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

2016年3月31日,死于心脏病,享年66岁。

她死后的第二天,刚好是愚人节。

上帝似乎对她的人生,开了个玩笑。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

去世的那天,这个一生都被钉上十字架的女人,霸屏了各网站头条。

扎哈活着的时候,惹人非议;她离去后,却被世人捧上神坛。

在“众人悼念”的背后,我们需要去试着了解这个女人。

她被称为女巫、女魔头、疯子、异端……

有人说她喜怒无常,有人说她是天外来客,还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大师。

她是首位,也是至今,唯一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女性。

在男性主导的建筑界里,她被誉为最伟大的女建筑设计师之一,

但“最伟大”这三个字背后,却包含争议。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2)

建筑界的女魔头是怎么练成的?

扎哈出生在1950年的伊拉克巴格达。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3)

父母均是有学识和教养的人,坚信优质教育能让女儿优秀和独立。

扎哈的天赋在于,22岁前她从未接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但却展现惊人的建筑才华。

6岁,她就能向从事建筑的阿姨展示设计图。

10岁,她告诉父母要当一名建筑师,扎哈父母非常支持她。

1971年全家为她的学业和抱负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院“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4)

在AA,扎哈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在此被滋养。

她被鼓励捍卫自己的观点,和勇敢展示作品,而当时英国不少建筑学府,却固守传统学习制度。

1977年,扎哈从AA毕业加入了大都会事务所(OMA)。

在那里做了两年学生和合伙人,并开始参与大量的国际建筑竞赛。

那个时候的设计,已经频繁出现锐角锋利顶角等设计元素,还有那像丝巾丝滑的长弧形曲线。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5)

1979年,扎哈在伦敦创立了个人建筑事务所。

此后,她的一系列具有非常强烈的试验性建筑设计,为她打响了名声。

可是,彼时的扎哈并不知道,名声越大,争议声也越大。

1983年,扎哈应邀设计中国香港山顶休闲娱乐俱乐部。

她被要求依据当时地貌来设计,并被期望俱乐部成为中国香港的地标性建筑。

扎哈的建筑设计十分大胆前卫。

她企图挖空城市地下空间,呈现出“上空式”房屋。整体房屋的造型是抽象的几何图形,角度锐利,像一把尖刀插在山坡上。

这超时代感的设计,如果完工,确实能成为香港地区顶尖人士的又一生活圈。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6)

扎哈关于香港山顶休闲会的提案

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难度过大,扎哈的大胆构想最终无法落地。

逼于无奈,房地产商撤出了该项目。

扎哈企图打破常规的建筑,注定只能留在设计图纸上,被业界称为纸上的神作,现实中的“烂尾楼”。

此后的扎哈,似乎陷入了“图纸设计”的魔咒。

1986年柏林库大街扎哈竞标第一名,但同样因为施工困难而无法落地。

整整10年,扎哈的设计心血只能止步于“图纸设计”。

这是扎哈在建筑界立足,遇到的第一个争议,也是最大的困难。

这对于一个把建筑当作梦想的建筑师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可扎哈,丝毫没有放弃。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7)

十年后,扎哈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机。

在43岁那年,她打破了“纸上谈兵”的魔咒。

1993年,德国莱茵河畔维尔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这是扎哈第一个落地实现的建筑项目。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8)

建成的消防站,看起来是一个封闭的建筑,但仔细观察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观赏性。

它的内部墙壁是锐角三角形,分开的,连续的,看起来非常活波,与日常所见的形状特征不同。

拍摄扎哈建筑物摄影师说,消防站在扎哈手里,连混凝土都变得与众不同。

自消防站成功落成后,扎哈才真正开启了属于她的建筑梦想,并且一骑绝尘。

1999年,扎哈击败273个对手,竞标成功国立21世纪艺术博物馆。

扎哈从此就顺风顺水了吗?并没有。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建筑界里,扎哈依然很多项目,因为偏见而被无情取消。

扎哈的第二个争议性,在于建筑作品的“奇葩性”。

女性的艺术审美,被捆绑在十字架上严刑拷打。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9)

2013年,扎哈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设计体育场,被不少男性评论家,认为是“女性生殖器”。

他们尖酸刻薄地表示,这个“女性生殖器”装载了40000个观众。

面对过度解读,扎哈解释,体育场弯曲线条,灵感来自阿拉伯单桅渔船弯曲线条。

她认为,这是有文化根据的。

而那些反对的男性评论家们,则坚持认为这不符合大众审美。

这到底是审美取向问题,还是有人先入为主呢?

争议依然存在,扎哈顶着质疑走到2015年。

这次的争议,则是来自她的设计过于“烧钱”。

因设计过于细节繁复,且是不规则几何图形,加上体量非常大,她的建筑就表面材料成本,就是传统建筑的3倍以上。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0)

2015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取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东京奥体管项目。

理由是:因为预算超标。倾听民意后,决定东京奥体管项目从零开始。

扎哈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再次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日本东京奥体馆的项目,可谓是一波三折了。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1)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新国立竞技场” 图片来自dezeen.com

扎哈设计的日本新国立竞技场,整个外形像一个自行车头盔,依然保持流线型设计。如果从场馆内部看,仿佛置身于宇宙飞船。

当时项目评委会主席安腾忠雄对此大加赞赏,认为“流线型和未来感的设计,体现了日本想传达的信息,这个体育馆将会成为未来一个世纪的世界体育圣地。”

于是,扎哈击败其他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获得了第一名。

可是,就在公布第一名之后,日本建筑界却出现了批判声。

很多重量级的建筑大师,站出来反对该方案的落地。

什么原因?

