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京剧四小须生简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京剧四小须生简介(京剧四大须生)

京剧四小须生简介

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

马连良(1901一1966),幼年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在表演艺术上,宗法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博采众长,最后自成一家。

早期以做功及念白出名,中年后兼重唱功,发展为唱、念、做并重。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排演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剧目,如《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腔,经他加工,风靡一时。

谭富英(1906一1977),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祖、父两辈的艺术熏陶。幼年拜京剧名家萧长华等为师,扮演老生。

出科班后,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坚实基础,尤其擅长靠把戏。唱腔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称为“新潭派”。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击鼓曹》《将相和》等,《群英会》中演鲁肃,更使观倾倒。

杨宝森(1909—1958)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伯父均为著名京剧花旦,父演武生。幼年便练就毯子功,后习武生。10岁登台演戏,16岁倒嗓后,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他的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为“杨派”。代表剧目有《失空斩》《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汾河湾》等。

奚啸伯(1910一1977)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常出入北京票房,学谭派,唱老生。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曹》等戏。21岁正式登台演出后到上海为梅兰芳配戏,回京后与张君秋等同台演出。他虽未受科班的严格训练,但经过刻苦自学认真实践,博采长,融会通终于成名。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