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友布局教学(棋妈分享女儿美国棋路历程及心得体会)(1)

演讲主题:我女儿Carissa的棋路历程

主讲人:程华琳 女士

程华琳(Irene Yip),92年四川大学生物工程本科毕业,98年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leveland OH)博士毕业。现在Cambridge从事电脑软件工作。育有一女Carissa Yip,12岁,现就读于Doherty Mi ddle School,7年级。Carissa多次代表美国参加世界青年国际象棋锦标赛,11岁时成为全美最年轻的女国际象棋大师,已排名进入全美女象棋选手12强(不分年龄)。今天分享Carissa的学棋路程,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为人父母的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很感谢在这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女儿学棋的路程,和我们在她学棋的这几年中学到的一些为人父母的心得体会。希望我们今天的讲座对大家、尤其是家里有孩子想学棋或者正在学棋的家庭有所帮助。

先介绍一下我们一家。我们有一个女儿叫Carissa,今年12岁,在Doherty Middle School上七年级。我和我先生都在波士顿从事电脑工作。我先生做博士的时候研究的主题就是人工智能,他对学习的机制是非常有兴趣,所以在教Carissa的过程中把在人工智能中学到的知识也应用在Carissa身上,所以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后面大家有一个问题是问这个的,所以我们多谈一下这个方面。

现在我先说一下讲座的内容:

第一部分:先说的是Carissa学棋的路程;

第二部分:讲一下我们作为父母在她学棋的这几年中间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跟大家分享;

第三部分:讲一下为什么要下象棋,下象棋的好处在哪儿?

第四部分:针对大家的提问给一些回答。

第一部分 棋路历程

Carissa是小学一年级(六岁半)开始学棋的。她在上学前班时学校有象棋俱乐部,Carissa就很想去学。可我们都觉得下棋不太适合女孩子,另外一个她也很小,这种很复杂的逻辑思维比赛她可能不懂。所以这是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当时没有教她。后来上了小学一年级,学校的象棋俱乐部开始了,她又说她想去学, 这个时候爸爸就开始教她一些比较基本的国际象棋规则,她学了以后就去学校的象棋俱乐部下棋,还非常感兴趣。后一年的秋天中文学校也有了象棋课,我们就给她报名参加了,爸爸也开始在家里多教她一些,进步也蛮快的。其实她爸爸当时也不是特别懂国际象棋,他原来很喜欢下中国象棋。但是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规则是不同的。

最开始她跟爸爸下棋的时候总是输,每一次输了以后就会哭,然后会来找我,要我跟爸爸说让着她。她爸爸就说如果你不能承受输棋的话,就不要再下棋了。因为你以后要是下棋的话,会有很多很多的棋都会输,没有人能够总赢。如果你喜欢做什么事情,你就坚持去做,不要说特别关心是输还是赢。所以我们不用太保护孩子,让他们能够从小面对失败,面对输赢。

她爸爸在家里教她,大概六个月左右,进步蛮快的,就能够开始下赢爸爸了。我们就开始带她去周围的象棋俱乐部参加比赛,就是说有分数的,每比一次你的对手多少分,你多少分,你是赢还是输,就会决定你比赛后的分数。Carissa 第一次 正式 比赛 是在 Metrowest 象棋俱乐部. 当时俱乐部主席说,她可能太小了,这儿玩的棋手的实力都是很强的,所以她可能所有的比赛都会输,她肯定会总是哭。Carissa说我不会哭的,然后就参加了比赛。结果让我们非常惊喜的是,第一场她就赢了。她的对手是一个teenage的女孩,当时那个女孩是1200分,赢了她以后就有一个临时的分数900多分。那天晚上她正好麻州象棋协会的主席正好也在那儿,他说麻州有一个州竞赛,这个年龄组分数最高的前10名就可以去加,Carissa有900多分,她有可能去参加。但当时这个900多分是临时的分数,你一定要有正式的分数才行。就是说需要下26局以后临时分数才会变成正式的分数。这个Spiegal Cup 州冠军赛是在2月底,选拔看12月底的分数,这就意味着我们在11月到12月之间一定要下26局棋。

当时我和先生有一些分歧,我觉得下象棋一场的时候很长,要几个小时,我们算了一下,每一周她得去三个晚上在不同的俱乐部下棋,才能够下完26局达到要求,那这三个晚上12点都睡不着觉。当时她才七岁,我觉得这样睡眠时间太少了。但是我先生觉得,他不想让她失去参加州际比赛的机会,所以有时候很难说什么样的决定才是最好的。

有的时候要得到一些东西,你也一定要失去一些东西。所以后来我们达成协议,可以让她去。最后他们就每一周晚上去三次,到周围能找到的不同的象棋俱乐部比赛,最后到12月底之前达到了26局的要求, 她就被邀请去参加州际比赛了.

