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出差,坐在奔驰在柏油马路上的比亚迪汽车里,昏昏欲睡,耳朵里忽然传来了“机器灵,砍菜刀,你那边的谁来挑……”这熟悉的歌谣一下子把你带入到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睡意全消。时光荏苒,转眼间你已不再是以前的光腚小子,也不再有这样的游戏出现在当年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而那时的小伙伴,却玩得津津有味,没齿难忘。小时候,父母都在地里干活,小伙伴们放学了,写完了作业,趁着村里的炊烟才刚刚袅袅升起,闲着没事干,就玩这个“机器灵,砍大刀”的游戏,直到大人出来喊“喝汤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小伙伴,回家去。

“机器灵,砍大刀”的游戏,是南阳农村比较流行的挑人游戏。玩的时候,分两队人马,全是村里的小伙伴,手拉手各站成一排,面对面中间隔一段距离,一队喊:机器灵,砍菜刀,你那边的谁来挑,另一队说,挑谁吧……另一队说:挑XXX,然后这个人冲到另一队,专挑力量薄弱的两人冲去,生生地把他们手拉手的冲开,如果冲开,就带一个人回去,冲不开,就留在这一队,一直都其中一队还剩一个人的时候,就结束了,这80,90儿时玩的游戏。像这样力量型的游戏,还有冬天里溜墙跟“挤暖抱”,校园课间玩的“斗鸡”等,男生特别爱玩,一玩就是一身汗,特别热闹!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1)

实际上,“机器铃砍菜刀”的游戏不仅在南阳,在中原地区的很多地方都很时兴,陕西山东一带也有流行。张卫演唱的歌曲“机器铃,砍菜刀”,在南阳应该是“锦鸡翎,扛大刀。恁家里,让俺挑,挑哪个?挑玉梅,玉梅不在家,挑恁姊妹仨,恁仨不愿去,就挑XXX吧……反正,谁瘦就挑谁,直到对方的队伍彻底被消弱成光杆司令。

小时候,大南阳的民间游戏品种很多,捉迷藏为藏老末,老鹰捉小鸡为扯狼尾巴,斗鸡、摔哇呜、勾石榴、跳房子、推铁环、占方等数不胜数。简单而又饶有情趣,屡玩而兴趣倍增意犹未尽。南阳民间游戏形式多样。这些游戏种类,主要表现为邀伴玩耍游戏、双人对抗游戏、集体竞争游戏、手工游戏、生活模仿游戏、民间棋类游戏等等。除了一些边说边玩的游戏之外,还有:月奶奶黄巴巴,小老鼠上灯台,纺花车儿等,说唱游戏,带有较强的动作性和音乐性。语言文字部分容纳了传统的历史、地理、自然、人文、伦理等方面内容,让人记忆犹深,爱不释手。

斗鸡

游戏双方平等分两队人马,出战者各搬起自己的一条腿,左右均可,用单腿着地,用搬起的那条腿的膝盖去猛击对方被搬起的腿或膝盖,以能把对方的腿碰着地或身倒为胜。此游戏多为男孩子玩耍,而且冬天玩的比较多,因为穿的厚,能保护膝盖和腿不受伤,摔到地上还能起来再战。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2)

占方

在田间地头,或树阴墙下,找一平坦之地,划横竖各五条直线,构成一矩形棋盘,对弈的二人于棋盘的两端各置棋子五枚。其子可随地拾拣,只要能区分开来即可。双方每次各走一步,一步为一格,横竖皆可。若在一条直线上,不论横向抑或竖向,连三点为己方二子,对方一子,同时该线上又别无他子,则可吃去对方一子,若一方被另一方吃去4子后,因构不成阵势则沦为失败。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3)

打瞎驴

多人游戏,玩时将1人眼睛蒙上,其余的人在他周围跑动,蒙眼人根据跑动的声音去抓人,凡被他抓到的人必须替顶他继续装“瞎驴”,也将自己双眼蒙上去抓人。如此交替玩耍,很得少年儿童的欢心。关键可以使坏心眼子,逗着对方团团转,有撞树的,有引掉坑里的,有拽脱扣子侥幸逃跑的,啥样的结果都有,非常有趣。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4)

丢手绢

众人围成一个圆圈,一人拿一条毛巾在圈外跑动,乘人不备时,把手巾丢在某一人身后,如被丢手巾的人未发现,那么他应代替丢手巾的继续丢下去,反复循环。玩耍时众人齐唱:“丢手巾,丢手巾,悄悄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打电话,快点快点抓住他。”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5)

