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骨肉探春(探春远嫁一曲分骨肉)(1)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正册判词之三

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曲子和判词是写贾探春的,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是:我乘上那艘船在风雨颠簸中驶向千里之外,骨肉亲人抛下了,故乡家园撇下了。爹娘啊,伤心哭泣恐怕有损寿年,敬告你们不要把女儿惦念!自古以来贫穷显达都有定数,分离会合难道就没有前世的因缘吗?从今往后我和你们分隔两地,只有各自保平安。我去了,万望爹娘亲人们不要牵挂和惦念!探春判词。画面暗指探春远嫁海隅,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运偏消",枉有补天才,空怀须眉志。命运偏偏愈来愈不济。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观园中最耀眼的人物——贾探春

分骨肉探春(探春远嫁一曲分骨肉)(2)

探春的性格特征:

一,锋芒外露,个性鲜明。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1,探春想到外边去"立一番事业",她从来没有寄希望于爱情和家庭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幸福,而是更渴望自己能做自己的主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从这里可以看出探春的内心世界,她认为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也可以做到,还有可能比男人做得会更好。这与贾迎春"多少男人都不行,何况我哉?"的消极悲观思想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名符其实的"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内心脱俗,工于心计,手段过人。志不在闺阁之间。她曾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第五十五回),再来看看作者对她的闺房的精致描述:"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的白菊花。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第四十回)操春的房间毫无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相反却有一股高雅俊朗之风,这正符合她非凡的胸襟和情怀。

再来看看宝黛二人对探春的评价。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第六十二回)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探春是个非常工于心计之人。

分骨肉探春(探春远嫁一曲分骨肉)(3)

3,刻意强调的尊严和暗藏内心深处的自卑构成探春鲜明的两面人格。

虽然探春不像迎春那样怯弱无能,逆来顺受。但"庶出"的标签是她永远抹不去的印记。因而她自尊又自卑,双重人格交相出现。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同时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的,为世俗所不齿。凤姐儿就曾叹道:"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你那里知道,虽然正出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道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道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第五十五回)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凤姐的话其实是替探春说出了她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无奈与悲哀。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 (第五十五回)这是赵姨娘因赵国基之死问探春讨要争论抚恤金后,探春说的一番话。可以看出在处处刻意维护自尊的同时,其实是恰恰暴露出了内心的自卑。

分骨肉探春(探春远嫁一曲分骨肉)(4)

4,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家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自己微薄之力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想通过自己的政治改革"兴利除弊",理家持政来撑住豪门破败的危局。探春杜撰了一部政治学著作《姬子》作为思想武器。其名言曰:"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第五十六回)开宗明义道出了功利主义的政治思想和主张。依托大观园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盘活市场,物质进步,推进经济建设。"园中出息,一概全蠲,各房月例重新添起,反弄的荣府中更加拮据。那些看园的没有了想头,个个要离此处",可见探春改革为缓解贾府经济危机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的。

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她厉声痛斥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将探春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谓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分骨肉探春(探春远嫁一曲分骨肉)(5)

二,精明强干,自有补天之才

"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作者对探春的定义。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里,曹雪芹非常突出的描写了她的这一特点,使得她的才情和干练均显露无遗。她一登上"议事厅",几件事一过手,贾府的管事娘子们便感到这三姑娘"精细处不让凤姐"。而凤姐儿在通过平儿的汇报,得知探春理家的情境后,也是连连夸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能够让精明过人的凤姐一连说出三个"好"字来而且还不是违心的。就充分说明了探春持家理政的能力很强。

另外还有两件事也值得一提:一件是把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姑娘们每月已有了二两月银,丫鬟们又另有月银,这又和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观园里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完全糟蹋了,便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她委托几个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把大观园分包给她们,把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为贾府的经济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她想用这些微小的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了。

不过从这些倒是都可以看出探春的强大的管理能力!

探春远嫁

一,为何远嫁?嫁到了哪里?又嫁给了谁?

1,探春被有着强大势力的南安太妃认为自己的干女儿,判词决定了她的命运:皇帝赐婚,被和亲。"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就是家人清明节在江边涕泪香相送探春出海远嫁的情形。

2," 一帆风雨路三千。"曲中的第一句就暗示了。探春远嫁之地远离京城,有三千里之遥,三千并非一定是实指。因此远嫁之地可能更远。

分骨肉探春(探春远嫁一曲分骨肉)(6)

3,第六十回中,厨娘柳嫂子从宝玉那里得了一些玫瑰露,要送些给她得了热病的娘家侄子吃,临走前,她的嫂子又拿了一些茯苓霜给她,并告诉她这茯苓霜的来历: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这看似与探春毫无关系的一句话,应该恰恰是暗示了探春即将远嫁之地为粤东。即今天的广东、海南一带,证实了远嫁之远,历代朝庭和亲,基本上都是朝廷与夷狄羌戎之间,而在明清时期,广东、海南一带还是没有全开化的蛮夷之地,很有可能这个粤东来的官儿,是以和亲手段向天朝称臣的边远小国国主。或者是驻守边疆的朝廷大员。

4,再来看接下来的第六十三回,宝玉的生日聚会上,大观园内众人到来抽花签一回,所抽之签其实都暗示了各自的命运,探春抽的签是这样的: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接着大家齐说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将这段话和探春远嫁的暗示联系在一起,即可看出探春应该是王妃,这就说明了与朝庭和亲的正是某一个边远小国。

5,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时,王熙凤说是"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贾母道:"既这样,这两架别动,好生搁着,我要送人的。"当时玻璃制品是非常稀有的,从贾母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这件礼物的贵重。虽然是第一次提到这个粤海将军邬家,但由于前文茯苓霜一节已经提到有粤东的官员送上头的礼物,再联系这一回,可推断出这个粤海将军邬家正是前文提到的粤东官员,也极有可能就是探春未来婆家。另有一说,说她嫁到海外的周家去了,嫁给了镇海总制周琼的儿子,

分骨肉探春(探春远嫁一曲分骨肉)(7)

二,对于探春这样的人,作者是有阶级偏爱和阶级同情的,但是作者没有违反历史和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绘了这个形象。如实的写出了她"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必然结局。曲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归的明证。也是封建家族没落的先兆。再加上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提到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扫各自门",暗示了探春出嫁后不久,贾府败落的结局。贾母说:"你也去吧,我们散了",很明显的就是暗示着:你出嫁之后,我们家就散了。而从最后的结局看,果然是这样的!

再有能力的人,没有好的环境和土壤,也只有“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庆幸我们活在当下,好好珍惜眼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