这个Spiegal Cup 冠军赛是她参加的第一个大型比赛, 我们都觉得非常幸运她能够被邀请参加比赛, 但她出乎意料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拿了8岁组的第二名,这大大增加了她对国际象棋的信心和兴趣。所以我们就接着带她去周围的象棋俱乐部,我们最喜欢的一个象棋俱乐部是位于Fitchburg城的 Wachusett 象棋俱乐部,虽然离我们家最远,但里面的人都非常好,非常欢迎我们。后来这个俱乐部就成了Carissa象棋的家, 在那里面有很多很有实力,也非常善良的棋手。比如象棋俱乐部的主席George Mirijanian, 花了很多时间教Carissa,跟她一起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所以Carissa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直到今天我们都对他们的帮助非常非常地感激,而且跟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所以环境非常重要。

孩子如果喜欢学什么东西,我们都会去找一个比较近的地方,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地方。但是我们觉得有时候做父母的还是需要牺牲一点时间,去找一个真正最适合她的地方,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就会非常好。

2011年的时候,美国国家象棋协会给我们发了一封邀请函,就说根据Carissa的情况,她可以参加美国队,代表美国队去巴西举行的世界青年象棋锦标赛。在美国参加国家队去参加国际象棋比赛跟中国的不太一样,一般中国在比赛前都会有集训,参加比赛的费用都是国家全包的。但在美国,首先没有任何比赛之前的集训,其次所有的费用都是你自己负担的。当时我们就觉得她刚刚qualify,去了也拿不到任何奖章奖杯什么的,所以就决定不去了,因为花费也会挺大的。后来去世青赛的家长组织了一个group,分享他们怎么样支持自己的孩子。看了以后我们觉得挺惭愧的,觉得我们没有给她足够的支持。所以我们就决定多支持她一些。

从2011年7月份开始,我们就给Carissa请了私教,她的第一个私人教练是 Grand Master Larry Christiansen, 曾是三年的美国冠军, 教得非常好。后来我们就开始带她去其他州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这样子开阔一下她的视野,让她更能增加兴趣。实际上那段时间我们带她去各地比赛也没有拿什么奖杯和名次,但是当时我们就是想,如果她喜欢的话,我们就在我们能力范围许可的情况下给予她支持。然后到2012年6月的时候,Carissa代表美国参加在斯洛文尼亚举办的2012年世青赛,她在女子8岁组,当时她的分数已经过了1800分,是美国的8岁女孩最高分。她这次参加国际比赛然没有得过什么奖,但是她看见全世界各地的实力很强的选手都非常棒,让她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看见自己还需要很多的努力才可能和世界顶尖的选手抗衡。所以这次经历也让她积累了很多的比赛经验,结识了很多下棋的好朋友,直到今天她们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虽然我们当时带她去参加比赛花了挺多的假期,也花了不少的费用,但是我们觉得还是挺值得的。

后来到了2013年的夏天,Carissa的分数已经过了2000分。当时她9岁,就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子国际象棋专家。到2013年12月份的时候,她又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参加2013年的世青赛。这次参赛她就比较成熟了,也有一定的比赛经验,所以比赛结果还比较良好,当时和另外两个女孩子一起并列第二。但是tie break 以后,排名第四名,所以也没有得到什么奖章。

2015年2月的时候,她的分数就达到了2200分,就是国际象棋大师的级别。当时她11岁,破了美国的记录,变成了最年轻的女子象棋大师。到2015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又去希腊参加世青赛,这次参加了女子12 岁以下组,跟另外一个女孩并列第一,tie break 以后, 得到了一个银牌。这个是美国队获得的唯一的银牌,美国队同时还获得了三个铜牌。Carissa现在12岁,分数大概是超过2300分了,最近她被邀请去参加美国US Women’s Championship,这个是不分年龄的,美国分数最高的前12名 女子参赛。她是被邀请的最年轻的选手。

