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文章里提到了一位意大利琴童阿尔贝托,学琴一年多就已经把“莫扎特”弹得有模有样。

而除了赞叹外,这个视频还引发了另一个话题的讨论,那就是“手型”问题——不少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弹琴时使用的并不是大家认知里的“标准手型”。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1)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2)

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国外孩子学琴不用学手型?我们从小到大谓之基本功的手型训练,是不是白费功夫?

今天的音乐#科普与鉴赏#系列,我们就来深入聊聊关于“手型”这回事儿。

01 “手型教育”诞生的意义

近些年来,关于手型教育的分歧成为了一个经常被拿来讨论的热门话题。在纷纷扰扰的声音里,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派系”。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3)

一类是严格的传统派,认为手型是弹钢琴的基础,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是初学者必须过的关卡。

一类是随意的自由派,认为弹钢琴不用刻意要求手型,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即可。

到底孰是孰非?在解答这个疑惑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手型教育的来源。

要知道,手型之说,并不是键盘演奏与生俱来的规范。

在之前的科普文章里我们曾说过,现代钢琴与古钢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了“强弱音”之分。

也就是说,在现代钢琴出现之前,古钢琴是没有控制音量强弱能力的。因此,早期的键盘演奏手法也比较“简单粗暴”,只要能将手指按到对应的按键上,并使之发出声音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感受下二十世纪初大键琴复兴时期,演奏家兰多芙斯卡的手型,是不是与现在琴童们训练的“握鸡蛋”手法相差甚远。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4)

▲兰多芙斯卡演奏大键琴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5)

▲握鸡蛋手型

现代钢琴诞生后,音响效果更加细腻丰富,也就更加依赖手指弹奏时力量的把控。

如何通过手指发力将钢琴的音响效果发挥到极致,成为了很多钢琴家关注的问题。因此,他们开始聚焦于手型的研究,希望借助于规范的手型,总结出一些演奏方法,帮助人们在演奏时更好地发力,并营造出合理、好听的音响效果。

十九世纪初,手型的论述出现在车尔尼的音乐著作中。《拜厄钢琴基本教程》和“哈农钢琴练指法”的出现,使得手型训练正式成为钢琴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6)

二十世纪,德国钢琴教育家卡尔·莱默尔、前苏联钢琴教育家海因里希·涅高兹等,在过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手型学说”。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7)

▲海因里希·涅高兹:俄罗斯钢琴学派奠基人

比如卡尔·莱默尔提出的“行走手型说”,意思是人在行走时,手指呈现自然弯曲放松的状态,这应该作为钢琴演奏时的基本手型。

这些理念都对后世的钢琴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手型是为音乐而服务的

了解了这些,大家就会明白,所谓“手型规范”是随着钢琴乐器的完善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包括手型在内的一系列演奏方法的诞生,都是钢琴家们在不断练习、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法。他们试图使这些方法可以覆盖到任何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又可以科学而轻松地发力,从而达成最终目的——让音乐听起来更加悦耳动听。

所以,说到底,“手型”只是一种演奏方法,是为了音乐而服务的。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8)

▲钢琴家齐默尔曼演奏抒情曲目时的手型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历代钢琴家总结出来的这套规范当然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也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毕竟,每个人手的情况千差万别,每首曲子的情况也截然不同。适合大手的发力方式未必同样适合小手;每个人对于乐曲都有自己不同情感表达需求,这套“标准手型”也未必适合每一首曲子的发力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套“标准手型”。

很多方法与经验,都有其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手型教学的理念和标准,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适应新的音乐形式、风格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比如,十九世纪前期,人们认为弹琴主要靠手指,因此主张大量的、机械的手指练习,车尔尼数不尽的练习曲也是在这个阶段诞生的。

但这样过度的练习,最终造成了大量的腱鞘炎、手指肌腱炎等钢琴职业病。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9)

后来,人们把生理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贯通,运用到钢琴教学上。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10)

比如,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练琴要遵循基本的生理原则,除了手指的运用,还要巧妙利用关节的支撑力量,遵循人体的自然性。

同时,人们对个体心理在钢琴学习和演奏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对音乐的兴趣、对乐曲的理解,都成为钢琴演奏的重要部分。在钢琴演奏中建立自己独立的想法,成为钢琴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钢琴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大家不再被困于教条的手型训练中。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11)

▲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

但如今,国内不少钢琴教学机构的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十九世纪,固守传统,只盯着“手型”不放,将其作为钢琴启蒙初期的硬性标准,却忽略了声音的表达。

这是对音乐的本末倒置,也是在演奏技术上的固步自封。

如果细心的话,大家会发现很多钢琴大师在演奏时,并不总是采用那些所谓的“标准手型”。比如霍洛维茨、齐默尔曼有时会把手指伸得比较直。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12)

▲霍洛维茨演奏《童年即景》

这是因为大师们非常清楚,手指的跑动是为音乐服务的,在有了足够深厚的技术积累后,他们更了解用怎样的手型能获得想要的音色,以及达到自己期待的音响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很多钢琴教育家不再提倡抹杀孩子兴趣的、枯燥机械的手型训练。霍洛维茨的学生格拉夫曼(也是郎朗、张昊辰、王羽佳的老师)曾公开表示,手型对钢琴演奏来说并不重要。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钢琴家的手型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演奏出来的效果。每个人手的大小、柔软度都不同,手型没有定式。

格拉夫曼

03 以音乐表达为目的训练手型

明白了手型教育诞生的意义,其实自然就懂得了如何面对“手型训练”这件事。

很多琴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总是因为手型问题被老师批评、被父母斥责,因而在还未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之前,就彻底丧失了对钢琴的兴趣,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13)

要知道,在系统的钢琴教育中,手型教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一旦将手型训练当做钢琴学习最主要的部分,很显然,这也破坏了钢琴教育的系统性。

而如果先让孩子认识音乐,听得懂音乐,再去引导手型训练,或许效果会事半功倍。

比如,很多孩子在练琴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个指法问题是“折指”。这也与小朋友手指较软,力量不足有很大关系,所以改起来比较困难。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14)

但如果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引导孩子改正这个问题,或许就没有那么难了。

孩子想演奏出更饱满有力量的声音,或者想演奏出短促跳跃的声音,都需要手指稳定直立触键。这时告诉孩子,如果继续“折指”,就弹奏不出想要的音色,或许他会更容易记住。

当孩子渐渐懂得了音乐,有了想要自己表达音乐的欲望,并且有了一定的音色追求,就会主动在手型上进行钻研和训练,不再需要家长老师严厉且无情的督促。

学钢琴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天天练(学钢琴先学手型的风气)(1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手型的处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学习更高难度曲子过程中不断成长的。

所以,不要对一个刚开始学琴的孩子在手型上有太多的苛责。在整体框架没有错的前提下,适当放下一些细节的纠错,给孩子提升和改善的空间。

就像一个孩子刚开始学走路,不可能和成人一样稳定矫健。但歪歪扭扭的走路也有童真与可爱之处,正如技术不那么完善的孩子,也能弹奏出别具一格的音乐。

总之,随着生理上的发育,以及对音乐理解程度的加深,孩子自然会不断地调整、优化手型,并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奏手法。

这个过程,霍洛维茨用了五十年,我们,又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