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部编版六下古诗词诵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部编版六下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唐代〕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
山峦郁郁苍苍,
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
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赏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唐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
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
1.逢:遇上。2.宿:投宿;借宿。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4.日暮:傍晚的时候。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6.苍:青色。7.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8.犬吠:狗叫。9.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鲁山山行
梅尧臣 〔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常识】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他的诗歌主张写实,反对当时的西昆体,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背景】
鲁山是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的一座山,也叫露山。作者曾经到山中旅行,看到山中景物,写下了这首诗。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适是恰好的意思。与是和的意思。野情指的是喜爱山野之情,惬的意思是满足、快意。这句诗的意思是:正好和我喜爱山野之情的心思相合,鲁山连绵起伏,忽高忽低,(很是壮观。)诗人一开始用“惬”字,给诗歌定下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这句诗的意思是走在山里,美丽的山峰随时随地都在改变,一个人走在幽静的小路上竟然迷了路。作者先是远观,看到美丽的山峰好像在不停地变化,但美丽的山峰其实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是诗人自己的脚步自己的位置。幽径就是山间幽静的小路,这种小路最适合独行,最适合发现野趣,最接近野情。一个人走在风景优美而有幽静的山间,看着美景,没有世事的烦扰,那种“惬意”一定洋溢在诗人的心里,这时的诗人,能不轻松愉快,闲适自得吗?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这时候,太阳升起了,霜雪融落,一只熊正慢慢地爬到树上。树林里空空荡荡,小鹿在溪水边悠闲地喝水。“霜”点出了诗人山行的季节——秋天。如果说上一联写的是静景,那这一联写的就是动景了。熊、鹿在林间的自在生活,更说明这里人烟稀少,对应了首联中的野情,动物的怡然自得,其实正是诗人的怡然自得。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看到这里,作者心中似乎产生了一个疑问:在这美丽的地方,会不会有人家呢?何许在这里是何处,哪里的意思。云外形容非常遥远。人家在哪里呢?这时候,从云雾之外(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声鸡叫。哦,原来在这山的深处还是有人家的啊。诗人在这里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忽然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诗人抒写了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表现了从容、闲适的心境。
【真题演练】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3)“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请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分析。
(5)第一句意思是什么?
(6)“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______,“改”指_________。
(7)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______关系,也是对颈联中“___”一句的照应。
(8)说说尾联的妙处。
(9)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
【参考答案】
(1) 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深秋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2)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3) 是远观所见。上句“霜落”交代时令已是深秋,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山中树木都光秃秃的,显得疏朗空旷。“林空”表明诗人是透过稀疏的树枝,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回答鹿是很警觉的动物,诗人只可远观,也可。)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或闲适自得)的思想感情。如首联: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座山峰时高时低。表明诗人正有寄情山野的闲适之情,而时高时低的山峦刚好合乎诗人的心意。如颔联: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独自出行的我迷路。“好峰”“幽径”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愉悦心境。如颈联,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写出了山林的空旷和生机,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如尾联: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诗人心中的疑问。景与情契,表现了诗人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
(5) 恰恰投合我爱好天然风物的情趣。
(6) 诗人所到之处 眼中的“好峰”因自己脚步的移动而变化姿态。
(7) 因果 幽径独行迷
(8) 诗人在山中一个人独自行走,欣赏着种种美景,“峰”“熊”“鹿”“云”都令他着迷,可一路走来就是看不见人家,于是诗人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一声鸡”回答了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呢!”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望云闻鸡之后,必然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加快步伐,向那发出鸡鸣的白云深处的村庄走去——诗人“山行”中希望看见“人家”的神态和心理,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诗人所向往的“人家”,由于白云缭绕,只闻鸡声,不见其形,更令人遐想不已。所以后人评论此诗的尾联“幽而有味”。
(9)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
(10) 尾联以设问收束。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注释
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诗歌主旨:诗歌写阴天傍晚时分泊舟古祠时所见的春天景色,反映出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所写之事:诗歌写傍晚泊舟古祠之事。“晚泊孤舟古祠下”照应标题,“晚”指傍晚,交代时间。“古祠”交代具体地点,“泊孤舟”点明事情,“孤”写只有自己的一只小船,略有孤单之义。
所写之景:首句从大处写起,阴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原野,小草因为水分充足而更加郁郁青青,整个画面显得阴沉单调,让人乏味。次句写花,在阴沉单调的大背景下突然有一棵树开着明媚鲜亮的花,让人一下子眼前一亮,整个画面就充满了活力。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冲破阴沉乏味的笼罩,让人内心也愉悦起来。
所表之情:“满川风雨看潮生”写自己泊好船之后,置身事外,安安闲闲地欣赏外面风雨中春潮的上涨,反映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从容淡定。也有人认为这句反映诗人在官场风雨不定状况下的镇定自若、处之泰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还有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写作特色:诗歌首句从面上写暗,次句从点上写亮,明暗对比鲜明。次句人动景不动,尾句景动人不动,动静对照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