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下,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显得格外美丽。

早就听当地人讲,矾山镇东明村有个远近闻名的盛世硒梅鸭嘴鱼养殖场。这个养殖场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牢牢把握绿色发展方向,养殖的“生态鱼”价格每斤高达50元以上,且不愁销路。

盛世硒梅鸭嘴鱼养殖场啥样?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白河哪来的鸭嘴鱼(一条鸭嘴鱼的生态之旅)(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环境原来有“靠山”

11月4日一大早,在矾山镇负责人丁磊的带领下,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笔者来到盛世硒梅鸭嘴鱼养殖场。

金秋的东明,天空一片湛蓝,池水一汪清澈。

走进养殖场,只见5个标准化的养殖池依山就势展开,清澈的山泉哗哗地流进养鱼塘,成群结队的鱼在池里追逐嬉戏。

皮肤黝黑、身穿紫色短袖衫的养殖场“主人”黄波,正在鱼塘边检查养鱼设备和鱼塘周边环境。“每天清晨沿着鱼池转几圈,我心里才踏实,已经变成习惯了。”他乐呵呵地说。

黄波是东明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几年前,他带着在外地供电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积攒下来的资金返回家乡,在东明村承包水面,搞起了生态养殖。

“当初就是看好了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才决定将东明村作为养鱼基地的。” 黄波告诉笔者,东明村地处庐江县境内第二大高峰、海拔486米的釜顶山脚下,“山间活泉遍布,水流不断,而且水中富含各种矿物质,非常适合鸭嘴鱼生长。”

2017年初,黄波挖田造塘,利用山泉水养起了鸭嘴鱼,从此走上生态养殖新路。“从当年的几亩,今年已经发展到了30多亩。”黄波喜滋滋地说。

“招数”不仅多还亮

“自打养鱼以来,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它们。”提到鸭嘴鱼养殖,黄波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话。

黄波回忆道,他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养殖鸭嘴鱼当年,由于投放密度大、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管理没跟上,导致鱼儿“全军覆没”,年底一算账,亏损30多万元。

黄波开始大量购买鸭嘴鱼养殖技术书籍、上网查询和四处参观学习取经,恶补“生态鱼”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黄波的养殖技术“突飞猛进”,鱼儿也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从目前塘口养殖密度来看,鸭嘴鱼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黄波兴奋地说。

“最近两年,养殖场对生产全过程的水温、投饵、疾病预防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黄波对笔者说,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水质,对养殖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了鸭嘴鱼质量安全。

在注意调水的基础上,养殖场还购置了增氧设备。黄波解释,鱼池的水是运动的,“这样一来,鱼越养越有活力,时间越长就越瘦,鱼就越好吃,达到了生态养鱼的目的。”

黄波笑着说,他现在池内养殖的鸭嘴鱼,在经过微生态制剂解毒、中草药除虫、瘦身等流程后,就变身为“生态鱼”进入市场销售,“游”上市民餐桌。

吃鱼“不吐鱼骨头”

绿色、高效养殖的鸭嘴鱼到底长成什么奇怪模样?为了满足笔者的好奇心,黄波从网箱抓起一条鸭嘴鱼。

笔者看到,这些鱼约有半米长,长似鸭嘴的嘴巴占了体长近三分之一,深灰色的鱼身像小海豚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黑褐色。黄波说:“这种‘怪鱼’名叫匙吻鲟,又叫鸭嘴鱼,是一种珍稀鱼类。”

黄波的笑容一直写在脸上,遮都遮不住:“这些2斤多的鱼已经被安庆一家餐厅预订,50元一斤。”

据了解,鸭嘴鱼属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含高胶原蛋白和10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脂肪中含有12.5%的不饱和脂肪,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预防老年痴呆有较好的效果。

“吃这种鱼可以真正是不吐骨头呢!”黄波介绍说,鸭嘴鱼属软骨鱼类,除了鳍有小刺和嘴巴坚硬之外,全身都可以食用,“不只鱼肉鲜美适口,脆骨刺更是适宜老人和小孩食用,深受顾客喜爱。”

“凭借着独特鲜美的口味,鸭嘴鱼在市场上的售价很高,3斤以上的卖过70多元一斤呢。”黄波脸上笑开了花。

黄波说:“我养殖的鸭嘴鱼一般长到了2斤以上就出售,按订单分批陆续运往合肥、黄山、铜陵等周边城市,余下的春节前捕捞后装入专门的氧气袋再装箱,运到上海、江苏等地进行销售。”

黄波和笔者算了一笔账:基地养殖的3万尾鸭嘴鱼,年产量在7万斤左右,即使按50元一斤卖,今年也能有350万元的收入。

东明村党委书记洪光富说,为进一步打响“生态鱼”品牌,养殖场还通过微信,把饲养的过程用视频发布到朋友圈,让鸭嘴鱼成了“网红”,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丁磊认为,和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生态养鱼技术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的特点,而且周期短、效益高,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振兴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

丁磊表示,接下来,矾山镇将以“渔业转型”和“生态循环”为主线,进一步加速推进“美丽渔场”建设,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让当地群众共享绿色、生态发展“红利”。

作者简介:赵德斌,1965年出生,目前在庐江县融媒体中心工作。新闻作品散见《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全国各家报刊,多次获“全国党刊年度优秀稿件奖”、“安徽新闻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