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播出到现在,青年舞蹈家李响应该是讨论度很高的哥哥之一了。记得节目开篇时,李响半开玩笑也半认真地说,来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说我不务正业?”
这句话让艺绽君印象很深刻。李响今年29岁,跳舞25年,在舞蹈事业上投入了绝大部分人生。他拥有足够辉煌的履历:4岁走进舞蹈教室,9岁进入山东潍坊艺校,11岁到广东舞蹈学校,16岁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
桃李杯、荷花奖是我国舞蹈界相当重量级的奖项。2006年,14岁的李响第一次参加桃李杯比赛,拿到了中国舞少年(男)乙组三等奖。2012年,他获得第十届桃李杯中国舞青年男子组一等奖。2019年,摘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金奖。
作为舞蹈家,李响的实力无人质疑。但在他身上,艺绽君能感受到一些微妙的拉扯(非贬义),来自外界,也来自他本身——当小众的舞蹈行业闯入大众视野,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在立身的舞蹈之外,李响一直想要尝试更多的可能。
许多观众熟悉李响,是通过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一次次惊艳表现,让早已足够优秀、但相对“冷门”的李响被更多人看见,观众们热爱他起舞时那份独有的轻盈矫健。
还记得他登场时带来的古典舞《行者》吗?真可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段表演圈粉无数,那是他最擅长的表演方式。“身边有很多声音告诉我,应该继续跳古典舞。”李响却很倔强。到底想做什么,他一直很清楚,也很坚持。看过《披荆斩棘的哥哥》的观众,应该都能感觉到。
参加《舞蹈风暴》时,除了《行者》,李响只把拿手的古典舞留给了决赛,除此之外,一路走来,他的作品风格各异,都不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感到舒服和安逸的时候,一定是不会进步的。”植根在剧场中的表演者总是怀有一种天然的危机感,他们渴望留下作品,艺术生涯相对短暂的舞者们更是如此,“怎样让观众在有限的作品里看到无限的可能?只有靠不断的突破。重复就是一种消耗。”
突破,是李响的关键词,《披荆斩棘的哥哥》则把“突破”的外沿进一步拓展。在这个舞台上,唱歌是必备的技能,而跳舞不一定是,对李响来说,挑战显而易见,这既是他个人的未知领域,也是一些人质疑他“不务正业”的缘起。
“会有一些观众觉得,‘跳舞的你是我最想看到的样子’。”李响收到过苦口婆心的私信,劝他莫忘初心、坚守舞蹈,这也是许多被公众视线审视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家都在表达,他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我们,甚至会幻想出来一种形象,但很少有人问过我,我到底想要做什么。”
于是,当《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组发来邀约时,他没有犹豫。“我很兴奋。这么一档大型的、‘全品类’的节目能够想到邀请舞者,在我的印象里是从来没有过的。”作为万千舞者中的一员,李响义无反顾,“这个节目的覆盖范围比《舞蹈风暴》还要广,也许会有更多的观众通过节目去关注舞蹈行业。”
这是一个值得被给予关注的艺术领域。那些令人惊叹的舞姿和技巧凝结着数不清的汗水伤痛,李响的膝盖上有一块隆起的硬疙瘩,是跳跃和碰撞留下的痕迹,这样的伤,他身上太多了。
李响也想尝试“舞者”之外的多面性。在他学舞的童年时代,“艺术家”的形象鲜明得有些单调:他们怀着苦行僧般的坚定意志,用毕生时间在某个门类中钻研打磨,年老时回顾前路,当得起一句“德艺双馨”。
“这是我从小被灌输的一种观念,但时代不同了,世界越来越多元化。”李响说,“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但不代表要被它限制和束缚。”观众也许会一直用“舞蹈家”的滤镜来看待李响,“这些都没有问题,也无关对错,但没有人能左右别人的人生。”
比起取悦外界的种种观点,李响更愿意“善待”自己。“披荆斩棘”是他的价值观,具体到这档综艺,就是“要做那些不属于我该做的事”。他有个小小的期待:回看节目时,屏幕上的那个人会让他感到惊讶,“不像是我自己”。
《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参赛的哥哥们虽然来自不同赛道,但每个人都身怀绝技。“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对自己的专业高度专注。”李响很认可“一万小时定律”,在任何领域里,想要做到出类拔萃,都必然付出一万小时甚至更多的艰苦努力。有些艺术门类有着天然的吸引流量的特性,但抛开“娱乐”的标签,艺术的本质是共通的,“我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是支持我和其他哥哥一起走下去的动力。”
不管走得多远,“我不可能脱离舞蹈,舞蹈是我的根。”现在,根茎已经足够强壮,李响在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希望它能开出更多枝叶。“但根也是需要维护的,在舞蹈行业,我仍然需要做出成绩和作品,要有行动。”李响始终有自己的想法。未来,他仍然会回归剧场,态度也会更加谨慎,“一定要给根选择好的营养液,而不是随便去做些什么。”
(原标题:独家 | “不务正业”的李响,不想待在古典舞舒适圈里)
来源:艺绽微信公众号 | 作者 高倩
流程编辑:u025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