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1)

在近期的热播剧《天下长河》中,索额图曾颇为得意地对女婿伊桑阿大讲为官之道,并称自己之所以稳坐高堂,就是因为熟读《三国志》。

然而,孝庄皇太后却借着百官为其祝寿的契机,敲打了索额图和明珠。提醒他们:“过去太宗皇帝常说,外戚是最伤脑筋的,要是本朝也出个袁绍,出个董卓什么的,那才是想瞎了心。”

即便索额图和明珠想当董卓和袁绍,可康熙也不是汉献帝,这一点满朝文武心知肚明。那么,向来睿智的孝庄太后为何用这样的比喻?谁是外戚?谁又是董卓和袁绍呢?

本文将结合《天下长河》,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位权臣到底和三国有什么关系?这场龙争虎斗又会是什么结局?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2)

一、双相为何是外戚?

什么是外戚?班固在《汉书·外戚传赞》中指出,外戚就是帝王的母族、妻族。

自古外戚专权引发的祸端不胜枚举,尤以东汉王莽篡权是外戚干政最严重的时期。

论起康熙的外戚,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毕竟康熙正式册封过的后妃足有58人,除去雍正的生母乌雅氏是死后追封的皇后外,康熙共册封过三位皇后、三位皇贵妃和一位贵妃,其余后妃不算的话,以上这些女子的外戚就不计其数。

算起来,索额图和明珠还真该列在其中。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3)

《天下长河》中有这样一幕,索额图与太子胤礽玩闹,任由小家伙在自己的脸上画老虎,最后被明珠添油加醋地描了一脸红。论起这亲疏关系,索额图自称是太子的“叔姥爷”,这一点完全符合史实。

这是因为,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是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长子噶布喇之女。而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也就是赫舍里皇后的亲叔叔。从这层关系看,太子也就拥有了最强外援——索党。

与索额图相比,明珠的背景也不差。

纳兰明珠出身于叶赫那拉氏,这一族也算名人辈出,譬如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提起叶赫那拉这一支,还要从明珠的祖父金台吉说起。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4)

金台吉是叶赫那拉部统领,曾经联合九部征讨建州女真,也就是曾与努尔哈赤抗衡为敌。金台吉战死后,他的儿子投靠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其中一位后妃就是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又名孟古姐姐,是女真第一美女叶赫老女的姑母)。

康熙十一年,康熙在经历了三位皇子夭折后,又迎来了两位皇子,这两人只有胤禔活到了成年,即后来的大阿哥。胤禔的母亲惠妃便是明珠的亲妹妹,这也就是为何影视剧中,大阿哥和母亲惠妃会如此张狂的原因,他们仰仗的绝非康熙的宠爱,而是明珠这位宰相的权势。

基于此,明珠算是康熙的大舅哥。实际上,从明珠的嫡福晋来论,他同时还是康熙的堂姑父。

索额图与太子亲近,明珠与大阿哥亲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二位权臣理应算作外戚。由此看来,孝庄太后的敲打是多么应景又合乎情理啊!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5)

二、董、袁专权对比索、明上位

三国之乱初现,应从董卓、袁绍起。

东汉末年,汉灵帝骄奢淫逸,耽于享乐,重用宦官,开启了宦官专政乱权、卖官鬻爵、为祸天下的序幕。玩得太开的汉灵帝在33岁那年赫然驾崩,13岁的嫡长子刘辩登基称帝。可惜啊,此时的东汉名存实亡,在著名的“十常侍”和外戚发生“火拼”后,倒霉的刘辩流落民间,被以“勤王”为名的董卓“捕获”。又因这个小皇帝言语不如弟弟刘协爽利,被董卓胁迫退位,刘协自此成为了东汉的末代皇帝,史称汉献帝。

与此同时,与董卓一样有思想、有野心的大军阀还有一人,此人正是袁绍。

董卓和袁绍其实就是一丘之貉,像极了索额图和明珠。只是时事造人,前者和后者有着最大的区别:生逢末世和开国建功。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6)

汉献帝被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索额图与康熙最初共事时,康熙也在被鳌拜锁着喉。相较于董卓的专横和不轨而言,索额图是在寻找成为康熙近臣的机会。最终,董卓紧扣汉献帝的脉门,而索额图却助康熙除去了鳌拜这个心头大患。从这个角度看,董卓和索额图有着本质区别。

董卓和袁绍是有过合作的,就是对东汉权宦的绞杀。此后,二人分道扬镳,互相征讨。如果硬要说他们这两大军阀与索额图、明珠有相似之处,大概是同样出身名门吧。

袁绍出身于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高祖父起,家族世代为官,官拜三公者便有五人。这样的身世背景无疑与索额图是相似的,相较于董卓的残暴,袁绍更善于识人、用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许攸和荀谌全都为他所用。这一点,是不是像极了善于结党的索额图和明珠?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7)

虽然袁绍自诩不凡,为此与董卓撕破脸,可是这两个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袁绍也有重立皇帝(幽州刺史刘虞)的念头。单就这一点,哪怕他有不世之功,也会因为不臣之心而遭世人唾弃。由此,便是孝庄皇太后以这二人作比方,去提醒索额图和明珠的原因。

孝庄皇太后口中的“太宗皇帝”便是皇太极,也是启蒙索额图去读《三国志》的人。这个细节严丝合缝,不得不感叹《天下长河》的编剧确实用了心。

事实上,索额图和明珠争得头破血流的不过是一份恩宠,是为自己的利益团体谋利。从自身实力来讲,即便他们是外戚,也没有足以与康熙翻脸的筹码。

所以,董卓和袁绍夺权,夺的是天下大权;索额图和明珠夺权,夺的是朝堂之上的话语权。这一点,完全在康熙的拿捏之中。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8)

三、索额图与明珠,参与夺嫡之争?

