身上很温暖的东西,让观众感受到《九条命》这部电影是有温度的。

零娱网:在抗日题材的影片中,其实情感线并不多见,你是怎么处理处在情感线中角色的情绪的?

宋禹:其实我本人处理情感还是挺“拙”的,我表演就是真实,包括幺爸牺牲那场戏,我真的是把尹元章老师当作我的至亲,这样一个老人,当你即将失去的时候,那种情绪是控制不住的。秦浩忠是个人,当他失去至亲的时候,他一定是精神就崩塌了。所以在幺爸牺牲之后,我选取的表演方式是他像一个孩子一样,蜷缩在一个黑黑的弹坑当中,让观众看了觉得他是非常可怜的一个形象。很多网友也会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塑造,和以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我希望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个人在失去至亲时候最真实的一面,失去亲人那种感受,没有人说我还能挺住,或者怎么样不流泪,我觉得那太难了。我想把秦浩忠这个人身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个真实的情感面是他身上多元化的东西,所以在那一时刻,他像个孩子一样,女一号像妈妈一样,抱着他伏在他身边,去安抚他受伤的心灵。所有这些点,我觉得才是人物的闪光点,是不一样的东西。

零娱网:这次和王挺老师,李幼斌老师合作,有没有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尤其李幼斌老师,饰演的李云龙,也是一个和以往抗日将领完全不一样的形象?

宋禹:我原来和李老师是一个单位的,我真的是看李老师的戏长大的,他拍的《亮剑》李云龙的形象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其实有很多角色我也有模仿李云龙身上的性格。尤其这个戏,当李幼斌老师、王挺老师和你同时出现,老中青三代中国军人形象怎样作一个区分,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把秦浩忠的铁骨柔情作为最重要的一点去展现在这个人物身上。大家看完以后会觉得李老师塑造的师长沉稳老练,王挺老师饰演的团长脾气暴躁非常有个性,我所饰演的连长他是一个很底层的小人物,他也有缺点有弱点,他有思考不周全的地方,这个人物他不是高大全,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零娱网:说回情感戏,我注意到结尾女演员(曼丽)咬了您(秦浩忠)的手,这种表达比更直接的亲密更能直击心灵?

宋禹:其实曼丽这个角色,在整个影片中,她一直叫秦浩忠“当兵的”。她为什么不叫“连长”?因为“当兵的”这个词是她的认知。她没有父母,失去亲人很多年了,一直在流亡当中。你给我钱,你能让我生,我就跟着你走,是这样一个女人。当她认知到身边这个男人,能带给她生的希望,而且她铁定心想要跟着这个男人去寻找生路的时候,从男女人性角度来说,她心里边从慢慢的感悟到慢慢的相识、相知,再到慢慢的开始有一点点情感的勾连,我觉得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一直到最后,当这个中国军人把生的希望给了她,在生离死别的时候,他们交换了身上最珍贵的信物的时候,她咬了那口。“谢谢”其实我们都能说出口,但是用“咬”这个行为表达她心里面对这个男人(的感情),又希望这个男人跟着她一起走,又不希望他牺牲。要表达这样一种情感,“咬”可能比说很多话更好,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零娱网:这个“咬”是原来剧本里就有的,还是现场碰撞出来的?

宋禹:是我们现场去跟导演包括演员之间碰撞出来的。那天咬了十几次,我还跟女演员开玩笑,我说我手上涂的都是黑灰,你咬完之后嘴巴里全是黑灰。其实前几次“咬”,她并没有那么狠,但是我跟她说这是我们打点儿的一场戏,是两个人物终结的一场戏,我希望你一定咬得狠一点。你咬得越狠,越能表现你对这个男人的爱和你对中国军人的不舍,我希望你能用这个“咬”诠释出来。刚才您提到这个点特别的好,这点也是这部电影所探索的,很想去做跟以往战争戏所不一样的一个细节点。

零娱网:电影中说的是“川普”,拍之前有没有特意学习?