他们认为,方案设计体量太大了,所谓的未来感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在舆论压制下,扎哈事务所对方案进行两轮修改调整,最后依然因为过高的造价和超大体量,让日本方面无法接受。

就这样,东京奥体馆的项目在议论中被迫取消。

扎哈在事务所网站上声明,造价问题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各方如何达成共识的问题。

据说,日本重启体育馆项目,涉及到了政治纠纷,而扎哈不过是当时纠纷的靶子引线。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2)

无法追究当时实际情况,但扎哈的争议,也被国内不少人当作新闻佐料。

特别是潘石屹在微博晒出扎哈设计的银河SOHU后,引来了不少吐槽声。

但诡异的是,潘石屹重金投入银河SOHU,开盘三天就创下了40多亿成交量。

扎哈建筑作品烧钱,但确实也赚钱。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3)

自此,扎哈作品在中国建筑市场上屡屡亮相。

形似梯田的北京银河SOHU、像两颗鹅卵石的广州大剧院、宛如三朵芙蓉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还有流动感极强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扎哈在中国,把她的设计理念和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大众而言,很难去了解建筑带来的艺术震撼。

但扎哈作品,能让大多数人乍看之下,感受到光怪陆离的科技感。

她的超前审美,让人无法看透,却分明能感受到建筑带来的情绪。

例如SOHU系列的银河SOHU、望京SOHU和凌空SOHU,不管是从高空俯瞰,还是从局部细看,都具备了非常强的科技感。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4)

凌空SOHU

它们就像是,在都市丛林里屹立着的天外来客。

结构严谨,却又不缺乏线条感。

扎哈设计的广州大剧院,则凸显了凸壳结构。

远远看去,就像是立在江水中熠熠生辉的两颗宝石。而因为建筑设计的中间部分是用三角剖分的镂空,晶莹剔透。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5)

广州大剧院 来源:羊城晚报

国内设计的作品还包括了澳门摩珀斯酒店,细细观看,会发现内部构造特别像是严谨的细胞结构。扎哈的设计巧妙在于,很多细节来自大自然植物的构造。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6)

澳门摩珀斯酒店

扎哈建筑事物所,不仅在中国打造了众多知名建筑,在国外的建筑作品中更是将科技感运用得出神入化。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7)

安特卫普港口大楼 图源:中国美术报

扎哈认为,“性感不仅仅是曲线。”

她特别擅长凌乱美的设计,那是一种无序的秩序感。

也正因为她的作品标新立异,锐角可以变圆润,弧线可以很流畅,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给建筑界很强的冲击感。

不过,扎哈一直都有一个心病。

虽然她的作品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巧夺天工,却还是无法真正获得大众认可。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8)

扎哈真正走入建筑行业后,才发现女性要立足简直难以登天。

如果说设计作品过于前卫,被批驳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因为是性别、种族和国籍等偏见,而导致被批评,那就是单纯的歧视。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19)

得益于内心的强大,不管是客户偏见,还是同行歧视批判,扎哈也从来没有放弃折腾自己。

她性格暴躁,一方面是被歧视逼出来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唯有严苛对人对己才能立足。

面对事务所的员工,她要求细节精准,否则就撕坏图纸。

面对性别歧视,她厉声喝道,“如果我是男人,他们还会说我狂妄自大吗?”

虽然建筑界越来越多女性,但在男性主导的建筑行业,扎哈依然需要日复一日异于常人的坚持。

扎哈事务所一开始规模非常小,办公室只有9米高,员工不到10人,但要做100个人工作量。

为了完成梦想,为了争一口气,扎哈没有睡过好觉。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20)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图源:英国驻华大使馆

2004年,扎哈·哈迪成为了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这在当时来看,是十分耀眼夺目的成绩。

随后,她拿奖拿到手软。

英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建筑界等各种奖项,乃至于英国皇室的爵位,都被她揽入怀中。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21)

2016年,扎哈·哈迪成为首位获得RIBA皇家金奖的女性建筑师。

她凭借自己的坚韧和设计天赋,在建筑界里开辟出了了自己的一片天。

扎哈曾说,她没有一天放过她自己。

这位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女建筑师,注是要在硝烟中获得认可。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22)

2016年3月31日,扎哈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

建筑对她来说,是终身之学。

她深爱建筑,她一生未嫁。

她把建筑作品,当作是自己的孩子。

英国建筑师扎哈(伊拉克建筑女魔头)(23)

遗憾的是,她无法亲眼见到生前备受夸赞的北京大兴机场,这是她最骄傲的作品之一。

她一生痛苦。

她一生饱受争议。

她一生更是在颠覆常人对建筑的偏见。

更重要的是,她一生都在用建筑,来捍卫女性的生存空间。

2004年,扎哈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她发表感言:

在过去许多年中,我一直在为获得人们的认可而奋斗。从这一刻开始,人们真正接受了我,知道我是个能出活的女人了。

谨以此文纪念扎哈,她是全球女性的榜样,不仅仅存在于建筑界。文/Y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