忆柔在上一篇文章提到过,索额图最终身死族灭,就是以参与皇太子之争被处死的。那么,明珠是否也参与其中呢?

《天下长河》有这样一幕,惠妃省亲多有抱怨,而明珠却如履薄冰,甚至在看见大外甥胤禔行“厌胜之术”,顿时十分警惕。此时的胤禔已经心生“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而明珠十分清醒。

事实上,历史上的明珠从未与胤禔狼狈为奸。这主要是因为,康熙一朝的夺嫡之争来得比较晚。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9)

1703年,这一年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已经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征讨了噶尔丹,完成了许多大事。也正是在这一年,索额图被康熙处死了。索额图的死,直接伤了康熙和太子胤礽的关系,父子之间出现了心结。

直到五年后,才第一次掀起了夺嫡之争。

1708年,康熙带着儿子们巡幸塞外。这期间,太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被弹劾暴虐不堪,十分不仁。在回京的路上,康熙与大臣在帐篷中议事,太子竟然扒着缝隙往里窥探,使得康熙勃然大怒,认为太子有“弑逆”之嫌。而后,太子被废。

接下来,余怒未消的康熙将太子交给了大阿哥看管,可能是等了多年的关系,大阿哥天真地以为太子要彻底倒台了,竟然上疏请求康熙杀了胤礽。一向将亲情看得很重的康熙,怒斥大阿哥是“乱臣贼子”。不久,大阿哥被三阿哥弹劾,指正他以魇术诅咒废太子胤礽。自此,大阿哥被康熙幽禁起来,算是在夺嫡之战中下了线。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10)

此时的明珠在哪呢?就在康熙巡幸外出时,明珠便已经病故了。而早在十年前,明珠就已失势,能够自然而亡,也算是他的幸运。只是,他的外甥就很不幸了。没有了明珠这个舅舅做智囊,大阿哥终是没能藏住自己的愚蠢和野心,也因他的贪得无厌自食恶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双双败下阵来。索额图和明珠,显然与此无关。

不过,将索额图归于太子党也是没问题的。尤其是明珠最先倒台,更给了索额图权倾朝野的契机。当一个人权力到达了顶峰,便容易迷失自己。从明珠落马到索额图被处死,康熙给了索额图五年时间,滋养得他更加无法无天,甚至让康熙在他的身上看到了鳌拜的影子。

康熙没有立刻动手,而是纵容索额图疯狂,最终令其自取灭亡。可以说,是索额图放大了胤礽这个太子心中的焦急,使他迫不及待地要坐上皇位。从这个角度看,索额图有教唆太子谋反、离间皇家父子情谊之嫌,纵然他为康熙一朝建功无数,康熙都不能留着他了。

从重臣到宠臣,再从宠臣到权臣,明珠和索额图的结局不尽相同,大概是一个将孝庄太后的敲打放在了心上,一个早已忘乎所以所致吧!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11)

四、你从《天下长河》中看到了什么?

索额图和明珠就是康熙一朝的双子星,有能力,善权谋,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态。康熙是懂得御下的皇帝,才会允许两股力量相互较劲,从而达到彼此制衡的目的。

《天下长河》讲的是治河,却有着如靳辅所说的各种为官之道和生存法则。是康熙以上帝的视角审视众生和朝臣,却依然能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适时隐忍自己的怒火,恰到好处地允许他人弄权。这其实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允许不称心存在,换取最好的结果。

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天下长河》,常常会心生悲凉之感。这种悲怆是普通人仰视权势的“摧眉折腰”,也是位高权重之人时时警惕的“兔死狐悲”。即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索额图和明珠,也要处处赔小心,做出必不可少的奴才之姿。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12)

伴君如伴虎。

是前一分钟,索额图还在沾沾自喜,与伊桑阿高谈阔论,一分钟后,他便被康熙摘了“大学士”的帽子。是明珠躲在高士奇家,两个人闯关后的“劫后余生”,更是身不由己的同命相连。

康熙好似成年人掌控不了的“命运”,只能被他钳制着裹足前行。

我们左右不了任何人,就像陈潢好话说尽、道理讲清,却依然无法劝服于振甲带领县民撤堤一样。就像靳辅每一次有冤屈,却从不愿为自己辩解一样。有苦自己咽,没有人是你一辈子的靠山。有问题自己解决,路总归是要一个人走。

所以,即便索额图与明珠不和,也会有互相卖对方面子的时候,这是一种利益交换,更是对两党平衡的维系。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便是忆柔看《天下长河》之心。以上。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13)

明珠和孝庄的关系(孝庄以三国敲打索额图和明珠)(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