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诗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楼神”研究所研究员,专注于都市圈发展研究。】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1)

南宋至今,民间有句俗语:“苏湖熟,天下足”。

意思是当苏州和湖州的稻米成熟,天下的粮食也就充足了。

由此可以想象,过去的湖州和苏州,是何等的富足;由此也可知道,湖州和苏州曾经一齐闻名天下。

可是,当时间跨越七八百年,到现在再看,如果不说文化,只说经济,那么,湖州和苏州,无论是GDP、知名度、还是城市建设,都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然而,通常,你们所看到、所听到的,往往是表象,其实质究竟如何,当细加探究,可能出乎意料。

1

(1)要论GDP,湖州还不到苏州的五分之一。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2)

2018年,湖州GDP是2719亿元,大致相当于苏州2003年的GDP总量(2801.56亿元)。

从GDP绝对值来看,湖州落后了苏州整整15年。

(2)但,现在你们都知道,看经济,不能光看GDP,关键要看它的含金量。

GDP含金量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

两者相除后得出的数字,代表着单位GDP创造的人均收入。

从GDP含金量来看,苏州却是大大不如湖州的。

苏州的GDP含金量是36.8%;而湖州则高达60.6%。

也就是,湖州创造的单位GDP中,有60.6%进了居民的口袋;而苏州只有36.8%进了居民口袋。

由此你们可以看到,湖州的GDP总量在苏州这个庞然大物面前虽小,但含金量却远超苏州。

这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吧。

(3)我们既然讲到了两地的居民收入,接下去就再顺便看看收入情况。看下面“楼神”图表: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3)

上图是2018年湖州、苏州的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可以看到,苏州整体上都是超过湖州的,但幅度并不大。其中,苏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湖州16.9%,而苏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湖州仅1.9%。

当然,收入是用来过好生活的。收入的高低,不能只看绝对值,还要对比两地的物价水平。

(4)这里我们用收入房价比,来大致了解两地情况。

2019年3月,苏州市住宅均价为17598元/平方;湖州市住宅均价是9041元/平方。

以两地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计算,苏州人可在当地购买3.6平方米的房子,而湖州人可在当地购买6平方米的房子。

这么一看,可以知道湖州的收入虽比苏州少一点,但生活的负担着实轻松不少。

(5)讲到了房子,还不得不提两个城市的宜居程度。

英国伦敦的《经济学人》杂志,去年调查了全球140个城市,并发布“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

在这份榜单上,苏州,超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大连、广州、青岛等城市,成为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并排在全球第74名。

湖州,未入选该榜单。

但,这并不意味着湖州的宜居程度不如苏州,我们可以看看下表。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4)

从城市环境看,湖州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都比苏州要高。

从教育医疗资源看,苏湖两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在29人左右,但湖州要稍高出苏州一点;而万名学生专任老师数,湖州是690人,苏州则要比湖州少近60人。

从城市交通看,虽然苏州有地铁,但上下班高峰时段,苏州的拥堵延时指数要高于湖州。

(“楼神”注:此数据来自高德地图)

经过上面一番比较,你们看到了,虽然湖州的经济总量及知名度远远不及苏州,但是,GDP含金量、房价收入比及宜居程度等多个方面,湖州都是优于苏州。

所以整体看去,两者好像是各有优势,不分胜负。事实果然如此吗?

2

上面比较的GDP、居民收入、城市宜居程度等,都还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是平时比较容易看到的部分。

水面之下,巨大的冰山里其实隐藏着更厉害的东西,它们决定着两个城市的真正价值。要确切地了解它们,就需要潜入数据的水下继续探究。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5)

根据“楼神”研究所的“城市价值冰山理论”,一个城市的价值,如同一座冰山,能看到的那部分,比如城市的行政地位、GDP、房价、交通等等,只是其表象,是其价值的外在体现。

真正的城市价值,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产业及人口。

下面,我们就从产业和人口的角度,看看苏州与湖州的情况。

3

先看人口。

2018年,苏州的常住人口是1072.2万,湖州是302.7万,湖州人口不到苏州的三分之一。

人口总量,决定着一个经济体的体量。近两年各地掀起的抢人大战,以及目前我国确定下来的都市圈发展方向,都表明今后各地将非常重视人口的增长。

所以看人口,还要看其增量。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6)