她比赛能有这些成就,她自己和我们全家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她的教练和不同俱乐部的朋友也给了她很多的帮助,我们对此都非常感激。我们经常鼓励她不仅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也还要想到用她的能力对社会有所贡献。她现在比较小,不过已经开始在中文学校教象棋课,也经常在 chesskid.com 上发表一些文章和讲座,以及在周围的俱乐部举办Simul (一个人对同时对很多棋盘下棋)。

我们计划在她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让她更多的参与,尤其是让她能够在促进麻州的象棋的发展,鼓励女孩子下象棋两方面对社会有所贡献.

第二部分 经验教训

现在我们讲第二部分,作为Carissa的父母,我们在她学棋的过程中学到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第一个就是关于设立目标。

怎么样设立目标?

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设立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是要设立一个很高的目标呢?还是要设立一个很现实很实际很容易达到的目标呢?

我们认为要设立一个高一点的目标。曾经看到一个华尔街邮报的励志广告“If you think you can’t, you won’t. If you think you can, there’s a good chance you will. Aim low: boring.Aim high: soaring ” 意思是:如果你觉得你不能,你肯定做不到。如果你觉得你能,那你就有很大的机会可能做到。如果你把目标设得太低的话,你自己很快会觉得无聊。如果你把目标设立得高的话,你很有可能就能向上直飞。

现在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得到的教训,关于设定目标的。在2014年的世青赛,最后一场比赛前, 她当时名列第二,美国队的教练和她爸爸都计算了,如果她最后一局是平局的话,她就能拿到银牌。如果赢了的话她就能拿金牌。如果输了的话,就什么都拿不到。当时她爸爸 就想拿银牌已经很好了,不用一定要去争金牌,所以就跟Carissa说你可以提出平局。在最后一场比赛的时候在实际上有利的情况下,她主动跟对手提出平局,然后对手也接受了。紧接着闭幕式的时候,我们就突然发现她不列在拿奖杯的名单上。

是什么原因呢?结果是因为她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并列第二,但是因为这次比赛的tie break的计算方法和美国有点不同,最后她变成了第四,正好没有奖牌。后来美国队的教练就跟我们说,你们应该付出你们最大的努力争取去拿金牌,最后即使最后没有拿到,但你也是竭尽全力了。你应该把目标设立得更高一点,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这个也是我们学到的教训之一,所以现在我们经常会希望她把目标定得稍微高一点。

当然,最好能够设立一个能够衡量的目标,比如象棋,因为有分数,所以比较容易衡量。我们每年都让她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目标,然后让她决定需要花多少精力和时间投入进去。因为每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她也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想做。比如说她很想跟朋友玩,很想看TV……这些都是很花时间的。所以,如果她设立了目标,就要决定自己怎么样分配她的时间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我们一般就会经常跟她一起review她的这个progress,看看她有没有进步。如果她一段时间持续不前了,没有进步了, 或者退步了,我们就会提醒她说:你看你自己说的目标,你现在有没有去跟进,是不是要多花点时间。然后因为这个目标是她自己设的,不是我们强加给她的,所以我们提醒她以后,她都会比较自觉的再花一点时间去学习。

第二个就是家长的期望和给孩子的压力的问题。

每一个家长对孩子都有期望,如果这个孩子在某方面比较杰出的时候,这个期望值就会更高。

最开始我们希望她有一个业余爱好,有乐趣做这件事情,但是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很有潜能或者是很有天赋的话,我们的期望值就会越来越高,我们就希望她更努力一些,更多地参加比赛,更多地有一些成就,更早地有一些成就。这个是好还是不好呢?

