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的时候,我觉得跟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是热的、软的,他是冷的、硬的。

温度在他的身上一点一点地消散,我就觉得他是一点点消失的。

看见这些话,菠菜们会不会感觉悲凉、恐惧?

这些话都出自于像小菠菜们这样的年轻人。年轻人应该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为何会有那么丧气的感慨?

因为,他们是入殓师。

本月初,“高校开设殡葬专业”登上热搜,点击量超过1亿。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1)

校方称这个专业的学生,刚入校就被就业单位预定了,等他们毕业工作1年后,月薪就能过万。

殡葬从业者,也就是入殓师,是为死者整修面容和身体,纳入棺中的职业。

老一辈人闻之色变,但是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年轻人对这个职业的接受度似乎挺高。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2)

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1.挣钱的专业

VICE做了一期纪录短片,讲述青年入殓师的故事。

20岁出头的女孩江涵,因为在电视上看过北京一位入殓师的故事,便决定入坑。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3)

但是父母不同意,甚至闹到学校把课桌都掀了。

心意已决的她,偷偷拿上身份证,买了火车票到长沙。她通过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考试,成了一名殡葬专业的学生。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4)

虽然是冷门专业,但是学习一点不轻松。

江涵时常带着一副浓重的黑眼圈,因为熬夜画头模,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学习压力大也就罢了,更难接受的是别人的不理解。

上人文课时,连老师都会调侃他们“好高大上呀,我也好想学殡仪,那是挣钱的专业”,更别提那些对这个专业知之甚少的同学。

当他们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就会发现,所谓的高薪,其实就是比别人高一点点,但是所受的苦,可不只是一点点。

实习的时候,江涵在一家医院的太平间工作,每天两班倒,她在太平间住了一个月,遗体冷藏室与她的休息室只隔一条过道。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5)

若是一般女孩子,早就吓哭了吧?要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有勇气面对各种你无法想象的遗体。

刑警队送来一个被埋了挺久的,然后被挖出来的(尸体),已经只剩下肌肉了,很干瘪,脑袋也没有了……就是东北大酱汤的味道。

长期接触这种尸体,身上会有一股味道,就算搓掉一层皮,也去不掉。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6)

尽管如此,江涵还是对未来充满期待。

她想象自己以后工作,每天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手套,该化妆的化妆,该清洗的清洗,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却很开心。

然而,还在学校的江涵,显然把殡葬职业想得太简单了。

2.骨感的现实

青岛小哥毕艺,是一名80后入殓师,入行10年。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7)

克服恐惧,是每一名入殓师入行时要过的第一关。

未见遗体,要闻遍各种尸体的气味。

干我们这一行,都是吐过来的。有些遗体味道特别大,现在适应了,刚做时,呕吐是常有的事儿。

见了遗体,要经得住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吓。被车碾过的,头部凹陷、四肢不全;死后十几天才发现的……

修饰仪容,需要把断裂处缝起来,一点点擦拭干净,再穿上衣服、化好妆。

毕艺表示,他起初每天上班就像做噩梦,因惊吓和恶心,气都提到嗓子眼。

别说是吃肉,看到鸡腿都想吐。

宾馆的白色被褥让他发怵,平躺、手放在肚子上的睡姿让他起鸡皮疙瘩。

第一次给遗体化妆,头皮发麻,双腿发虚,贴着墙一小步一小步地挪。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8)

他花了足足3个月时间,才挺过恐惧期,但是深入工作状态后,随着而来的是各种“职业病”。

每天下班都要冲好久的澡,打很多遍沐浴露,总觉得腐臭味洗不掉;

不时恍惚,和女朋友逛街,一牵手,打个哆嗦,“啊!热乎!下班了!”

