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语言描写片段摘抄(浅析西游记中的人物语言描写)(1)

《西游记》的语言的设置有鲜明的趣味特征,“以戏言寓诸幻笔”的语言特色使全书充满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既调节了气氛、增添了小说趣味,又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褒贬了人物。还涉及了社会世俗,展现出明代社会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文中生动幽默、活泼趣味、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语言特色,生动显示《西游记》的趣味性。

一 利用谐音增加趣味性

1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

老者因见行者长相怪异,对唐僧说:“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孙悟空对这话很是不爱听,便厉声高呼道:“你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傅,我是他徒弟!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

孙悟空借助同音巧妙地由“唐人”联结到“糖人,蜜人”上去,有意识的曲解老者的意思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在这时就会令读者因出乎意料而发笑。

2 又如在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中,

唐僧被灵感大王弄法沉下河去,猪八戒由此生发,给师父起了名字叫“陈到底”。当三个徒弟回到陈家庄时,陈家二老奇怪“怎么不见三藏老爷?”八戒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二老垂泪道:“可怜!可怜!”

这里就巧用了唐僧的俗姓“陈”谐音“沉”,在“沉”的这一意义连接“到底”,就把三藏的处境表现出来了。读到此处,读者往往会因为八戒不合时宜的玩笑而忍俊不禁,从而也缓解了唐僧被抓的紧急情况

二、俗语的运用增强小说的趣味性

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致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一) 歇后语的运用

歇后语可以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形象化,增强语言的诙谐性和讽刺性,可以引人揣测、发人深省,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形象化”是歇后语在修辞上的基本作用“诙谐性”和“讽刺性”是歇后语最突出的的修辞特色。在《西游记》人物语言中,歇后语的运用非常广泛。例如:

(1) 小妖道:“猪八戒和沙和尚倒哄过了,孙行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 识货! 他就认得是个假头。”(第八十六回)

(2) 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 不羞!好个嘴巴骨子! 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 要是一绣球打着你”(第九十三回)

(3) 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第六十七回)

例(1) 中的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得假人头,妖怪便使用了一个歇后语作比,通俗生动。

例(2) 中的猪八戒听说天竺国公主抛绣球招驸马,嫌沙僧阻拦他,否则绣球就打着他了。沙僧笑他不知羞,他不直接说八戒摸样生的丑,而是用一个歇后语间接地取笑他自不量力。

例(3) 中“锈”、“秀”同音,表达出悟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二) 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人民群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以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的运用在《西游记》人物语言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

(4) 行者道:“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咱老孙小自小,筋节。”(第三十一回)

(5) 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 可放心前去。”(第七十四回)

(6) 先锋道:“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作,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第八十六回)

例⑷中的孙悟空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简单明了的说出了自己本领的厉害,使人听着不自觉的就会相信他的本领。

例⑸中就深刻的体现了孙悟空的悟性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后的成熟,对佛学道理的参透。

例⑹中就表现了小妖精自认为的那种小小聪明和干脆利落的处事行为。

(三) 惯用语的使用

《西游记》人物语言中经常运用一些惯用语来对人或事物的特点、形状、状态等进行某种描述,形象而生动。例如:

(7) 行者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第七十五回)

(8) 八戒近前道:“师父,你是怎的起哩? 专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家里哭!……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第七十八回)

(9) 八戒道:“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钟啃酒如何?”(第五十四回)

例⑺中就幽默滑稽的表现出了孙悟空与八戒之间的风趣性格,是本来很紧张的氛围在这一句语言中得到缓解,读着有趣听着搞笑,增添了趣味。

例⑻中就鲜明的表现了八戒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惫懒人物性格。

例⑼中就很好的表现了八戒面对美食止不住诱惑的贪吃性格。

惯用语通俗、生动,富有表现力,语言活泼,耐人寻味。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在《西游记》中惯用语的使用,就刻画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小说充满浓厚的趣味性。

