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时,相信大家都有一种共同感受。

有的人说话,只是简单几句,就能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

而有的人说话,直来直去,一开口就让人难受,想要赶快逃离。

人情世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与人相处的“套路”:在对方舒服的同时达到目的。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

“自泡一杯茶,不如共喝两杯水。”

人际交往中,也不能只顾着自己舒服,特别是在以下4种时候,你一定要多点儿“套路”。

遇事最好的5种处理方法(遇事有水平的四种处理方式)(1)

立场不同,不随便指责

庄子说: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与人相交,处世各有方,立场无相同,争辩在所难免。

高情商的人,懂得尊重差异,不做无谓指责。

刘慈欣在《纤维》里讲了一个关于多元宇宙的故事。

男主是一名宇宙飞行员。

有一次他在执行任务时,偶然掉进了“蛀洞”,进入了另一个宇宙的“中转站”。

在这里,男主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样掉进“蛀洞”的人。

他们聚在一起,等着被遣返。

在交谈中,男主发现大家虽然都说自己来自地球。

但感受却各不一样:

有的说地球是粉色的;

有的说天空有两个月亮;

有的说要赶紧回去观看罗马的现场竞技;

有的却说古罗马早已变成了历史,哪里来的现场竞技……

他们激烈争辩,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后来,经过传送员的解释,大家才逐渐了解实情:原来大家来自不同的时空,每个人的地球都不一样。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

在你眼里的小事,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曾看到过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一头猪、一只羊和一头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主人进来抓猪。

猪大声嚎叫,猛烈反抗。

羊和牛讨厌它的叫声。

反感地指责说:“你也太夸张了,主人也经常来抓我们,我们也没大呼小叫过。”

猪听了回答:

“主人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

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奶,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羊和牛听后,默不作声。

凡事都有它发生的理由。

不以己度人,才是对身边人最大的善意。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角。

人生一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景。

不了解别人的生活,请不要随意指责。

立场不同时,不着急表达,尊重差异,方能世间清净。

遇事最好的5种处理方法(遇事有水平的四种处理方式)(2)

遇事最好的5种处理方法(遇事有水平的四种处理方式)(3)

与家人相处,要多谈感受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幸福的家庭,都是什么样的?”

一个高赞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幸福的家庭,从不争对错。”

家不应该是说理的地方,而应该是散播爱的天堂。

“喋喋不休”的唠叨,永远比不上“感同身受”的理解。

电影《莫娣》中,讲述了莫娣和丈夫弗雷特的动人故事。

因变故,女主莫娣寄养在了姨妈家。

但她不想一直依附姨妈,想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一天,莫娣偶然看到男主弗雷特寻找保姆的广告。

她应聘成功,并在长期的接触中对弗雷特萌生爱意。

两人结为了夫妻。

莫娣喜欢画画,希望丈夫出门的时候能够给她多买些颜料。

一开始,丈夫不仅置若罔闻,而且还指责她家里收拾的不够好。

莫娣脸上的落寞,丈夫视而不见。

一方期待被理解,另一方却在反复唠叨。

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让亲密关系陷入困境。

后来,莫娣想了一个办法。

因为丈夫不识字,莫娣开始教他记账,一起把卖鱼生意打理的更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感情也越来越好。

慢慢的,丈夫也开始站在莫娣的立场,体会她的感受。

除了给莫娣买回了很多颜料,还在每次卖鱼时,顺带着出售她的画作。

有人说:

“在爱情里,你的理解就是我的食粮。”

高情商的伴侣,从来不会只停留在生活的表面。

用心感知对方的内心,才能一起在爱里共同生长。

亲密关系中,“大道理”堆砌不出“好感情”。

相互理解,才能守住长久的幸福。

遇事最好的5种处理方法(遇事有水平的四种处理方式)(4)

遇事最好的5种处理方法(遇事有水平的四种处理方式)(5)

直说没用时,动之以情

《道德经》有云:

“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道理用言语表达,就并非是原本的道理了。

说出来的道理,容易和事实产生偏差。

干瘪的说教,永远比不上感同身受的体会。

被誉为“第一经纪人”的杨天真,曾坦言自己做大码女装时,遭受了很多人的质疑。

为了表达初衷,她费了很多口舌,讲了很多道理。

比如:

“美是多元的,胖女孩也有享受美的权利;

美是广泛的,大码女装也是一种时尚……”

然而,反复的解释,反而让质疑声更加强烈。

直到她在线征集了一批大码女孩模特,发布了一条短视频。

人们对她的评判和争议,才慢慢出现转机。

视频发布没多久,杨天真就收到许多陌生女孩的热情留言。

纷纷表示希望她一直做下去:“你说的没错,美是不分等级,不设界限的。”

她们身上散发出的真诚和热爱,深深地感染了很多人。

大家的非议,也随之慢慢淡去。

有句话说得好:“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

语言,从来不是为了阐述深刻的意义,而是为了表达一个人的内心。

话语,让我们看见事;而切身的体会,让我们看到人。

直说没用的时候,学会换个思路。

与人相处,充沛的说教是最没趣味的部分。

将言行融入真实,才是高情商的处世之道。

遇事最好的5种处理方法(遇事有水平的四种处理方式)(6)

遇事最好的5种处理方法(遇事有水平的四种处理方式)(7)

不好明说时,要用行动

清华校训有言:

“厚德载物,行胜于言。”

“行动表达胜过语言表达”,这是清华精神,也是处世标准。

被誉为“绘画界老顽童”的黄永玉,就是这么一位风度翩翩的艺术家。

黄永玉生长于湘西的凤凰古城,从小生活困顿的他,对故乡有着浓厚的感情。

成名后,他决定为家乡代言。

于是,年迈的他在家乡举办个人画展、为母校捐资、筹集资金架桥铺路……

竭尽全力地为家乡的发展摇旗呐喊。

可是,名气越大,黄老爷子遭受的质疑却越多。

甚至有同行骂他:“图虚名、爱敛财,为人不厚道。”

面对质疑,黄永玉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转而在各大媒体,接连刊登了他的三幅作品:

第一幅画,画了一条狗,嘴里叼着一只老鼠。

黄永玉本属鼠,这番自喻一语双关,让骂人者气得直打哆嗦。

第二幅画,画了一只多舌的鹦鹉,暗讽骂人者,只会耍贫舌。

第三幅画,画了一个不怒自威的老者,旁边写道:“人骂我,我亦骂人。”

黄永玉用生动形象的笔法,诙谐幽默的隐喻,给予了对方有力地反击。

时至今日,黄永玉老爷子依旧在为故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那些谩骂之人,早已不知消失在了何处。

打消误解的最好办法,不是与之争辩,而是身体力行地证明。

叔本华说过:

“人生中有一半的麻烦与困扰,来自我们对行动结果的焦虑。”

知易行难,没有付出行动,再多的道理都是空谈。

真正高情商的人,从不讲无用的道理,而是用行动来修炼自己。

人生在世,少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多一些断而敢行的心,方能活得通透。

卢梭说:

“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

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拘泥于形式。

凡事都有依凭,从不单纯地说教。

立场不同时,不随便指责,是一种尊重;家人相处时,不据理力争,是一种理解;

直说没用时,不巧言令色,是一种宽厚;百口莫辩时,不恶意中伤,是一种修养。

余生,愿做一个高情商的人,舒服待人,真诚做事。

守得住心,稳得住身。

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温暖如初,满怀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