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现状)(1)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希望。全社会都应共同努力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情况,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好平台。现就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现状与对策谈点个人想法。

一、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现状

1.缺乏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

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先人重礼德,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标杆。礼在于外表,德在于内在行为,如今倡导的道德观念与礼仪相互作用和依存。作为一般人,礼德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青少年中,不太尊重别人的无理行为比较常见,也体现了道德行为的缺失。以前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比较规矩,老师在学生面前有很高的威严,对学生能很好地开展教育。

如今,却反转了,老师不敢管学生,语气重了点,有可能招来学生乃至家长的反制。记得我儿子读初中时,他班上有位学生上课大声喧哗,老师前去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事后家长跑来学校找老师质问,动手推搡,这种人既滋长学生娇横德性,又把无礼无德的行为灌输给了孩子。青少年不尊重长辈、不尊重老师,同龄人之间缺乏礼貌相待和友好相处,这对社会发展很不利。这些现象都是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不良习惯滋生的因素之一。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青少年对人生有正确态度,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他们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上有些负面的东西,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产生着消极作用,思想懒惰,说谎、蒙骗别人的人和事有上升趋势。有的青少年向老师和家长撒谎,做作业没做好隐瞒;有的从家里偷钱出去大手大脚消费或者玩游戏、进KTV等等。记得前些年我隔壁家里的一位孩子在城里读书,起初成绩非常好,后来成绩一落千丈,有一天他打的回家偷偷拿钱没拿到,最后瞒着父母到熟人那里借钱,还是被他家长知道了,原来是他和别人玩网上游戏欠下了一大笔债,好在发现及时,挽救了孩子,不然误入歧途毁掉一生。一味撒谎、蒙骗,家长和老师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无法及时得到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缺失,最终就会铸成大错。

3.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

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里独生子,有的长期受到家里溺爱,怕吃苦,受不了挫折。有的受大人们影响,比吃比穿比玩的各种攀比风盛行,大人们的顺从更加滋长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大人们用高档手机,孩子们也跟着从4G换到5G,有的甚至利用通讯设备在考试期间舞弊;有的学生穿上五花八门的品牌服装,追求富人的奢侈生活;有的孩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学校什么都不会,缺乏自食其力的能力;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管不住,他们更是放任自由,整天泡在网吧里,没钱了做些违法的事情。所以,青少年从小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今后既害了自己,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4.缺乏理想信念教育

青少年对现代影视偶像盲目崇拜与追逐,价值观念错位,言谈举止不雅。有部分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对理想和信念的认识,学习和生活没有一个目标,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英雄模范、民族英雄没有敬仰之心;精神空虚现象比较普遍,理想空无,学习无目的性,怕吃苦,内心焦虑,对前途对未来感到迷茫,社会交往能力差,抗压力不强;信念缺失,容易动摇,遇到挫折困难思想波动大。这些现象导致了个别未成年人的行为失范,误入歧途。

5.缺乏法制观念教育

青少年法制观念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比较普遍,违法犯罪的现象低龄化、低文化、团伙化等也越来越突出。一是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未满16岁的人数在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些人片面地认为未满16岁犯罪不用负刑责,所以有点肆无忌惮;二是文化程度较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抽烟、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的现象占有很大比例。三是团伙化、暴力化突出。很多青少年因思想不太成熟,犯罪心理压力较大,担心反抗,常纠集一伙人共同作案,临时聚拢,临时散。四是残缺家庭和留守青少年较为突出。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人员、甚至还有前科的人员家庭。这些青少年往往被别人看不起,缺少关爱,遭到一些歧视,导致他们逐步走进误区。

二、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1.加强以德育人的教育

孩子的启蒙就是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孩子品行的形成尤为关键。做父母的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不能在孩子面前一套,背后又一套,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形成示范,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孩子交给老师的那天起,就应该“让孩子先学做人,然后再学知识。”。所以,做人比做学问重要,先学会做人,再去做学问。懂得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这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一环。

2.加强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青少年的正确人生观,决定他们的奋斗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是确定青少年的学习目标。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为考试而学习,为了和别人比试而学习。脚踏实地学点真本事,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二是树立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加强个人的历练,努力进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三是学会处理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复杂问题。人生道路常常不是宽阔平坦,让他们学会胜不骄,败不累,学会顺境时,不骄不奢。逆境时,不垂头丧气,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3.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要把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作为切入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将困难学生、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认真摸清底细,建立台账,动员全社会力量去关心爱护他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同时组织动员“五老”人员,配合执法部门开展网吧监督,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文化产品和舆论氛围。通过共同努力,逐步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参与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浓厚氛围,将大大促进他们活泼、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培养。

4.加强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教育

崇高的理想信念决定青少年成长的人生,同时也是爱国情怀的基础。首先是遵纪守法。这种理想信念,带来正能量,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文化素质的提高。其次,理想信念是科学的信念。要帮助用科学的知识武装他们的大脑,避免“邪教”对他们的入侵。为此,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从思想上去引导,以身边的小事来说教,如尊重国旗、热爱国家,不能诋毁国家和英烈,组织孩子去红色基地参观学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5.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

加大法制教育力度,着眼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创新法制教育新形式。一是采取现场普法式教育。请法学专家授法律课,结合案例说法,让他们感受法律威严;二是采取新闻媒体的方式教育。组织青少年参观反面教材、观看反面教材电视片,扩展他们法制教育的空间;三是采取现场庭审教育,组织青少年走上法庭旁听庭审,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直观性;四是开展社会实践式教育。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自身的价值。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爱和正确教育帮助下快乐成长,只有重视对青少年在各个方面的教育,才能使他们从小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有信念、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张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