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甲】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陋室铭与课外古文对比?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陋室铭与课外古文对比(陋室铭对比阅读三)

陋室铭与课外古文对比

七、【甲】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受此厄于人( )②与初见似小人( )

3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 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 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 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40.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41.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八、【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春兰出阳羡山①,一名兴兰。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十许年,花叶竞爽②。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③若弃间。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④也。栽兰不成,书此一笑。(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阳羡山:山名。②竞爽:媲美,争胜。③若子:当作孩子一样照顾。④九畹中人:指会种兰花的人。

4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气聚而根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里 人 赵 氏 尝 窃 其 法 亦 颇 验

44.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兴兰     山不在高,有仙则B.无丝竹之乱   此易晓

C.孔子      妙在若子若弃间D.无案牍劳形   予用辄败

45.翻译下列句子。

(2)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46.【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

九、【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淄⑤,暧暧⑥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臧:赞赏,好的。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47.翻译句子。

(2)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4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49.对甲、乙两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甲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逃避现实的落后思想。

B.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是“在涅贵不缁”,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C.甲乙两文语言上都表现为文辞蕴藉、语言精辟,对偶 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

D.甲乙两文都用比兴开头,甲文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乙文用道理引出为人处世的态度。

50.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

51.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我们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_________________ 的落后思想。

答案:7把生萝卜切丝做小菜,拌上醋和其他调料,喝粥时吃最合适。只是不喜欢的是吃了它以后会打嗝,打嗝时一定会有臭气。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知道我打嗝时别人同样会不喜欢,所以打算不再吃了。但是觉得萝卜跟葱、蒜不一样,生吃的时候会有臭气,煮熟吃就不会臭,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后来才知道是君子一样。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37.①曾经;②这;38.D39.故/亦欲绝/而弗食

40.①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41.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42(1)这。 (2)受伤,损伤。43.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 44.C

45.(2)(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46.阅金经 栽兰花(或:种兰花、养兰花等)

8春兰出产于阳羡山,又叫兴兰。当地人整束移栽的兰花活得很久而且芬芳茂盛,分枝种植的兰花活不到第二年。因为元气凝聚所以根须不会受损,分散开来(兰花)就会失去原先的生机,这是容易明白的道理。南城有一户傅姓人家,他家的兰花可以养(长达)十几年,花朵叶子争相媲美,生机勃勃。同乡一个姓赵的人曾经悄悄学习傅家养兰的方法,(效果)也很灵验,说秘诀在于(对兰的态度要处在)精心照料和任它自生自灭之间。我用这个方法来养兰花就失败了,知道自己不是善于养兰花的人。(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47.(2)如果你给了别人什么,一定不要记在心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如果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一定不要忘记(要找机会报答别人)。

48.“无说己之长”,“隐心而后动”,“守愚圣所臧”,“暧暧内含光”,“慎言节饮食”等语句。(任意写出两句即可,2分)

49.D,乙文不是比兴开头。50.在涅贵不缁 51只要肯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隐居避世(或逃避现实)

9.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