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恰逢重阳节,2020年第二十二期思贤讲坛特邀孔子第75世孙孔海钦在长沙图书馆开讲,从儒学经典中看古人的孝道观,结合现实探讨今日之孝道与感恩。阅读经典、崇文尚读、传承孝道,从而提升境界、放大格局、增长智慧。岳麓书院教授李兵担任嘉宾主持。

孔子孝的事例(大孝安邦小孝治家)(1)

讲坛上,孔海钦向观众介绍了学习传统文化,研究中华孝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综合思想和如何将“孝”——这种世代之间的传统美德更好地传承下去的方法,以及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规避古人们曾经犯过的错误。

首先,孔海钦向大家展示了他对重阳节的理解。他认为,重就是重复的意思,意为每天都能看到太阳,这就是重阳。重阳九九,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而如果一个人活了一百年,但他又产生了一百年的精神影响,就等于活了200岁。如若活一百年,能够影响一千年,那就等于活了1000岁。所以,孔海钦认为年和岁是不一样的,因为年是有限的,而岁是无穷的。

随后,孔海钦指出,在当今社会我们学习孝文化,能够进而让自己的生命尽量长久,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长久。这便是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研究中华孝文化的主要内涵。

孔海钦还指出“孝”不仅仅是指孝父母,还指忠于国家,“大孝安邦治国,小孝安身齐家”,大孝和小孝之间从来都没有矛盾。所以,在和平时期我们应当把每一个人的家庭建设好,把我们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做好,这就是大孝。学生在学校把学业学好就是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在自己岗位工作上做好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些都是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应该去努力做好的一件事。同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讲座的最后,孔海钦让大家都要回去问一问父母的生日,记一下父母的年龄。因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并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孝。孝就是让自己心安,内心自由,让父母安心,常回家看看。

本次活动是在中共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思贤书院主办。

潇湘晨报记者徐海瑞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