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树,指两种树,即桑叶树和梓梓树。

家乡江畔村为泰和县一个千年古村,是一个错落有致、有山有水的典型中国村庄。

村前一条名叫“曲水溪”的弯弯小河,像玉带一样缓缓绕过,河对面是一片阔野和千亩大草甸,两岸种着一些桑叶树,草地上则散种着高大的梓梓树,形成江畔村一道美丽的风景,也诠释了老家别具一格的桑梓文化。

一、梓梓树

梓梓树,学名乌桕,也称木梓树,家乡俗称为梓梓树,我还是觉得“梓梓树”这个名字朴实、亲切。陆龟蒙诗云“行歇每依鸦舅影”,所以又雅称乌舅或鸦舅。《本草纲目》记,乌桕因乌鸦喜食其籽而得名,乌桕树多生长在南方平滩或河岸边。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1)

梓梓树是一种经济树种,白色乌桕子可卖钱,可以制作油漆、蜡烛和肥皂。 梓梓树还是一味上好的中药材,其用途广泛,可以医治水肿、湿疹、毒蛇咬伤和皮炎等。

梓梓树更是一种极具美感的风景树,其树冠整齐,叶形秀丽,十分美观。家乡桥边、草地上、河岸边那一棵一棵高大挺拔的梓梓树,每棵都有100-200年历史,无人管护的梓梓树伴着春夏秋冬自由生长,随意地散缀在草地上、河岸边,倒映在溪水里,成为四季皆宜的山水画。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2)

春天,嫩黄色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是孩子们的最爱,摘下一片,轻轻一折,放在嘴边用力一吹,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夏天,梓梓树叶越来越稠密,能给人提供遮风挡雨的大片绿荫,中午时分也成为黄牛的栖息地。秋天梓梓树的籽粒渐次成熟,绽开褐色的外壳,露出纯白色的饱满梓梓籽粒。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3)

我最爱还是深秋寒冬的梓梓树,其时树叶落尽,树干挺拔笔直,枝条屈曲遒劲,光秃秃的料峭枝丫,有如怀素苍劲之狂草,又似公孙大娘凌空舞剑。一棵棵高大的梓梓树,与近水远山连为一幅清淡疏远的中国画。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4)

梓梓树清新逸轩,修修似玉树,有君子风韵,自古多入文、入诗、入画。南朝有诗曰:“红叶秋山乌桕树,回风折却小蛮腰”。最懂得乌桕树之美的,大概要数宋人,它常常现身于时人的诗词笔墨间,陆游诗云:“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鹁姑声急雨方作,乌舅叶丹天已寒。”辛弃疾则是“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5)

现代作家郁达夫也对家乡的乌桕树情有独钟,他在《江南的冬景》中描述道:“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于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6)

同时,乌桕树也成为画家笔下之风物,国画中“寒鸦图”大多都画在乌桕树上。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的《乌桕文禽图》和《霜桕山鸟图》,这两幅古画,道出了乌桕树最美的时节:寒冬落叶尽时,桕树梢头远望如早梅挂缀,引得文采之鸟到此频频驻足。

二、桑叶树

桑叶树,即桑树,又称桑椹树,其树根、树皮、树叶均可入药,有降血糖、血脂和消炎等作用。家乡小河“大码头”对岸有个小洲,涨水时,河水从小洲两边流过,形成“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景象,桑叶树就多种植在河岸边和小洲上。

对于桑叶树,记忆中有许多乐趣。一是桑叶可以养蚕,小时候经常摘桑树叶喂蚕,听蚕吃得沙沙作响,别有一番趣味。二是桑树枝条的树皮很有韧性,撕剥下来一条一条的,小时候常用来做皮鞭,抽打陀螺,成为欢乐童年中美好的回忆。

桑叶树结的果叫桑椹,果幼时青绿,成熟后呈紫红色、黑紫色,味酸甜可口。每年谷雨前后,正是桑叶果子成熟的日子,也是河里餐鱼上水的时候。“餐鱼”也叫小白条,窄长条形,肉多刺。每到谷雨时分,桑叶树下,水面上就会聚起一群群小餐鱼,它们争食着掉在水中的桑椹果子,激起层层鱼花。这时,正是钓餐鱼的好时节,用七星浮漂并浅钩,钩上的鱼饵可以是桑椹果子,或是棉花醮上蛋黄。钓餐鱼的频率很快,鱼钩刚一下去,马上就有餐鱼冲过来抢食,所以我家乡也把“钓餐”叫作“划餐”。

餐鱼可以煎炸,也可以烘焙成鱼干。煎炸的餐鱼香、脆、酥,嫩,十分美味,连骨头都可以一起吃掉。烘焙的鱼干则炒辣椒,鱼肉很有韧性,一丝一丝的,又香又甜,十分可口。

三、桑梓文化

桑梓即家乡。在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乡、家乡的代名词。比如,柳宗元《闻黄鹂》中写到:“离乡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古人看到桑树、梓树就毕恭毕敬,为什么呢?因为望着它们,令人想念父母。《诗经》中就有相关记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7)

对桑梓的情感,毛泽东在1909年也写过一首七绝: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这首诗里,桑梓地,就是故乡的土地即故土。

桑梓是指家乡吗(家乡的桑梓树和桑梓文化)(8)

老家的桑树和梓梓树,在繁华落尽、冷寂之时,依旧绽放华彩,在季节轮回中,依然甘于寂寞、淡然安详地守护着僻静的山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愿家乡的桑叶树和梓梓树永远是那么挺拔!那么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