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家乡农村几乎年年都有人死,办丧事,是家乡农村里每家都经历过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家里有丧事文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家里有丧事文案(散文农村丧事)

家里有丧事文案

农村丧事

家乡农村几乎年年都有人死,办丧事,是家乡农村里每家都经历过的。

人死了,死了的人的亲人,就放声恸哭,那哭声很是凄切。和死去的人感情比较好的,往往就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一直呆在死去的亲人身边,拉着他的手,流着类,叹息着彼此的苦命,死去的人不该死的这么早,并诉说着彼此间难忘的好多事情。那么多难熬的事情都熬过去了,现在好过了,却要天隔一方。

同院的人知道后,就连忙赶来,劝说着为死去的人伤心欲绝的人,说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要节哀,赶快准备后事,送去了的人上路吧!于是,仿佛想忽然间醒过来一样,给死去的人准备后事。去请了院子里主事的人来,筹划着桑事如何的办理。主事的人一请就来了,吩咐着谁去给亲戚的信,谁去帮忙准备着棺材,谁帮着给死去的人穿寿衣……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各自都没有推诿开始干分给自己的事情了。因为给别人干等于是给自己换工,都知道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家就不出个大凡小事的。

除了凶死的外,病死的,大都有准备,棺材早早就给准备了,寿衣也给准备了。一切都准备了,迎接着这凄凉一刻的到来。所以这凄凉的一天来了时,内心里尽管难受,但是却因为在意料中,却可以承受。

一切安排妥当,把死者入殓后,主事的人就安排来帮忙的人,因为主的事已经很多,对村里的人都特别的熟悉,对丧事办理的巨细都知道,经过和死者家人商量后,把帮忙的名单就确定了。用白牛皮纸写了,贴在正门的墙上。村里的人来看了帮忙的名单后,无论自己家里有天大的事情,都得放下,无条件的来帮忙。

于是,弄柴的弄柴,挑水的挑水,装烟的装烟……一派繁忙景象,都在为了这家的丧事在奔忙了。

最忙的就是厨房了,在忙,人都的吃饭,嘴要先行,所以过事厨房是最主要的部门,安排的都是村里能干的女人,平素饭菜做得好的。厨房的人做的饭菜,要待所有来的客人,厨房的饭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人家脸面,所以,主事的人和主人家对厨房的人都不敢慢怠,给封了红包,饭菜上也让厨房的人自己想吃什么了吃就做什么。厨房里的事情,主事的人根据家庭条件的好坏有着不同的安排。

厨房里的事情安排好了,一切也就好安排了。来了过事家人的远方的亲人,礼送的重的,就安排厨房另外弄菜招待。对于来了有威望的人,也要盛情招待。夜里唱孝歌的把式,也要弄了好菜好酒的让他们吃喝,只有吃好了喝好了,他们才给好好唱。

现在在家乡的农村,人都不象以前了,啥还图个情谊呀什么的,除了老一辈的人还珍惜这份残存的情感外,年青一代的人已经很是默然了,死了人,对他们没有什么触动,这死去的人 对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这死去的人过事,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找乐的理由,聚在一块打牌,打的混天黑地的。他们才不管死人什么,更不会唱孝歌,似乎这死人就是为了让他们打牌。也是的,如果死人了,再没有人打牌,怕是人死了,连来的人都没有什么了。所以,对打牌的人,主家好管事的不但不讨厌,反而还要向招待客人一样把烟茶给上好。有了他们才有人,有了他们,才能让这过事显得隆重了。

从人死那一夜开始,这些年青人就开始打牌了,一直要打到把死的人送上山的前夜。就如打球,开始不过是热身赛,越到后越激烈。输赢开始几夜是看不出来的,一切只有在最后一夜决定,赢了的满心欢喜,输了的垂头丧气。

唱孝歌的人,因为管事的好主人家对待的都不错,好烟好酒好茶的招呼着,也就凭了良心,给死去的人唱着孝歌,用着歌声送亡人上路。也要从人死去那夜唱到把死去的人送上山。那声音也由最初的高亢,到最后沙哑了。因为唱歌的人少,没有人换就把喉咙唱坏了。

