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仲夏(草堂读诗故事)(1)

冬晨

当我在这个早晨醒来,

窗玻璃已经结霜,

而我发热于一场美梦。

火炉从它欣赏过的一块木材中

彻夜倾倒出温暖。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大家听到的是奥拉夫·H·豪格的诗作《冬晨》,翻译是董继平。奥拉夫·H·豪格是当代挪威著名的诗人。他一生生活简朴,深受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响和启示。豪格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来出版了《礼物》等十多卷诗作。此外,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翻译家。

豪格出生于位于挪威西部峡湾的乌克维尔小镇。童年起,他就饱读文学书籍,但是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他没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后来就留在家乡,守着父母留下的一个小农场,以种植果树和为邻居们做园艺活为生。豪格终日在土地上劳作,日子过得简单朴素,有时甚至颇为艰辛。而且,他终身都没有走出家乡这片土地。但是豪格学习了英、法、德等多国语言,成了一名出色的翻译家,他通过诗歌看见了世界,也把许多西方诗人,比如叶芝、保罗·策兰、荷尔德林等的作品翻译成了挪威语。

豪格不仅受到了西方古典和现代文学的滋养,他还涉猎了不少中国和日本的诗歌。1931年,豪格不知从哪儿找来了《道德经》,读过之后,他在一本名为《除草手册》的小册子里写下了三段《道德经》语录。从此,豪格开始被中国哲学和古典诗歌所倾倒。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豪格都无缘真正接触到中国古典诗歌。1962年,豪格得到了第一本在西方广泛发行的英文中国诗集《企鹅版中国诗选》。豪格在日记里说,那年整整一个夏天他都沉浸在这部诗选中。或许,就是在这本书里,他结识了远至中国的灵魂至交,陶渊明。避世而居、穷困潦倒、诗人身份——某种程度上,豪格跟中国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非常相似。在诗集《问风》里,豪格这样写道:假如有一天/陶潜来看我,我要/ 给他看看我的樱桃树和苹果树。

当豪格和中国哲学家、中国诗人的作品邂逅之后,他便再也不愿从他们的世界中走出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在质朴中也透露出一种古典诗韵。他将朴质的生活寓于富有深意的哲理中,“在风格上与中国古典诗歌有一种奇妙的遥相呼应。

豪格的健康状况并不是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更是每况愈下。而一再发作的精神疾病始终困扰着他,他甚至几度入住精神病院。当诗人住进精神病院时,他无法写作,不过,在他意识恢复之后,他会写出自己疯癫状态时遐想到的诗篇。其中有首诗还曾畅想自己徘徊在中国的门前,但事实上,豪格一辈子都没有走出他的家乡,更没有机会到中国。1994 年一个寻常的下午,86岁的奥拉夫·H·豪格静静地坐在家中一把椅子里,离开了这个世界。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拉夫·H·豪格的诗作《冬晨》以及诗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七绝仲夏(草堂读诗故事)(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