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会出现996现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会出现996现象(996出现的原因及危害)

为什么会出现996现象

“996”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公司之所以要求“996”,并不是因为真有那么多工作需要加班完成,而是因为很多管理者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误以为员工的精力是无限的,延长工作时间不会导致效密衰减,或者说虽然效率衰减,但效率乘以时长得出的产出会增加。

然而这种认知与事实截然相反,人在一天之内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完之后需要一个恢复周期,一个人全力工作8小时之后,精力已经消耗殆尽,在第9小时效率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更何况如前所述,脑力劳动者的大脑根本没有能力满负荷工作8小时,通常高负荷工作三四个小时就要宕机了。一周之内也是如此,如果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人的精力根本无法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长,会使员工效率变得极其低下。

换句话说,出现“996”的原因是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团队精力的宝贵,反而在肆意挥霍。

那么这种错误认知是如何造成的?

是因为现在城市里脑力劳动者成为主流,他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没有体现出工作的强度,这给了管理者们一个错觉,“不就是坐8小时办公室吗,再多坐几个小时又有什么关系呢”。而实际上,人们常说脑子是个好东西,事实上,脑子不但是好东西,还是奢侈品,尤其是理性能力,是非常占用精力资源的。大脑虽然具有理性能力,但是还能力却很难,为什么 T 么上保要有课间休息?就是因为士兵转后需要一个恢复局期,从幼儿园就开始遵守的大脑¢规律,到了很多管理者那里却偏偏被忽视了。

另外,有些岗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些岗位上的员工的工作时长肯定会超过8小时,最典型的就是销售岗位,很多销售岗位甚至可以算是16小时工作制。例如,第一个客户约了早上8点见面聊,第二个客户约了晚上6点吃饭聊,饭后8点又去唱 KTV 唱到12点结束,于是他说自己从早8点工作到晚12点,一共工作了16个小时。虽然看起来工作了16小时,可是效率极低,一天就见了两位客户,这样下去销售的业绩还是达不成,业绩达不成怎么办?功劳不够,苦劳来凑,于是销售部门发邮件抄送全公司,全体销售为了冲刺业绩,一个季度“996”,希望各部门给予支持,抄送里赫然显示着公司老板的邮箱。

老板回复了一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接着电销马上也跟进回复了,本部门从即日起开始执行“996”,全力支持销售部门的兄弟。可电销本来就是倒班制,他们的工作时间不会变,老板心里虽然清楚,但这个时候总不能给人家泼冷水吧?因此只好点了一个赞,于是“996”大势已成,其他部门门也被裹挟着纷纷表态,此时,这已经不是需不需要“996”的问题,而是敬业态度的问题。

除了销售部门,还有些部门的工作性质是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例如研发部门,需求永远排到一年之后,不加班还能怎么办。如果到点下班,第二天老板就会问,最近进度不错吧,都不用加班了,他要怎么回答?程序员这个群体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通常脸皮薄,不会打花腔,被老板挤兑了自尊心受不了,一咬牙干脆也“996”吧,可结果是越干需求越多,越加班就越有加不完的班。活没少干骂却没少挨,挨完骂仍有几百个需求排着队等上线,并且确实是自己没干完,只好忍气吞声,继续埋头苦干。

老板担心逼迫研发团队会让他们产生负面情绪,于是换了个策略,开始树立标杆,每天给研发人员供应零食,拍加班照片,发战报,把他们捧得很高,这样程序员们也不好抱怨了。其他部门每天看着研发人员的加班战报,怎么也得一起加班表示支持吧?虽然心里把研发人员骂了无数遍,抱怨他们不出活还连累自己加班,但看着他们苦哈哈的样子,难听的话又说不出口,只能咬着牙一起“996”。

既然是被裹挟着加班,那就意味着加班的时候没事干,于是负责人千方百计地没事找事,培训、分享、文化建设全都安排上,既然没有实事做,那就只好“玩虚的”。但是大家工作还是不饱和,于是团队人浮于事,慢慢地,原本生龙活虎的团队变得尤精打米,工作起来不紧不慢,甚至故意拖拉。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白天把工作干完了,那晚上加班干什么?所以故意把 工作留到晚上做。用不了多久,有本事的人不愿意加班“摸鱼”冼择跳槽离开,剩下的都是没什么本事、混日子的人,这些人会想,既然跳不走那就继续“摸鱼”呗。一个原本高效的团队就这样硬生生被逼上了集体“摸鱼”之路。

996的对团队对企业的危害!

“996”就是这样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作为管理者,当你被裹挟着陷入加班旋涡后,团队就会开始干耗。有能力的人因不愿浪费时间而选择离开,没能力、走不了的人留下来开始“摸鱼”,于是整个团队变得人浮于事,成了一盘散沙。你要清楚一点,团队是万万不能闲着的,闲着就会出问题,有些人无处发泄精力就会钻研办公室政治,他们没有正经事做时就会惹是生非。一旦团队里玩起了办公室政治,人心很快就涣散;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因此,既为自己好,也为团队好,更为公司好,作为管理者,你需要扭转自己的认知,珍惜“精力”这种稀缺资源,把有限的精力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