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秋分节令了,秋分是平分昼夜,平分秋分的意思;当太阳达到黄经180度的时候,太阳的光线几乎直射到地球的赤道,昼夜等长,昼夜温差加大,自此进入深秋时节;在2018年,国家特地为农民设立了一个节日,叫作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的日期就定在每年的秋分这天;这是国家首次为农民设立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里唯一从国家层面确立的,以节令为具体日期的节日;因为秋分时节,南北各地,蟹肥菊黄,金灿灿的稻谷压弯了腰,田间呈现出一派秋收繁忙的景象;农民在收获硕果累累的果实时,脸上情不自禁地会露出丰收的喜悦;将此时定为丰收节,可谓应时应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农谚谚语大全秋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农谚谚语大全秋分(今日秋分民间谚语)

农谚谚语大全秋分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秋分节令了,秋分是平分昼夜,平分秋分的意思;当太阳达到黄经180度的时候,太阳的光线几乎直射到地球的赤道,昼夜等长,昼夜温差加大,自此进入深秋时节;在2018年,国家特地为农民设立了一个节日,叫作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的日期就定在每年的秋分这天;这是国家首次为农民设立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里唯一从国家层面确立的,以节令为具体日期的节日;因为秋分时节,南北各地,蟹肥菊黄,金灿灿的稻谷压弯了腰,田间呈现出一派秋收繁忙的景象;农民在收获硕果累累的果实时,脸上情不自禁地会露出丰收的喜悦;将此时定为丰收节,可谓应时应景。

而且,旧时也是有丰收节的,称为社日;它是由秋夕祭月演化而来,在上古时期,帝王会在秋分这天祭月,祈求国泰民安天平盛世;后来传袭到了民间,民间也在秋分这一天效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谷粮满仓,祈求能过上美满富足的幸福生活;但是,由于秋分时节的不固定,后来人们又将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定为社日,这就造成社日可能在秋分之前,也可能在秋分之后,巧合的时候会与秋分在同一天;将秋分定为丰收节,也是对旧时丰收节的一种农耕文化传承。

社日是古代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日是祈求土地神能够风调雨顺谷旺禾丰的;而秋社日是人们在收获金灿灿的谷米时答谢土地神赋予的财富的,在今天看来它就是一种还愿;相传共工是掌管民间水利的神灵,共工有一个儿子叫作句龙,句龙心地善良非常同情人间疾苦,当民间因每年洪水泛滥淹没家园的时候,句龙就会出现在洪水暴发的地方,带领当地百姓到高地挖沟修渠,兴修水利,然后再重建家园;当时句龙规定,每25户人家为一社,这就是社的最初雏形;后来句龙死后,被人们尊称他为社神,也就是后来的土地神,而社日就是社民祭奠句龙的日子。

说秋社日是古代农民丰收节,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秋社不仅仅是祭祀土地神的;人们还在社日这天,手捧收获的粮食,享受丰收的喜悦和丰衣足食的生活;社民聚在一起,做社糕,喝社酒,吃社饭;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以各种民俗方式酬谢土地神赐予的财富,庆祝当年丰收的到来。但是,在旧时,并非每一年都会有载歌载舞社民狂欢的祭祀活动;在收成不好年景有忧的年份里,社日活动的规模会小很多;后来人们经过总结,发现凡是秋分在秋社前的年份,收成都不算太好,人们生活惨淡年景有忧,哪有心情搞秋社活动;而秋分交节在秋社后的年份里,农作物往往能获取丰收。

由此,民间将秋社日出现在秋分前后,获取不同的收获结果现象,用一句谚语总结出来,这句谚语就是“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金;秋分在社后,滥食喂猪狗”;意思是如果秋分的交节日子出现在秋社日之前,农作物会又欠收的现象,庄稼收成少了,市场缺粮,一斗谷米会换取一斗金子,足以显示粮价的昂贵;民间还有老话“秋分在社前,必定是灾年”可为证;但是,如果秋分交节之日出现在秋社日之后,农作物基本能够完成全生育周期内的所有生育内容,农作物生育时间充足,果实的营养物质累积充分,粮食颗粒饱满,硕果累累,产量有了保障,收成好了,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粮食充足,剩余的饭菜不再继续食用,而是用来喂养猪狗。

从中可以看出,秋分在社前,收成不好;秋分在社后,收成丰厚,衣食无忧;在此基础上,民间在从事农事生产过程中,又衍生出一句民谚,叫作“先社后分牛不争,先分后社牛不借”;这句谚语的全文是“先社后分,有牛不争;先分后社,有牛不借”;意思是,在秋社日出现在秋分前的年份里,农民家中存满了当季丰收的粮食,年景无忧;在秋耕秋种过程中,大家对耕牛的使用没有争抢的现象;因为旧时耕种,依靠耕牛耕地,但是并非每一家都会有耕牛,而没有耕牛的人家要向耕牛主人借用耕牛耕地;在秋社日出现在秋分前的年份里,家家户户有余粮,心中不慌,并不着急完成当年的秋种工作;凡是没有耕牛的人家,在借用耕牛时,大家都能自觉排队,依次使用耕牛;所以就出现先社后分,不争耕牛的现象。

而在秋社日出现在秋分之后,也就是先秋分后社日,有耕牛不借的说法;意思是,凡是先分后社的年份,一般收成都不好,家家户户收成不足,年景有忧;所以大家都要抓紧耕种,将下一季种子播种下地,希望来年获取较高的收成,以此弥补当年收成不足形成的缺粮问题;但是,在先分后社的年份里,家家收成都不好,也包括有耕牛的人家;在遇到收成不足的年份里,有耕牛的人家也为弥补缺粮开荒拓地,增加种植面积,以此增加来年的收成;在这种情况下,有耕牛的人家不可能将耕牛借人它用;所以,就形成了“先分后社,耕牛不借”的现象。

按照古代谚语的观点,今年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应该在农历的八月十一,今年的秋分时节在农历的八月十七日,应该属于先社日后秋分,也就是谚语所说的先社后分,属于秋粮丰收五谷丰登的年份,看来今年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丰收节了,农民也将能过上一个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的好年景了。

其实这些古代谚语存在比较大的实效性和局限性的,在农业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铁牛早已替代了耕牛,现代化耕种设备也已替代了人力耕种,气象科学也早已领先过去靠观天测雨指导农事生产的本领;水利排灌,人工降雨,科学种田,这些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过去落后的旧农业生产条件无法比拟的;在现今,即使出现了旧时谚语观点所说的先分后社年份,我们依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发达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也能实现灾年丰收的壮举;由此可见,旧时农谚“先社后分牛不争,先分后社牛不借”,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农业生产了。

#烟火乡村话丰年##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何定在秋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