从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上看,苏州和湖州的差距显然没那么巨大。

近三年间,苏州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大致在3.5万人左右,湖州则在2.6万人左右。

如果说人口总量是基础,那么人口增量就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潜力。只要有潜力,基础就能加固。

此外,这里面,你们会有一个关键的发现:苏州虽然人多,劳动参与率却低于湖州。

劳动参与率指的是处在劳动年龄的人口,参加工作(包括正在找工作)的比例。

苏州的这一比例是78.7%;湖州的这一比例是84.1%。

顺带说一句,湖州的劳动参与率虽比苏州高,但在杭州都市圈里算是最低的,杭州圈中的城市(除湖州外),劳动参与率均在90%以上。

由此可以看到,湖州虽然人口少,但比起苏州,人们更勤奋一些,更愿意出去工作。

这一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

4

再来看产业。

以都市圈中的城市角色来说,湖州和苏州都不是中心蛋黄城市,而属于都市圈中的蛋白城市。

(“楼神”研究所注:都市圈中心城市称为蛋黄城市,除中心城市以外的圈内外围城市,称蛋白城市)

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蛋白城市,它们的二产和三产在GDP中的占比都差不多,苏州和湖州也是如此。看下面“楼神”图表: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7)

可以看到,苏州和湖州的第三产业占比,都高于第二产业。

这当中,苏州是通过发展金融、旅游,将第三产业的占比提高到50%以上;湖州则主要是通过旅游,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因此,对苏州和湖州来说,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是相当重要的着力点。

看下面“楼神”图表: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8)

你们可以看到,苏州和湖州接待的国内旅客人次都已破亿,两者非常接近;但苏州的旅游收入大大超过湖州,大概是湖州的一倍。

此外,从国际游方面来看,苏州过去一年接待了227万人次的国际旅客;湖州仅接待了112万人次。旅游收入上,苏州是23亿美金;湖州是4.4亿美金。

从经济数据上看,两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但湖州是有条件追赶上来的,它的城市价值还未被充分挖掘。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旅游是综合性的,既要依托人文资源,又要兼顾自然资源。

就人文资源来说,湖州的历史和苏州一样深厚绵长,在历史价值的挖掘与运用方面,湖州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在自然资源方面,湖州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事实上,湖州的自然资源远在苏州之上。

从空气质量上看,苏州市区PM2.5的平均浓度市每立方米42微克;而湖州是36微克。

再从水体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上看,湖州也是远超苏州。

湖州春天美(来诗卉挑战苏州)(9)

上图中,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是环保部门对于地表水水质好坏的评价标准。

从图中可以看到,湖州的水质全部达到了优Ⅲ的标准;而苏州仅是大部分水质达到该标准。

从森林覆盖率上看,湖州大约是苏州的两倍。

5

因为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把这两个城市进行了一番比较。

作为“楼神”研究所,我们比较两个城市,用的尺子依然是“城市价值冰山理论”。

比较的结果,你们已经看到了,湖州虽然在GDP、人口、知名度等方面,拉下苏州一大截,但湖州在经济含金量、房价收入比及宜居程度等很多方面都超过苏州。

此外,苏州虽然人多,劳动参与率却低于湖州;苏州虽然旅游收入比湖州高,但湖州的旅游潜力更大。

所以,如果是单单两个城市比较,湖州更有潜力。

而且,你们知道,湖州今后的目标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未来湖州,完全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以点带面,拉动湖州的整体发展。

要知道,对平时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自然环境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因此城市越发达,自然资源就越宝贵。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级城市群,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发达,相应的,长三角内部的自然资源会显得越来越珍贵。

湖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里面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城市,其旅游业的前途的确是不可限量的。如果后面做好以点带面,让旅游业拉动其它产业的综合平衡发展,那么,湖州要赶上苏州,真不是一句空话。

来自公众号“楼神” | 人文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