老鹰捉小鸡

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游戏需要至少三个人,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身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被抓住的可以当一回老鹰再去抓小鸡,循环往复。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6)

打皮牛

也叫打陀螺。“皮牛”用木料削刻而成,下部成圆锥状,在一根木棍的顶端系上一根皮绳。玩时用皮绳缠在皮牛的顶部,再抖开,皮牛在地上转动后,再用鞭子抽打皮牛,让皮牛不停地转动,此游戏多为男孩玩耍。过去的年代,天气比较冷,打皮牛可以跑到冰面上去打,看谁的皮牛转得时间长。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7)

官打捉贼

四人游戏。用纸裁成四个小纸片,分别写上“官”、“打”、“捉”、“贼”四个字,扔在地上,每人各拣一个。得“官”者可以发号施令,“打”字可以做打手,“捉”当役差,“贼”得当小偷。小偷跑,差役追,追上后将贼拉到官面前,官下令打小偷,打手按照官的命令打小偷。然后从头开始。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8)

过人关

多人游戏,一个弯腰站在地上“支高”,其余人依次从他背上越过,如都能过去,弯腰人改变高度,可提高为二“关”、三“关”、四“关”等,跳不过去者作“关”,即弯腰者。此游戏多为男孩玩耍。有时候会出现“报复”行为,轮到你支高时,看着不舒服的人来过,猛地一趴,让对手吃个嘴啃泥,以此认输,让他变成“支高”人。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9)

摔哇呜

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是在雨后儿童常玩的游戏。玩时,人数多少无限制,各自备泥一团,并用泥团捏成各式各样的“泥碗儿”。捏好后,高唱“东乡的、西乡的,都来听俺放枪的”,也有高唱“东北风、西北风,摔个响儿给你听”,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摔在地上。“碗”内空气冲破“碗”底成一窟窿,摔者和其他参赛者各喊“吃蛋儿”或“吃片儿”。谁喊出早就按谁说的算。然后,其他参赛者拿出备用泥团捏成片或蛋堵于泥洞上面。最后以各自的泥团多少决定胜负(多者胜于少者)。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10)

打尜

打尜多为男孩玩耍。10~15厘米长的木棍两端削尖便成“尜”。玩时人数不限,一般分两组,就地画一方框为“城”。各组选一人站“城”内,轻捏尜一端,把尜放在“城”里,用一尺余长木板将尜用力打出,尜落点远者那组先正式开打,另一组为接方。游戏时,把尜放至“城”口,然后两组人轮换打尜。其打法:用木板敲击尜的一端,使尜蹦起,迅速挥动木板将尜用力击出。一人打空再换一人接着打,最后一人打空时,另一组人则急忙拣起尜往回扔。打尜方则一边快速向回跑,一边可伺机用木板阻击抛掷在空中的尜。跑回“城”边,挥动手中木板,不让对方将尜扔进“城”内,若扔进“城”内,则两组交换。若扔不进“城”内,打方可继续向前打第二轮。直到接方再也无法将尜扔进“城”内,接方就认输。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11)

推铁圈

推铁圈是男孩子的游戏,一个铁圈、一个推钩就可以玩出无穷乐趣。铁圈直径大约四十多公分,有从别的器物上弄下来的废铁圈,也有用粗铁丝请人焊的,还有直接用自行车上的车轮的。为了好玩,还会在铁圈上再挂几个耳环大小的小铁环,推动起来会发出“哗啷哗啷”的响声,生动悦耳。受条件限制,人们对于铁圈的好坏,不会过于苛求。有了铁环后,再弄一段八号铁丝弯一个钩,后面拧一个把手,就可以玩了。左手拿铁圈,右手用带钩的推杆钩住下半部,左手一送,铁圈在右手推钩的掌控、推动下,就开始向前滚动了。推钩与铁圈儿的结合要若即若离,手劲要恰到好处,不然铁圈就容易倒掉。铁钩不仅负责向前推,还起着“方向盘”的作用,在前进过程中如需拐弯,就要靠推钩来掌握。推铁圈即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推得熟练的人,不但可以走直线,还可以随意拐弯,甚至上下台阶都能如履平地。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12)

除此之外,南阳游戏中还有跳绳、跳方、弹球、挤油、摸互、藏老末(捉迷藏)等游。正是这些游戏的存在,农村业余生活才增添了几多情趣,大人孩子的脸上才增添了几多欢乐。这一些习俗的产生和发展,是当时落后的经济生活所决定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电视机、游戏机等新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和电影、电视、广播节目的丰富多彩,这些游戏随之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落。

80后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南阳七0八0的小伙伴)(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