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主席为何不哭?26年后遗物解开谜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诸事繁忙。毛主席实在顾不上儿子毛岸英的婚事。所以,直到10月15日,毛主席才终于决定在中南海为儿子操办婚事。

婚礼在中南海举行,没有轿车接送,没有任何人一分钱一份礼金。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位新人,仅仅收到一件礼物,那便是毛主席自己穿过的大衣。婚礼的吃饭方面,毛主席仅仅也是请小两口吃了一顿饭,两人的婚房,也是机关宿舍里面的普通一间房。整个婚礼,非常的简朴,放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1)

新人结婚,自然要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毛岸英小两口,列出了一份名单,给主席看。名单上只有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谢觉哉、陈瑾昆等。毛主席笑着说,你这样请不行,“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恩来;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请了康妈妈,还要请总司令;请了谢老,还要请王定国;请了陈瑾昆,还应该请梁淑华。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婚事要简办,我完全赞同,就要改一改旧习嘛。”

最终,在毛主席的要求下,毛岸英婚礼的宾客,扩大了一倍多,即便如此,也不过是十几人的规模。

另一个变化是,刘思齐,在这次婚礼后,从毛主席的干女儿,变成了儿媳妇。原本写信,主席称刘思齐为“亲爱的大女儿”,如今改成了“思齐儿”。

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2)

不过令人揪心的是,毛岸英第二年就随着李克农将军到苏联当翻译,后来又下基层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到了1950年10月,结婚刚满一周年,毛岸英就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毛岸英离开那一天,是1950年10月15日清晨,正好是两人的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当时,刘思齐因为急性阑尾炎住在了医院,谁也没想到,这个结婚纪念日的清晨的告别,成了永远的诀别。

1950年11月15日,毛岸英在美军轰炸中牺牲。彭德怀当即写信给周总理,建议毛岸英遗骨葬在朝鲜北方。最终,毛主席和中央认可了这一说法,毛岸英这位新婚的丈夫、年轻的战士,就埋骨他乡,始终坚守着保家卫国的阵地。

关于毛岸英牺牲的责任,毛主席说的很清楚,他说“岸英的牺牲,责任完全在美帝国主义身上。……要说责任,彭德怀是没有责任的,不能去怪他。如果有人这么认为,那是不对的,这一点务必要让人们清楚”

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3)

毛岸英为何会牺牲,我们相信,毛主席他自己也是有歉疚之情的。毛主席曾说“如果我不派毛岸英到朝鲜战场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力主张派兵出国的……要作战,就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怜子之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谁也不知道,毛主席当时的心有多痛。

1951年1月2日,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取得了胜利,朝鲜的局势基本扭转,周恩来才将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交给中央机要办公室主任叶子龙,叶子龙将极为简短而又沉重的电报交到了毛泽东的手上。毛泽东看了足足三分钟,他低着头许久,随后颤抖着手从茶几上的烟盒之中抽出一根烟,他无声得流着泪,最后仅仅是叹了一声:"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4)

而毛主席,也始终把这个消息瞒着刘思齐。刘思齐甚至不知道,离刘思齐在11月收到了丈夫的来信,从此以后杳无音信。刘思齐甚至不知道,离开一年多的丈夫,其实早就走上了烽火连天的战场。一直到了1952年,刘思齐收到了一位朋友送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毛岸英戴着朝鲜人民军的军帽,刘思齐顿时觉得五雷轰顶。1952年盛夏的一天,她找到了毛泽东,小心问道:"爸爸,岸英好久没有来信了,这是怎么回事?"

当儿媳刘思齐兴师问罪来要人时,毛主席只是低头默默吸着烟。

最后,还是周总理旁边劝刘思齐,“孩子,别说了,你父亲的手已经冰凉了……”

对毛主席丧子之痛,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呼天抢地悲痛欲绝,为何毛主席能如此“淡定”。

26年后,毛主席去世,工作人员整理遗物时才发现,在主席衣柜的最下面,藏着毛岸英生前的衣服。按照韶山的老规矩,这些衣物都是要烧掉的,可是毛主席竟然宁愿把孩子的衣服收藏了26年。谁能想到,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老人拿出孩子的衣服,一遍一遍抚摸着流泪。

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毛岸英新婚1年就牺牲)(5)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可是他其实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人的感情,但是,从始至终,毛主席都能以理智的方式对待国家、对待家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也许才是伟人真正的精神内涵。

而毛岸英,从流离失所的儿童,到留学异乡的战士,再到陕北农村的青年农民,再到朝鲜战场的烈士和忠魂,他无愧于主席的期望,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