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坐5号线的时候,听到两个小姐姐在讨论周末去哪逛街,并且很愉快地达成了一致:五象新区。

我一向喜欢抠字眼,心里有一个声音想要冲出喉咙,给她俩纠偏:你们所谓的“逛街”,不是真的逛街,要么是逛商场,要么只是单纯地压马路,因为五象新区无街可逛。

主要的原因,五象有路,有商场,但没有几条“街”,而且不仅现在是,未来很多年也是。除了前一阵临时搭建的楞塘村夜市,还能算个街。

什么是街?一条道路,路边有密集的正在经营的商店,以及来来往往的人流,这条路就可以叫做街。如果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那就是:街=路 商业 人流。我们小时候,最喜欢跟大人去赶街(也叫赶场,有些地方叫赶圩),一来是商店多、摊多,东西琳琅满目,二来是街上人多,小孩子就喜欢往热热闹闹嘈嘈杂杂的地方钻。

如果去一个没有什么商店也没什么人气的地方,肯定不能叫做赶街,只能叫赶路。

乡下的街通常是三天开一次,早上七八点商店开门、摊贩出摊,下午三四点就基本散场,所以人们用一个“赶”字,突出了时间的紧迫性。

而在城市里,街都是日常化的,从早到晚能持续大半天,甚至有些街段、商店还是不打烊的。因此,人们去街上走动,不需要掐时间,不用频繁看表,没有紧迫感,非常从容休闲,因此叫做逛街。

为什么说五象有路但很少有街?这跟五象道路的规划建设有莫大关系。

但凡在五象逛过一遍的人,对这个区域一定会有这样的印象:道路都很宽很大,也很空

有多宽多大呢?最早建成也是目前交通最繁忙的五象大道,双向8车道,标准段道路红线宽度68米。

五象夜市街关了吗(五象无街可逛)(1)

▲五象大道

号称五象中轴的平乐大道,同样双向8车道,宽约60米;良玉大道,双向8车道,宽约60米……

五象夜市街关了吗(五象无街可逛)(2)

▲平乐大道&良玉大道

而玉洞大道,直接在前面这几位的基础上实现加倍,建成了双向16车道,道路宽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120米!要知道,堂堂国际大都市上海最宽的道路——世纪大道,也只有100米宽。

五象夜市街关了吗(五象无街可逛)(3)

▲玉洞大道&玉象路

不但五象这些“大道”字辈的道路很宽,就连一些支路也实际上是一幅大道的派头。比如前些天我经过的这条路,宽度简直能秒杀其他城区次干道。

五象夜市街关了吗(五象无街可逛)(4)

宽阔的道路,给五象新区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在较大程度上规避或者减轻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划一下重点,这句话里说的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而未来问题会不会出现,取决于未来五象新区人口的增长量。而宽阔的道路,只能“在较大程度上”解决拥堵问题,则是因为解决拥堵问题不仅仅取决于路的宽度,还取决于路网的密度。

五象夜市街关了吗(五象无街可逛)(5)

▲总部基地的街

其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形象。五象新区的定位很高,因此形象得跟得上才行,如果小里小气的样子,就一点国际范都没有。

你看,五象的每条大道中央以及每条路的两旁都花重金打造了炫目的景观,好看得不可方物。家里有无人机的,改天去五象飞一飞,能拍出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图片和视频。这种视觉效果,除了摩天大楼的贡献,还有一条条大道和大道上的景观的功劳。毫无疑问,五象已经是南宁的形象担当。

五象夜市街关了吗(五象无街可逛)(6)

▲平乐大道

但是,过于宽阔的道路,不止能从正面解决问题,有时候,它们本身也是问题。

从心理层面来讲,过于宽阔的道路是一种“以机动车为本”的城市管理思路使然的,一条道路的拓宽永远是围绕给机动车增加更多“路权”为中心思想进行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在其中毫无红利可言。

相反,过于宽阔的道路往往能给行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因为道路太宽,周围就会显得相对空旷,人和环境就有种被割裂出来的感觉(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感觉五象特别“高冷”,道路就是原因之一)。尤其是当你需要过马路的时候,疾驰的车辆和较长的通过时间成本,会让你心里的不适进一步放大。

从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角度来看,过宽的道路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有句话说,路宽无旺铺。这是很有道理的。北京的生意人,很多都只能做“半边街”的生意,因为北京的道路都是很宽的,道路两边的人流很难流动到对面去。你在路这边看着对面有一家很想去的餐馆,但这让博尔特来全速奔跑也要10秒的距离,加上天桥的位置又远,可能瞬间就没了去他家吃饭的兴趣了。

看看南宁,有哪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店,不是开在窄路上的?因为窄路上才能源源不断地给这些店输送来生意。而宽路上的店,没几个人光顾,铺面换手率就要高很多。

同事小凤的朋友,在五象新区和老城区都开过店,是个老生意人,他也告诉我们,“马路太宽,是不太利于做生意的,稍微窄一点、拥挤一点的地方,有人流量的停留,才好做生意”。

五象夜市街关了吗(五象无街可逛)(7)

▲南宁老城区的中山路,窄窄的街道,挤在一起的店铺,却让人很想逛街

因此,我们可以确信,五象新区哪怕未来很多年,发展得再成熟,涌入的人口也达到预期,那些以道路为载体的商业和服务业,也很难复刻老城区的盛况。未来五象也许什么都有,但肯定没有你逛街的目的地。

最后,分享来自书籍《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里的一句话:最好的城市往往是那些拥有最多街道的城市。拥有这种很多狭窄街道的城市往往比那些拥有较少街道,而又比较宽阔的街道的城市更加平稳地运行。

————————————————————————————————

中山路要拆迁传闻已久。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这条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南宁最负盛名的美食街,随时都可能在2022年末划下句号。

大树生活节牵头筹划了一场有关中山路记忆的城市纪念展。南宁的先锋群体和媒体也参与其中了,包括我们/楼市花儿街/。

展览主题延续上一届“多谢晒老街坊”,将进行“照片”、“故事”与“物件”的创作与收集,去观察中山路三十年历史里的各种细节。

你的投稿,将为中山路三十年变迁史中的人、事、物提供档案留存,它们既产生了艺术价值,同时也具备了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