三、其他体现人物性格趣味语言

《西游记》中滑稽幽默的语言也是层出不穷的,这就使整个故事免于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其中的的谐音、俗语、谚语等等都是因人而设,语如其人,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能更鲜明的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英勇无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决不妥协,他的语言始终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在如果孙悟空不是口舌伶俐,常常讲歪理,诙谐调笑,而是个“闷嘴葫芦”的话,那“猴哥”的形象恐怕就不会这么鲜明而令人喜爱有加了。猪八戒是凡夫俗子的典型,他性憨直,懒谗滑,颇有市侩之气,常怀退缩之心,善于奉承诌媚,有时还有些狡黠。正因为八戒憨厚老实、淳朴的性格,才会有他独特的语言。这就在取经道路上起到了强烈的 “逗乐”效果。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分析西游记中人物的有趣语言

四圣试禅心中 的 人物语言描写

正走处,不觉天晚。

三藏道:“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

行者道“师父说话差了。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

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 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

批注取经团队组建完毕以后,徒弟三人和白龙马各有分工,从八戒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八戒对自己的职责多有抱怨

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报怨之心。还像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

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

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

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数儿么: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谁说哩?”

八戒道:“哥哥,与你说哩。”

行者道:“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八戒道:“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

批注 八戒又开始抱怨起白龙马

行者道:“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那沙僧闻言道:“哥哥,真个是龙么?”

行者道:“是龙。”

批注 收白龙马在前,收猪八戒和沙和尚在后。取经团队组建完毕后,沙和尚和猪八戒并不知白马来历,此处有必要交代白龙马的来历,让八戒和沙僧知悉,也为后文写白龙马在宝象国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八戒道:“哥啊,我闻得古人云:‘龙能喷云吐雾,播土扬沙: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怎么他今日这等慢慢而走?”

行者道:“你要他快走,我教他快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把金箍棒一抡,万道彩云生。那马看见拿棒,恐怕打来,慌得四只蹄疾如飞电,飕的跑将去了。那师父手软勒不住,尽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达步走。

批注 孙行者的调皮在此处尽显

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但见:

 门垂翠柏,宅近青山。几株松冉冉,数茎竹斑斑。篱边野菊凝霜艳,桥畔幽兰映水丹。粉泥墙壁,砖砌围圜。高堂多壮丽,大厦甚清安。牛羊不见无鸡犬,想是秋收农事闲。

那师父正按辔徐观,又见悟空兄弟方到。

悟净道:“师父不曾跌下马来么?”

长老骂道:“悟空这泼猴,他把马儿惊了,早是我还骑得住哩!”

行者陪笑道:“师父莫骂我,都是猪八戒说马行迟,故此着他快些。”

那呆子因赶马,走急了些儿,喘气嘘嘘,口里唧唧哝哝的闹道:“罢了!罢了!见自肚别腰松,担子沉重,挑不上来,又弄我奔奔波波的赶马!”

长老道:“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厢,有一座庄院,我们却好借宿去也。”

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只道:“好,好,好!我们借宿去来。”

批注 悟空已知是佛仙点化,其他人蒙在鼓里

长老连忙下马。见一座门楼,乃是垂莲象鼻,画栋雕梁。沙僧歇了担子。

八戒牵了马匹道:“这个人家,是过当的富实之家。”

行者就要进去。

三藏道:“不可,你我出家人,各自避些嫌疑,切莫擅入。且自等他有人出来,以礼求宿,方可。”

八戒拴了马,斜倚墙根之下。三藏坐在石鼓上。行者、沙僧坐在台基边。久无人出。行者性急,跳起身入门里看处:原来有向南的三间大厅,帘栊高控。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两边金漆柱上,贴着一幅大红纸的春联,上写着: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

正中间,设一张退光黑漆的香几,几上放一个古铜兽炉。上有六张交椅。两山头挂着四季吊屏。 行者正然偷看处,忽听得后门内有脚步之声,走出一个

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甚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

慌得个大圣喏喏连声道:“小僧是东土大唐来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经。一行四众,路过宝方,天色已晚。特奔老菩萨檀府,告借一宵。”

那妇人笑语相迎道:“长老,那三位在那里?请来。”

行者高声叫道:“师父,请进来耶。”三藏才与八戒、沙僧牵马挑担而入。

批注 悟空对妇人的恭敬和礼貌 照应了上文中悟空已知是佛仙,故言语谨慎,悟空平时言语大多比较随意,此时突然谨慎,自有原因,写作者构思下笔很是微妙。

妇人笑语相迎,也显示出 菩萨已知悟空看出玄机。

只见那妇人出厅迎接。那妇人见了他三众,更加欣喜,以礼邀入厅房。一一相见礼毕,请各叙坐看茶。那屏风后,忽有一个丫髻垂丝的女童,托着黄金盘、白玉盏,香茶喷暖气,异果散幽香。那人绰彩袖,春笋纤长;擎玉盏,传茶上奉;对他们一一拜了。茶毕,又吩咐办斋。三藏启手道:“老菩萨,高姓?贵地是甚地名?”