作为家长,当然我们希望他们能发挥出他们所有的潜力,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个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作为孩子来说,他们做一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有乐趣,因为他们have fun。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怎样保持他们的兴趣,然后把这个兴趣转化成他们自己持续的热情。

做父母的虽然希望他很快有成就,但是不要太push,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而是要让整个过程持续让他有乐趣。否则对于孩子来说,你想让他们有成就,他们都成就不了,因为他的压力太大了。

我们的做法是,如果你想去下棋,你就去下;如果你不想我们也不勉强你,你就在家好了。这样她会觉得不是我们一定要让她去下棋,所以她下棋的时候就没那么大的压力,有助于她进步。另外一个,我觉得要保持他们生活中的平衡。比如说像Carissa这个水平,真的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但是,我们也希望她有一个比较平衡的生活。所以我们会尽量给她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带她去画画、滑雪、打乒乓球、阅读什么的,让她像正常的孩子的一样有一个很平衡的生活,这样有助于减少她的压力。我们也一直跟她说,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再下棋了,不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了,我们也会尊重你的意见。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我们的能力给你提供条件,帮助你达到你的梦想。但是如果你以后决定这个不再是你的梦想了,我们也不会强迫你去追求它。我们这样跟她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效果都蛮好的。因为每一次去下棋,不管是本州的还是外州的,还是国际的比赛,都是她自己主动要求去下的,不是我们一定让她去的。

现在再谈一谈关于鼓励、赞美,批评和安慰应该怎么做?

下棋跟其他的竞技型运动一样,会有很多的赢和输,我们怎么处理这些赢和输呢?当他们赢了或者输了的时候我们怎么鼓励他们、表扬他们?或者是批评他们、安慰他们呢?现在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要,但是你应该怎么表扬和鼓励他们?给大家举一下例子。

比如你的孩子下象棋赢了,出来告诉你,爸爸,我赢了。一般的家长都会这样说:“我真为你自豪!你太棒了!” 如果孩子出来说输了,一般家长,尤其是会下棋的家长会看看他是怎么走的, 然后就会说,“哎呀!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这么简单的棋你怎么都没看见呢?” 这个实际上都是很自然的反应, 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反应。但实际上这两种反应都不是特别好。看看大家可不可以考虑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不要太强调结果,而是强调他怎么下的这一场棋,他放了多少努力在里面,他下棋的时候是什么态度。

比如说Carissa下完一场棋,我们就会看:

第一,下棋的质量

这场棋的质量好还是不好?是比她平时的好呢?还是不如她平时的水平。如果比平时的水平发挥更好的话,就说明她有进步,所以即使她这场棋输了,我们也会表扬她有进步。

第二,下棋的时候是否专心

这一点在Carissa小的时候是她最大的问题之一。她在下棋的时候总是不能特别专心,经常自己走了一步以后,该对方走的时候,她就跑了,跑去看其他人的棋去了。一般来说,我们也不会到下棋的那间屋,我们一般都在门口,稍微看看,经常就会看见她走来走去看别人的棋。所以下棋不专心当然就容易输了,而且也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所以如果她下这场棋很专心的时候,我们就会表扬她。如果她不专心,最后虽然是赢了,我们也会批评她。

第三,当她处于劣势的时候,她是怎样的?

她是很容易就放弃了呢?还是会很努力的想想怎样反击。如果她非常容易放弃的话,我们也会批评她。如果她一直在想怎么反击,最后即使没成功我们也会表扬她这一点。所以我们觉得,你用这三点来衡量,而不是用比赛的结果来衡量的时候,就有个好的作用,让她知道结果实际上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她有没有竭尽她的全力来做,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助于让她赢了以后不要非常骄傲,输了以后也不要灰心。她现在很多时候比赛出来第一句话不是我赢了,而是说我今天下得很专心。我们觉得挺好的,有助于培养她良好的下棋的习惯。

另外,特别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小孩,因为他们年龄的关系,实际上他们下棋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去下棋,而是跟朋友一起玩。Carissa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她完全不在乎输赢,下棋就是为了找朋友玩。所以每次下了一场棋后,马上就去找其他下完了的小朋友很高兴地去玩了。当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批评小孩,说花了很多精力、时间带他们来下棋,觉得小孩不应该是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其实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也不是特别不好的事,也没有刻意去改变她。她长大以后也比较在意输赢了,我们就觉得最开始没有去刻意改变她的态度,有助于她更能接受输,也有助于让她能够比较快的从输棋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不至于影响后面的比赛。