宋禹:在拍摄之前其实学的挺多的,我差点就吃饭睡觉洗澡化妆永远在听,我让他们把所有台词帮我录一遍。我还看了很多四川话方言的影视剧,像《让子弹飞》啊,这一类比较经典的有川话方言的影视剧,让自己的语言环境当中充斥这样的一个语境。毕竟我是北方人,(四川方言)不是自己熟悉的语言。所以这点上,我觉得后续需要自己再去多尝试不同的方言。有时候北方方言,比如说河南、山东,这些地方我尝试过。但是南方和北方人咬字,包括语速,感觉都是不一样的,这次也是全新的学习和尝试。

零娱网:这次用方言拍戏,是比较难的还是简单的?

宋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刚才说过南北方的差异,包括他的思维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四川那个地域还是比较悠闲的,比较缓慢的节奏。北方人比较刚硬、刚强,完全是不一样的。怎么样把这种东西融入到四川的地域文化里面,也是我们拍这部电影当中所要寻找的一个方向。

零娱网:除了学习方言,还为秦连长这个角色做了哪些准备?

宋禹:减肥!我真的是为了这个戏减了十几斤。拍摄过程中,经常晚上我会请他们吃饭,通过吃饭沟通,减少演员之间的隔阂和陌生,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喝点儿小红酒,在吃饭的过程当中去沟通戏。我每次摆了一桌,我说请你们吃顿饭。拍这戏太苦了,吃的也不是特别理想,好多北方人都不吃辣,但是我们的剧组四川人比较多。没办法,可能白天吃不了多少,只有晚上回来补一顿。他们开玩笑说,“宋禹,你太坏了,你老让我们吃,你不吃”。我每天早晨一定是吃两个白水煮鸡蛋,然后吃一盆白水煮菜,再吃几个地瓜和紫薯,我每天就坚持吃这些。拍摄两个月,一直是这样。晚上看着他们吃,我跟他们聊(戏),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度过去的。

零娱网:这部戏的化妆是不是也很辛苦?

宋禹:特别辛苦!我特别希望这个人物能够消瘦一点,毕竟他在战场上打了三天三夜,脸上这种消瘦骨感的东西,尤其电影大银幕出来是不一样。我们为了做真实感,每天上妆要将近两个小时。手指甲缝里,包括耳朵、眼睛边儿上,全部都要有这种黑灰的效果。每天回去,我光用那个肥皂,我开玩笑说恨不得拿个挫子,拿个小板凳坐在淋浴里面就在那刷,真的冲一个小时也冲不干净,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就是为了人物更加真实。

电影演员宋禹(渴望参加演技类综艺)(4)

演员宋禹

零娱网:听说也受了好几次很严重的伤?

宋禹:拍战争戏受伤其实挺正常的,为了还原真实的战争场面,很多炸点,都是直接往脸上砸的。这种时候,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虽然自己也有一些保护。包括这个戏当中,有一次出了一次意外。我背着幺爸往回跑的过程中,因为他要牺牲了嘛,突然一个急停,两个人往后仰。当时就一秒的时间,我想千万别把老师给摔了。得亏平时锻炼,我把一条腿垫在身子底下,另外一条腿支撑,就是为了别让我身上的老演员头碰到地上。这次伤对我来说伤害挺大的,整个腿韧带扭伤,让后边儿三分之二的拍摄都挺艰难的,但我还是咬牙拍下来了。其实之前拍战争戏多少都受过伤,哪有当演员拍战争戏不受伤的,这些也很正常。身上有点伤,脸有点伤,我觉得还挺爷们儿的。

零娱网:这部电影很长时间了,尤其经历疫情之后,现在终于上映了。这个过程当中,你在心理上有什么变化没有?

宋禹:很期待,非常期待这部电影上映,毕竟整个创作团队花了很大的工夫,我们整个剧组的演员,所有主创都是费尽心思,想做一部不一样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的地方,但是我们真的是想去突破,渴望去改变,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希望观众能够给我们反馈,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们都去接受。我们希望做一些不同的创作的时候,有这种声音进来,让我们能更好地去成长和进步。

零娱网:现在很多演员,也选择上《演员的诞生》《演员请就位》这种展示演员演技类的综艺节目,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会不会排斥?

