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4日,北京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表示,北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任务。

4月29日,北京市举行新冠疫情防控第96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介绍,4月30日零时起,将一级响应机制调至二级。

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解除了吗(北京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下调)(1)

​据陈蓓介绍,社区和学校仍将实行封闭管理。除高风险地区和入境进京人员外,其他入京人员可不执行14天居家隔离,正在隔离的可解除隔离。

解读1:什么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解读2:不同级别应急响应对应哪级决策主体?

二级响应为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

解读3:为何要下调响应级别?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也规定,要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

解读4:下调级别意味着放松管控吗?

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为下调应急响应级别提供前提条件,下调级别不意味着管控放松。

解读5:下调级别后防控策略有何不同?

下调级别后,防控力度并不会下降,而是防控重点发生变化,多地由外防输入的同时,在内部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基础上,内防扩散转为内防反弹。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强调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截至4月28日,全国已有两个省区市调整为四级、19个省区市为三级、6个省区市为二级,不过湖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疫情防控等级仍为一级应急响应级别。

级别下调,目前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