当然,不要通过结果来衡量这点,有的时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尤其结果是很关键的时候,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希望能够越做越好。

最后讲一下安慰是怎么样的?孩子输了以后怎么样去安慰他们。

一般大一点的孩子不喜欢听特别多的安慰的话,你越安慰他,他越伤心。尤其在人多的地方,他也不愿意显示自己伤心。你安慰他反而就起了反效果,让他越来越伤心。所以你可以不用谈。比如Carissa比赛之前,我们都会问她,如果你输了的话想让我们怎么做?她经常会说你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给我一个big hug就好了。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也就按照她说的去做。几天以后,我们会跟她一起分析她的棋,看她哪里走得不好。但是分析的时候她也不想让我们过多的批评她哪儿做得不好,我们也尽量避免这样。

下面一点要讲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下象棋的好处。

家长和孩子一起下象棋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能够更了解孩子。因为象棋经常是会输的,输了以后家长经常就会马上批评,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这么简单的,你怎么看不见呢?尤其是那种自己会下棋的家长。但实际上当你在下棋的时候,可能因为很多的原因,你就是没看见这么简单的move。比如说你有时间有压力,或者是你头一天晚上睡得太晚了,脑袋想不清楚等很多很多的原因。

所以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下棋,他就会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压力,他就会明白下棋不是全理性的,有很多心理的因素。实际上所有竞争性运动都有这个特点,除了你的能力以外,还有很多你的心理因素的问题。

当然其他的活动家长是不太可能跟孩子一起,但是象棋是不一样的,即使你的分数比孩子低很多的时候,你也可以在不同的section玩。这样能够帮助你更了解他,能够跟他更多的分享。

一般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他们的方法。而且当你跟他一起下棋的时候,他会觉得更有乐趣,你可以跟他一起讨论哪些棋下得很好,哪些棋下得不好,就像你和孩子一起解决一个数学难题一样。大家都知道最好的教育就是高质量的陪伴,我们做家长的经常都是当他们的司机,当然这也是陪伴,但如果你能跟他一起enjoy活动,这种陪伴的质量就会高很多。

第三部分:下棋好处

下棋有几大好处:

第一大好处:提高你的智商

下象棋一般来说被认为比较聪明的人爱玩的游戏,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鸡和蛋的问题:是聪明的人更喜欢下象棋呢,还是下象棋让他们变得更聪明呢?

在委内瑞拉曾经有一个研究,用4000个学生来做研究,让他们学下象棋,四个月以后测他们的智商,结果发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下完象棋四个月以后,他们的智商分数都有明显的提高,证明下棋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智商。

第二个好处:增强你的创造力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右脑是负责创造力的,下棋被证明总是激活人的右脑的。而且也有研究表明,有一个跟踪了四年的研究,把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个组下象棋,第二个组用电脑,第三个组做其他的活动,一共持续32个星期,最后发现下象棋这个组在最后的测验中,创造性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组。

第三个好处:增强你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你要做一个好的棋手,意味着你能够记住对方原来各种赛事里他的棋是怎么样走的,而且你也需要记住你原来走了哪些move。而且象棋里有很多策略,一个好的棋手一般都知道策略是怎么样的,他们都能记住。然后慢慢地在下棋的过程中,这些棋手就会慢慢有一种直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用哪一种策略来得胜。这个实际上提高了记忆力的反应,就像是你会游泳的人,实际上他游泳的动作都是潜意识的,都是肌肉记忆力。象棋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看见什么样的棋,记忆就会给他们一个直接的答案,让他们知道用哪一种策略。

象棋还需要很好的注意力。因为在你注意力没有集中的情况下,马上就会得到输掉这场棋这样直接快速的惩罚。所以你的注意力会被训练得越来越集中。

第四个好处:增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性的思考

因为象棋是一个策略性的游戏,如果你要赢的话,你的计划一定得比你的对手好。但是没有人生下来就有这种能够想出很好的计划、很好的策略的这种能力,这个能力都是通过实践得到。

