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
32.何
1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何等。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33.恨
1不满。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2遗憾。相见恨晚。
34.胡
1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2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3何,为什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35.患
1忧患,祸害。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2顾忌。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3担心,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或
1有的(人,事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2也许,或许。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3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37.疾
1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2疼痛。举疾首蹙颏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庄暴见孟子》)
3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4憎恶,怨恨。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5速,捷。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6强,声音宏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8.及
1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到。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3推及,涉及。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4接近。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5表并列。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39.即
1就。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2登上(帝位)。昭王薨,安鳌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3)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4表假设。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
5表时间,相当于"当"。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40.既
1完了,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2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3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4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41.假
1借。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送东阳马生序》)
2利用,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虚假,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4相当于"如果""假如"。多与"使""令"连用。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5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42.间
1中间,当中。两诶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2期间,年间。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3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4量词。用于计算房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
5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6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7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4夹杂其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5表时间。 间或、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6表方式。从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7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43.见
1看见,看到。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2见面。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
3谒见,拜见。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触龙说赵太后》)
4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5见识,见解。 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6看见的东西。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7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已怎么样。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8表被动,相当于"被"。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同"现",表现。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列传》)
44.解
1剖开,屠宰。特指解剖动物的躯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秦始皇本纪》)
3理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4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5分开。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促织》)
6消解,缓和。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10撤退,离散。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11解开,脱去。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荆轲刺秦王》)
xiè
松懈,懈怠。胡虏益解。(《李将军列传》)
45.就(优质教学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孤村冷雨夜")
1靠近,接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归于,趋向。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
接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
3登上。 于是荆刺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4就职,赴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6成就。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7承受,接受。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46.举
1举起,抬起。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2拿,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4兴起,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5成功。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6攻克,占领。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7选拔,推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8全,合。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9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47.绝
1断绝。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2绝交。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3绝命,死。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4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5直上穿过。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
6绝佳、极美的。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O陡峭的。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8与世隔绝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9绝句(我国旧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有一定的平、仄和押韵的限制)。五绝。七绝。
10完全。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48.堪
1经受,忍受。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49.克
1能够。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
2战胜,攻下。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3克制,约束。克己奉公。(《后汉书》)
50.类
1种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
2事物。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3像。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4大都,大多。 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
51.怜
1哀怜,同情。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2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52.弥
1满,遍。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苏武传》)
2表程度,越,更加。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53.莫
1通"暮",晚上。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2没有谁,没有什么,没有哪里。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3表否定。不。稍出近之,愁(yin)愁然,莫相知。
(《黔之驴》)
4表禁止。不要。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
5相当于口语"罢了"。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54.乃
1你(们),你(们)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表承接。就,便,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3表时间间隔之长。才。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勾践灭吴》)
4表意外。竟然,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表判断,相当于"是""本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6表转折。却,反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者食,和于身也。
(《触龙说赵太后》)
55.内里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2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3内心。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56.期
1适逢,恰巧遇到。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2日期,时候。 业根,死期至矣! (《促织》)
3限度,限期。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4期望,希望。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
5至,及。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6一周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7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