那和唱孝歌的人一样做在死去的人棺材边的,是想院里的一些老人,他们有的和死去的人年龄差不多大,和死去的人,虽然不是亲戚,但是内心里却有这另一份年青人不懂得的情感,就静静的陪死去的同龄人座座,谈论着有关他(她)的事情,叹息着,把亡人送上路,也让自己的心宽慰些。回去,从死去的同龄人的身上,也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未来,就也在没有事情的时候想想自己的未来,也叹息着人生如梦,人活着没有意思,在世在厉害,死了还不就是一堆土。

为死去的人最痛苦的,是死去的人的亲人。最初流出的是最真实的眼泪和哭声。可是,后来眼泪哭干了,声音哭哑了,夜把人也熬的麻木了,似乎已经感受不到痛苦了。于是眼泪不再多,哭声也不再真实,内心里也没有了最初的疼了,就那么妈妈麻麻木木,糊里糊涂的把死去的亲人送上山了。死去的上山了,安息了,再不言语了,化为了亘古的沉默,只把那份说不出的痛苦留给活着的人。

在家乡,死去的人临上山的前一夜是大夜,大夜来的人特别的。在这一夜熬过去后,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告别了这个世界,和活着的人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了,就渐渐的淡出活着的人的生活,被活着的人忘记。所以,有和死去的生前关系好的,想来看看的都来了。还有的是打牌前几夜输了的想在这夜翻本的。

厨房里,也到了最忙的时候了,因为熬过了这夜,天亮了后,就要弄酒菜,开席招待所有的客人。不论送礼没有送礼的,来了的都是客,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招待的。装烟的,管水的,都更加的忙开了,主事的也时时的好主人商量这一些事情,要办的好看,让所以的客人不谈闲,还要能给主人省的就尽量的省。

孝子也忙,配合着唱孝歌的,在午夜的时候,要下菜了,孝子就齐齐的在棺材前跪了,那唱歌的就尽那凄切的歌唱,直唱的死去的直接的亲人泪流满面,忍不住放声的哭着。

人来的多,又都忙,天一晃就亮了。天麻麻亮时,就开始开席了,先让远方的客人座,下来再由近处的客人座。一些野狗也赶了来,满桌子地下钻,抢着从人们嘴里掉下来的菜吃。一些来坐这大夜专为了吃顿饭喝顿酒的人,就放开的吃喝,被看出来了,就有人作弄他,把他往醉里灌。最终也就灌酔了,倒在场院边买草垛里,最后吐了,狗就去他脸上添吐的秽物。最后就把狗也给酔了,在院子里胡蹦跶,汪汪叫。这人和狗就成了人日后的笑料。

酒席到一定的时候,根据请来的先生看的时辰,看差不多了,主事的就喊八仙了,准备抬亡人上路了。亡人要上路了,不论是喝酔了的,还是打牌的,或者干别的什么的,似乎是内心里什么东西被引发了,就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跟着抬着亡人上路的八仙,一路的把死人送上山。这时只听到锣鼓声,亡人亲人的哭声响成一片,满路飘的是纸钱,跟着的是头戴白布的孝子,很是凄凉。

把亡人送上山了,吃过饭了的,就回去了,没有吃过饭的,就会主人家,继续吃饭。事情还没有过结束,该帮忙的还得帮忙,一直把客人待玩了,把帮忙的也都待了,天黑了,就都回去了。这夜小村里,将是真的如死一样的静,因为熬了好多夜了,都受不了了,早早就睡了,包括那狗似乎也熬的不行了,和人一块的睡去。

死去的人,从此就化为了记忆。

一切似乎发生,一切似乎没有发生。太阳一样的从东方升凄凉,人们依旧的笑着,生活着。生活没有因为死去的人有任何的改变。改变的只是死去的人的家,变的似乎比以前空落了许多。

人死了,就如空气一样的飘散在小村里了。唯一能看见的是小小的一座土堆。

2008-5-7日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