一个象棋比赛就像一个大的难题,需要即时的解决,因为对手也在不停的思考。你一定要不停地想你的策略是怎么样的,要怎么改,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防守,所以下棋很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研究表明,92年有一个450人的5年级学生的实验,把他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经典数学的训练, 第二组是在数学训练的基础上从二年级加上国际象棋的训练,第三组是从一年级开始国际象棋的训练,这样第二、三组比第一组多三、四年国际象棋的训练。在最后测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组的分数是81分,第二组是62分,第一组的分数只有22分。这也证明象棋能够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个好处:增加你的情商

下象棋教会你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每次比赛都是两个人,当你象棋比赛越来越好的时候,你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是怎么样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我是他,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然后才决定自己该怎么应对。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一点让你能很明显地增加情商,容易跟别人有比较好的关系。

第六个好处:训练耐心

因为象棋比赛一般都要好几个小时,你要是没有耐心一直这样下的话,很容易失误、失败。

第七个好处:训练你面对失败的能力

让你把失败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

第八个好处:训练你的毅力

一场象棋比赛里会不断出现很多上下起伏,在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你是不是有决心,不要惊慌;在很不好的情况下,你能不能坚持下去?都会影响你比赛的结果。

归纳起来象棋有这么多的好处。下象棋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消遣活动,能够训练你的头脑,提高你的IQ,又能提高你的情商。所以我们觉得现在有很多孩子花很多时间在电子游戏上,如果能让这些孩子不玩电脑游戏,而把象棋当作他们的一个业余爱好应该是蛮好的事情。

第四部分:问题回答

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归纳了一下,同样的问题我们就一起回答了。

一、几岁开始学下棋比较合适?

一般来说,下象棋的孩子都是六岁开始的,所以六岁应该是比较好的开始学象棋的时间。

二、儿子学棋多年,现在到了瓶颈期,一年多没有什么长进,换了私教似乎帮助不大。如何做才能够有效的突破瓶颈期?

这个要看你的孩子在哪个水平,不同的水平瓶颈期的原因都很不同。换私教不一定马上就有效,因为要适应一个新的教练,适合一种新的开局方式,都需要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如果有机会给他一个短时间但是高强度的训练,应该对突破瓶颈期很有作用。比如加入一个象棋的夏令营,每天八个小时都是下棋,这样子肯定会很有帮助的。

三、棋艺状态有高低起伏,比赛有输有赢,家长如何辅导孩子保持平衡心态而不让孩子感到额外的压力?

实际上刚才我们已经谈过了,就是不要太重视结果,要让整个过程孩子能够have fun,尤其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参加象棋比赛的话。我们可以给他们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输了以后我们也不是很在乎,而是把这个当成一个能够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好机会。你也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输了以后自嘲一下。他们看到你这个样子,可能就会不太在意输赢。

四、刚刚过去的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围棋比赛是否会促进围棋在西方世界的大发展?甚至其他象棋成为全世界第一流行的棋呢?你觉得在培养小孩思维能力方面,围棋和象棋哪个更好?

我觉得围棋和象棋在培养孩子思维方面都很好。但是在美国不太容易找到围棋比赛,象棋比赛处处都很popular。我们曾经也带Carissa去过麻州一个围棋俱乐部,当时Carissa可能是里面唯一的一个小孩子。但是象棋不管你去哪个俱乐部,都有很多小孩子在里面,而且下围棋比较局限于都是亚洲人。

刚才说到围棋比较局限于亚洲人,主要是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所以它并没有那么流行,不像象棋在欧洲是非常流行的。而且在美国、中国、印度这些地方都很流行,是一个全世界都流行的游戏。比如我们有个例子就是,我们认识一个孩子,他最开始是跟他爸爸学围棋,因为他爸爸的围棋很好。后来他爸爸在他10岁的时候还是决定让他转成象棋,为什么呢?因为围棋在这边基本上找不到什么比赛。

五、平衡爱好和学业。请问你孩子参加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何平衡下棋和室外活动?

我们的原则就是跟她说,学校的功课是第一位的,象棋是第二位的,所以一定要把学校要求的所有东西都做完以后,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才开始象棋。好在美国中学的课程也不是太难,基本上每个学期因为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都要请几个星期的假,但是还是能保持她学校A, A 的成绩。

关于体育运动,在小学的时候她是参加垒球team,需要很多时间,每周基本上有三次,训练两次,然后周末一般是打比赛,后来发现有很多时间上的冲突。因为她要去下象棋,所以等她上中学的时候,她就退出垒球队了,现在基本上周围学校有很多中文学校,她有上乒乓球、篮球的课,有时候会带她骑单车,或者打羽毛球。

六、跟所有的体育比赛一样,相信比赛中心理素质极为重要,怎样训练孩子的心理素质呢?