宋禹:我其实也渴望。以前我是不敢,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综艺类的演员,但是后来我看完,也想去尝试。就像我去尝试不同的角色一样,我觉得人生就是充满挑战。我也不怕丢人,表演上的东西,就是希望导师,评委,专家能给予你更好的更直接的意见,你才能更好地去改变自己。所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尤其是这种表演类的或者演员的尝试不同角色的这种机会,我还是想去尝试一下。哪怕第一轮就被刷下来,哪怕人家说哎呀你演的什么都不是,我觉得无所谓。对我来说,演员需要建立强大的自信,需要有这样一步一步的从零到有再到零的这样一个过程。

零娱网:最近演员考编制的问题,也是被大家热议。你怎么看待“铁饭碗”这件事,之前你也是在八一厂?

宋禹:我当时在部队的时候,是需要文化课,包括部队的一些条令条例,包括你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需要考。其实现在我从体制内出来了,我个人觉得出来以后就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一样,感觉有一个编制就有归属感,但是现在可能更多的是自己去打拼,我觉得还是挺累的。如果说有机会再去考编制或者说有这样的机会的话,可能自己还会去选择去考一下,因为毕竟在那个环境下,自己可能会更加踏实一点,当然我也不是完全依靠着编制的东西。现在很多演员大家都存在一个重新选择或是机会的问题,这种机会可能有的有,有的没有。没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另外一条路,考一个编制或者考一个团体,去再一次完成自己在另外一个地方的表演的梦。

零娱网:您当时考试的情景还记得吗?

宋禹:记得!说实话挺紧张的,外边儿站着几个老师全都是军界或者电影学院中戏非常好的老师。你面对他们的时候,你不好就被刷下来了,刷下来怎么办呀?真的就像当年考学一模一样,还是挺严格的。我是比较真诚,我跟老师说我以前学的是导演,毕竟不是学的表演,所以在表演基础上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想去学,如果演得不好,希望老师能够指点。

电影演员宋禹(渴望参加演技类综艺)(5)

演员宋禹

零娱网:您的父亲知道你考上了之后,他是什么态度?

宋禹:其实我父亲挺不希望我(进这种团体),他觉得你演员就是个自由职业,你就应该撒出去飞,撒出去跑,等你跑累了再回来,摔下来再回来。从我妈妈来说,母亲就希望孩子能够有个归属,稳定一点。我以前毕业之后两年,我真的不考虑,我就外边漂。我真的是北漂,人家笑话我说哎呀你是北京的,家里又都在北京,你还叫北漂。我说是啊,我出去从来不说我爸爸是谁,我也从来不让我爸给我介绍戏,我从来都自己送资料跑组,我真的两个月跑了80个剧组,这些都经历过。经历过之后,我还是想进一个单位,进到部队,毕竟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还有部队的这种情结。进去之后,我觉得部队给我特别多的机会,尤其是影视剧的机会。从最开始的跑龙套,在后景没有你的脸,到后来演个小配角,说一句词,喊个报告,到后来演一个大配角,到后来敢去演主角,这是一步一步的过程,这个过程到今天15年的时间了。

零娱网:所以你从体制内出来,其实爸爸还是挺支持的,但是妈妈可能有点反对?

宋禹:对!我爸爸他可能是从导演角度来说,他希望演员能够多方面去发展,不要被约束,毕竟在体制内有时候还是会被约束。(体制内)很多创作思维我特别能够理解,但出去之后,你要学习东西更多,包括现在新媒体,网络,现在说的综艺,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要尝试不同的(东西)。以前我也不懂很多网络上的这些东西,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个“老干部”。后来我觉得自己落时了,不能这样,演员要与时俱进,一定要跟着时代去走。看看现在年轻人的表演,九零后零零后,我也在学习他们,我觉得这是融会贯通的一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