妇人道:“此间乃西牛贺洲之地。小妇人娘家姓贾,夫家姓莫。幼年不幸,公姑早亡,与丈

夫守承祖业。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夫妻们命里无子,止生了三个女孩儿。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服满。空遗下田产家业,再无个眷族亲人,只是我娘女们承领。欲嫁他人,又难舍家业。适承长老下降,想是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

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那妇人道:“舍下有水田三百余顷,旱田三百余顷,山场果木三百余顷;黄水牛有一千余只,骡马成群,猪羊无数;东南西北,庄堡草场,共有六七十处;家下有八九年用不着的米谷,十来年穿不着的绫罗;一生有使不着的金银;胜强似那锦帐藏春,说甚么金钗两行;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却不强如往西劳碌?”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

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

批注 三藏意志坚定,八戒春心荡漾,只写这两个典型人物来进行对比。

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甚么道理!”

那妇人笑道:“可怜,可怜,出家人有何好处?”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却有何好处?”那妇人道:“长老请坐,等我把在家人好处,说与你听。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春裁方胜着新罗,夏换轻纱赏绿荷;秋有新香糯酒,冬来暖阁醉颜酡。

四时受用般般有,八节珍羞件件多;衬锦铺绫花烛夜,强如行脚礼弥陀。”

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享荣华,受富贵,有可穿,有可吃,儿女团圆,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处。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出家立志本非常,推倒从前恩爱堂。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

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胜似在家贪血食,老来坠落臭皮囊。”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

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

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

批注八戒心中已有留下来娶亲的想法,故不说拒绝的话语,

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

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

八戒心中焦燥,埋怨唐僧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只含糊答应,哄他些斋饭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在乎你我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

悟净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罢。”

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

行者道:“计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师父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他家这等有财有宝,一定倒陪妆奁,整治个会亲的筵席。我们也落些受用。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

八戒道:“话便也是这等说,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

批注八戒已经犹豫动摇,对于招亲,其他人明确拒绝,只有八戒说从长计较,觉得现在还俗和娶妻于理来说,好像有些不通。

沙僧道:“二哥原来是有嫂子的?”

批注 和前文交代白龙马来历的语句类似,收猪八戒在前,收沙和尚在后,沙和尚也不知猪八戒的以往的详细经历,此处有必要交代,也为后文写猪八戒在取经途中多次提回高老庄做铺垫。

行者道:“你还不知他哩,他本是乌斯藏高老儿庄高太公的女婿。因被老孙降了,他也曾受菩萨戒行,没及奈何,被我捉他来做个和尚,所以弃了前妻,投师父往西拜佛。他想是离别的久了,又想起那个勾当。却才听见这个勾当,断然又有此心。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

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那呆子虎急急的,解了缰绳,拉出马去。

批注 老猪放马只为托词,注意下文中的放马情节。

行者道:“沙僧,你且陪师父坐这里,等老孙跟他去,看他往那里放马。”

三藏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只不可只管嘲他了。”

行者道:“我晓得。”这大圣走出厅房,摇身一变,变作个红蜻蜓儿,飞出前门,赶上八戒。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

批注由此可见并不是为放马儿而来

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

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

批注 娘 一个字,就把猪八戒的攀亲急切和甜言蜜语等丑态显现出来

我来放马的,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为自己主动找上门攀亲掩饰。

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

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批注 他们 一词用的巧妙,猪八戒已经把自己从取经队伍中退出,主动与其他不肯招亲的同伴划清界限。

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

妇人道:“你怎的说么?”

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

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

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

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

批注 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 他 一个字,就显示出八戒心中已经与师傅疏远,一心只想留下来成亲。

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语言描写还有很多,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前去品读分析。好书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