刚才我们也有说过,你不要特别重视结果,你重视过程,这样比较容易让压力小一点。当你进行竞技性比赛时,一般都会习惯于输。因为理论上来说,下棋的时候输赢的机率是一半一半的,所以如果你跟比你高的分的人下的时候肯定输多于赢的。

一般来说能够坚持下来的孩子都是非常习惯输的。我们也看见和Carissa一起下棋的孩子,他们很喜欢打败别人的感觉。但实际上这种小孩后来放弃的很多,因为你不会总是赢。

七、你认为一路走来国际象棋对你女儿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觉得最大的影响就是国际象棋建立了她的自信心,而且她从中学到了如果她努力,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到。还有,国际象棋让她的性格也有所改变,变得更加外向一点。她小时候比较内向,现在比较外向,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带她去美国各地还有世界很多地方参加比赛,让她见多识广吧。她在比赛过程中认识很人,所以对她的EQ也有很正面的影响。

八、你认识的比较优秀的棋娃们高中毕业都去了什么样的大学?他们会因为国际象棋上的成就被大学青睐吗?

我们认识的下象棋的棋手去的都是比较好的学校,基本上都是top school。比如哈佛、耶鲁、MIT。我们去年认识的下象棋的女孩一个去了哈佛,另外一个去了MIT。今年我们听说的两个女孩子,一个去了普林斯顿,一个去了UPEN。一般来说,我们觉得MIT很喜欢下象棋的孩子,实际上今年开始MIT有了自己的象棋俱乐部。

九、有一些小孩子下棋到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觉得下棋比赛太花时间,慢慢想转学数学或者其他课外活动。你觉得什么样的孩子,以及何时应该停止,或者是坚持?有没有建议呢?

我们觉得如果这个小孩对于下棋没有兴趣了,想转去其他方面,比如数学竞赛的话,完全没问题。如果他们没有兴趣不想下的话,就不要勉强他们去下。因为这样他们会lost fun,就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当你没有fun的时候,就不会进步很快。

实际上所有竞赛都对性格塑造有帮助,但是不一定要下象棋,比如逻辑性思维,你完全可以用数学来建立这方面的能力。当然象棋有更大的好处,跟数学比起来,比较训练你的EO。当然,我们也要强调的是, 坚持也是在任何领域能够达到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要拿到任何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个平整的路, 肯定会有起伏的。

十、很早听说你先生对人工智能比较熟悉,有尝试用这样AI的理念来训练你女儿的国际象棋技能吗?请介绍一下训练的做法。

实际上他原来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所以他也用一个相同的训练人工的神经网络的方式在Carissa小的时候训练她。你看像阿法狗里面,他们的理论就是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理论去训练机器的,他给机器输入很多高质量的比赛,然后让机器来识别。

在Carissa小的时候,刚开始学下棋,他也用的基本上很类似的方法,就是给他看很多非常高质量的比赛,让她来识别里面的这种pattern。我们觉得这样子潜移默化的训练了她的头脑和神经系统,能够非常好的识别哪种pattern比较好。这种潜意识的训练一般来说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很有效果,但是过了12岁以后可能就没太大效果了。因为过了12岁以后,你的头脑已经发育成熟了,你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比较慢了,用这种方法就不会太有效。

比如说,Carissa小时候第一次去参加世青赛,美国队的教练看了Carissa的game以后,跟我们说,Carissa是一个非常好的棋手,他会解释给我们听,哪些棋好,哪些不好。但是你问Carissa的话,她自己就完全不能解释她为什么要这样走。就是说她自己也不知道她的潜意识里有这个move。所以她也没有任何语言来表达象棋方面的术语或者理论,来解释她为什么会有这个Move,但是她就很自然地走出来这一步。所以我们觉得这可能就是跟她从小看了非常多的pattern,看了以后潜意识里能够意识到哪种情况下用哪个pattern。

十一、国际象棋局面千变万化,仅仅是背棋谱是很难取胜。你女儿经常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找到非常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法反败为胜,请问你对培养创造力有什么样的经验体会?