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抬棺、化妆、火化。一年365天,几乎无休,每天24小时on call。

虽然服务对象(死者)不会提任何要求,但他们的职业道德容不下半点马虎。

他会愿意花上四个小时,为一位坠楼而亡的老太太整理仪容。小心翼翼清理被血糊成一团的发丝,拿“脱脂棉”蘸着酒精一遍遍地擦洗,把头发一缕缕梳顺,梳成她生前常梳的发髻,细心地修饰妆容,让老太太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

然而,如此认真细致的工作,通常得不到死者家属的肯定。

悲伤过度,失去理智的家属,是不会“欣赏”入殓师工作的,有人甚至会把气撒到他们身上。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9)

对此,毕艺毫无怨言,依然把遗体收拾得干净利索。

别人啥态度不关遗体的事儿!咱得讲究,死者为大嘛。

工作上吃力不讨好,他已经习以为常,而“难以言说”,才是心中永远的痛。

毕艺有个女儿5岁了,他不敢告诉女儿自己是名入殓师,更不敢让女儿的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每天跟死人打交道,怕女儿在学校被人“另眼相看”。

他从不主动和人握手,就怕造成尴尬。

人家听说我干殡葬,手僵在那,握也不是,不握也不是,递根烟都不接。

亲戚朋友生病,他不敢去探望;过年时,他不敢随便去拜年;平时,他不敢随便去别人家做客,怕人家嫌他晦气。

点个外卖,送餐员可能不敢送;打个车,司机拒载也是常有的事。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10)

误解、排斥、歧视,这就是入殓师工作以外的日常,若不是有某种坚定的信仰,有多少人能扛得住这些压力?

世间的最后一程了,得走得体面、安详。

毕艺的信仰,就是心怀敬畏地,把每一位经手的亡人打扮得尽可能自然安祥,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3.赤祼的人性

入殓师,是人世间最后一程的摆渡人。

对于亡者的家属来说,入殓师的出现是一种不祥的信号,意味着“人真的去世了”。本来内心可能还残存着一丝幻想,被入殓师打破了。

家属激烈的情绪,通常会转嫁到入殓师身上。在这一点上,入殓师其实跟医生有点像,看尽了人情冷暖。

他们对着亡者是一种使命,对着家属是另一种负担。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11)

在一档访谈节目上,90后女入殓师王鸽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一位母亲深夜带着刚回国的女儿,半夜要求看一看去世的姥姥。王鸽把母女俩带到太平间,本来进到冷冻室的时候母亲两人还是很镇定的,可是当她把冷冻柜打开,把人拉出来的时候,母女俩当场就崩溃了,直接扑到遗体上。

冷冻柜拉出来后,外面那一截是需要人支撑着的。一具遗体加上两个人的重量,王鸽就这样咬着牙苦苦撑着,半个多小时不敢松手,直到两人恢复平静。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12)

这对母女的反应,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去世时她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她最后见到的是一盒骨灰。除了理解,她能做的就是拼命撑着。

才25岁的她,撑起的不仅仅是三个身体的重量,更是生命之重。

当然,不是所有的家属都如此这般悲情而让人感动。

有些老人去世后被送到殡仪馆时还戴着尿不湿,或者身上沾满了排泄物,家属也没清理;

有的老人还没入殓,儿女就当场因为分家产大打出手;

有的家属会指着正在为遗体入殓的入殓师,对孩子说:让你好好学习,你不听,以后你也干这个!

对此,入殓师只能自己消化。

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不能说的职业他入行10年)(13)

因为感受过生命之重,所以他们对待死亡的敬意,就犹如对待生的真诚。

他们以最真诚的态度,拿出最专业的手艺,让每一位亡者干净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可是由于观念的局限性,社会对入殓师这个职业充满偏见:不愿与其握手,不愿与其交友,不愿让其参加婚寿喜筵,他们甚至无法正常恋爱、结婚。

可是细仔想想,入殓师与其他任何职业有何不同?一样是用专业的技能,敬业的态度服务有需要的人。

恰恰是因为看惯了生命的终结,他们才更懂得生命的可贵。

所有人终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尽头,在生命的终点站,能有一个温柔的摆渡人来整理仪容,风光上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心存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