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里王保保结局(聊聊山河明月里面的奇男子)(1)

剧照

明朝初年,将星璀璨,可以聊的名将很多,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但是,我一个都不太想聊,也许是他们太为人所熟悉,还有他们主要是团队作战。

后勤有李善长,刘伯温...,中间有朱元璋这个英明神武的大boss坐镇,打起仗来,得心应手。

而反观王保保这边真是要啥没啥,还整天勾心斗角内耗。

金庸有一部重量级小说《倚天屠龙记》,女主角是赵敏,蒙古名叫敏敏特穆尔,特穆尔跟帖木耳是谐音,她是汝阳王察罕帖木尔的女儿,王保保是她哥。

王保保是察罕帖木尔的养子,他娘亲就是汝阳王的姐姐,说白了,就是被他舅舅收过来做养子,赵敏是他的亲妹妹。

历史上的赵敏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把整个中原武林搞的天翻地覆,其实也就是一个弱质女流,她被明军俘虏的时候,作为人质扣押在军营,当然朱元璋对王保保特别赏识,感觉有点像当年曹操在长坂坡看见赵云一样,相见恨晚,直想收于麾下。

多了这么一层关系,刚开始,朱元璋对赵敏还是不错的,毕竟想通过她去劝降王保保。

后来朱元璋把赵敏赐给秦王,做王妃,秦王是马皇后的嫡次子,地位仅次于太子朱标,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赵敏也知道朱元璋的用心,这桩政治婚姻是做给王保保看的,所以她对这段婚姻也是特别不满意,整天跟秦王对着干。

秦王也是一个比较傲娇的王爷,好歹还是也是一个王爷,也不可能一天到晚跟西门庆一样,去哄她开心,反正爱过不过,加上秦王侧妃也经常给她穿小鞋,所以一辈子也是郁郁寡欢,待遇还是超级差,跟一个普通奴婢差不多,等到秦王两脚一伸,赵敏就被拉去殉葬,所以,她这一生也是挺悲惨。

好吧,现在把视角拉回到他的哥哥,王保保那里。

朱元璋这一生都有王保保的情节,也许得不到就是最好的,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大遗憾:

第一,没有得到传国玉玺,就是秦朝时候,秦始皇用和氏璧,丞相李斯篆刻“受命于天,既受永昌”的那块,后来王莽篡权成功,找当时的太后要传国玉玺即位,太后一听就火大,把玉玺往地上一扔,砰,摔掉一个角,后来用黄金把那个缺角补上。

第二,没有成功劝降王保保。

第三,元朝皇太子下落不明,这事是比较严重的事,只要一天没有抓到前朝皇太子,就怕另有居心的军阀去拥立,卷土重来,感觉老是有一把剑悬在头上。

这也是怪不得,朱棣登基以后,就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去寻找建文帝,就是有这种担忧。

你看看,王保保竟然可以和传国玉玺,元朝太子并列,这得是什么牛人?

就这么说吧,王保保曾经打败过蓝玉,汤和,李文忠,常遇春,甚至徐达。

你知道这些人有多牛吗?

就这么说,拿《山河明月》里面的主角朱棣来说,作为一个藩王,干掉自己侄子上位的燕王,绝对是神人一样的存在。

为什么那么能打?就是因为老朱把当时不世出的名将都弄死了,但凡是上面提到的人,只要有一个活着,朱棣大气都不敢喘。

蓝玉,猛将常遇春的手下,北上抗元,南下平定西南,大大小小几百仗,被封为凉国公,曾经在朱标面前预言,朱棣会谋反。

汤和,朱元璋铁哥们,入行伍介绍人,当初朱元璋是一个大头兵的时候,汤和就已经干到千户长,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死后被封为东瓯王。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平定江南,追讨北元,陈友谅派大军西征,死守南昌100多天,为日后鄱阳湖大决战,打下良好基础,死够被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常遇春,朱元璋麾下第一猛人,攻无不破,打败陈友谅,攻破元朝大都,朱元璋可以得江山,此人功不可没,功臣庙里的肖像,直接配的是龙袍,老朱特批的。

徐达,这个更加不用说了,明朝历史里面,最能打的一个人。

上面提到的牛人,至少有一仗是王保保的手下败将。

尤其徐达,平生仅仅输了一仗,就是在草原上中了王保保的诱敌深入之计,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王保保那么牛,就应该追着老朱满世界跑才对呀,怎么反过来了?

是的,你这样问得很好。

原因很简单,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朝廷。

严格意义来说,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已经破产,王保保一辈子都是被老朱麾下各路名将追着打,一边挨揍一边跑,冷不丁外还还手。

你可能以为这也没啥,实际上已经很牛了。

当时朱元璋就评论过,当时天下都认为常遇春是奇男子,老朱听了后不以为然,如果纯粹是论行军打仗,常遇春根本不是王保保的对手,至于拿徐达跟王保保相比较,互相不分伯仲。

就这么说吧,把王保保放在徐达这个位置,徐达能够做到的业绩,王保保也是可以做得到,但是把徐达放到王保保这个位置,王保保能够做到,而徐达未必。

这是一个优秀老板对员工的评价。

咱们就说王保保对战常遇春,业绩上是输多赢少,问题是,王保保是一个人,常遇春是一群人,经常有汤和,蓝玉,李文忠去配合他,而且经常是作为徐达的副帅,一大波人群殴王保保一个。

人多势众,兵精粮足,更加重要的是,大后方稳的一批。

明军背后不仅长城,还有李善长,胡惟庸去统筹粮草,还有刘伯温出谋划策,还有一个超级英明的终极大老板朱元璋坐镇中央。

而王保保呢?啥都没有,不仅要在前线顶着朱元璋的虎狼之师,还要提防后备有人给他们放冷箭,做人怎那么难?

蒙古人始终在内乱,大厦将倾,根本没有人想着去捍卫大元江山,大家想的是,臣明军来临之前,能捞多少就捞多少,能带走多少银子就带走多少,反正都是要准备回到草原上放羊,还打什么仗?

王保保一生中最主要的精力就是对付朝廷的内耗,要做事,他得先要自己说了算,事实上从来没有一天掌权的。

比如王保保曾经封为左丞相,只要他打了几次胜仗,开始顺风顺水,元顺帝就会安排太子过来夺权。

等他们闹得不可开交,老朱就抓住机会,派徐达北伐大元,朝廷内部就停止对王保保的内耗,让他去对付朱元璋。

等到王保保把徐达打跑了,他们内部走开始干起来。

所以剧中王保保说了句话,徐达的背后是众志成城,而他的背后,除了一望无际的野草,啥都没有。

丢了大都,逃到上都,丢了上都,就逃到漠北,再然后呢?

等到徐达把大都攻克,把元顺帝赶到塞外漠北,这个时候才意识到错误,意识到自己对王保保下手的时机不对,重点哦,只是时机不对,不是下手不对。

所以,靠着这么一个君主,王保保焉能不败,被徐达打得最惨的一次,他和他老婆都是抱着一根木头,漂过黄河,逃跑捡了一条命。

是王保保不行吗?

不是,只是没有机会让他行。

我知道,我们现在面临很多分歧,经济下滑叠加疫情,大家的钱包也是越来越空。

但是,到了现在的紧要关头,还有什么工作比统战工作更加重要?

还有什么工作比统一共识更加重要?

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向前走,纵然有王保保的奇男子护驾,又有什么用?

如果我们能够团结一致,纵然输了一两次,又何妨?攻破大都也就是早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