开局对于一场比赛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不在开局,更重要的在于你如何防守,如何进行反攻。有一些刚学象棋的人,为了能够达到很快的进步,一般都注重在学习开局的理论上,因为开局需要记忆很多。所以他们都比较注重各种各样开局的方法,但没有太强调在开局变化的情况下怎么去反攻。背不是不好,但背很多时候你没有真正理解,所以我们在教Carissa下棋的时候一直没有特别重视开局,所以开局一直是Carissa比较弱的一个地方。她的强项是在于中场,在中场你怎么样制定一个计划,是进攻还是防守。所以她经常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

十二、为什么从总体来说,顶级女棋手的水平比顶级男选手有一些差距?

从统计上来说,男女在象棋的比例是10:1,就是有10个男的下象棋,只有一个女的下象棋,男子下象棋的人数比女子多10倍,从统计上来说,当然男子变成top的机率是女子的10倍。当然,社会上也有这样的误解,女孩子下象棋不如男孩子。所以很多象棋教练都不愿意花很多时间来培训一个女孩子,但实际上象棋界也有非常厉害的女选手,比如大家都知道的Polgar 三姐妹,和中国的侯逸凡,都能够和男选手竞争。

Carissa现在在她的年龄组,不分男女的排名是在前5名,所以不一定女孩就不如男孩子。

十三、能不能介绍波士顿地区好的教练或者俱乐部、夏令营?

关于选教练,这个有几方面要考虑。第一方面就是这个教练的风格是不是适合你的孩子,因为style有很多的不同,有一些人是进攻型的,有一些人是防守型的,所以你要看你的孩子喜欢哪一种方式,然后选和她喜欢的方式相应的教练。第二个要看这个教练能不能让你的孩子更喜欢下象棋。第三个要看教练有没有训练过其他的小孩子。

教小孩子和大人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一个例子,我们原来认识一个小男孩,象棋挺好的,他的强项是攻击和计算。他爸爸给他找一个象棋教练,但是这个教练认为计算能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所以就一直只教positional play,分数就是一直停在1800分上不去了。过了几年碰见他爸爸,跟他说可能这个教练不适合他的儿子,你可不可以换一个教练。但是这个爸爸当时就觉得,他儿子从这个教练学了非常多的东西,所以不想换。最近又碰见了他们,又在谈这个问题,后来他爸爸说实际上应该早一点转个非常适合他儿子的教练,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他儿子也能变成美国最年轻的象棋大师。所以当你找到一个教练以后,你要仔细的观察,如果你孩子跟了这个教练以后反而对象棋越来越没兴趣的话,就应该赶快换一个。

还有一个例子是另外一个男孩,是麻州很好的棋手。他每两年都会换一个教练,当他到1800分的时候他去了另外一个教练那里。但是这个教练比较严格,每一次出错或者不该输的情况下输了,教练就会批评她, 说你怎么这么简单的都没看见啊?后来他就变得很怕输,输棋以后就心烦意乱,脾气暴躁。实际上小孩14岁以下一般来说都不是很稳定,都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输,所以后来他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换了另外一个教练。换的教练不是特别严格,不是总批评他,所以小孩又恢复了正常。其实正常地对待输赢的这种态度本来就挺好的。所以选教练这几方面都要注意。

十四、您认为哪些是学习国际象棋的必读书籍?孩子学棋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帮助比较好?

我们觉得实际上读书不如用Internet好,如果你的孩子在10岁下,chesskid.com 很合适,Carissa经常在上面发表一些关于象棋的文章和录像。大一点的孩子,就去chess.com,这两个网站都是非常好的。如果要读书,推荐《How to beat you dad in chess》。这本书很有趣,所以小孩子读起来应该觉得蛮有趣的,但一般来说还是用website比读书效果更好一点。另外如果你的孩子喜欢下棋,或者是你想让孩子喜欢下棋或者开始下棋的话,有一个movie也很好玩,叫《searching for bobby fisher》,也可以让你的小孩去看一下。

喜欢或陪娃学习国际象棋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的国际象棋业余爱好者,我会不定期的发布一些国际象棋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