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福寿螺=感染寄生虫?

答案:不一定

皮皮虾注胶有效吗(脑子被寄生虫吃空)(1)

“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为广州管圆线虫,谣言文中提到:一只福寿螺藏有6000条广州管圆线虫。这么庞大的数字无疑加大了我们感染的概率。但是,这种可能性有多少呢?

2007年,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现状调查中显示,每只感染阳性螺体内的虫数为40~140条,其中还包括了1-3期幼虫,而具有感染性的仅为3期幼虫,“福寿螺”的致病力进一步被削弱。而且随着监控力度的加强,近年来这个数字会有所下降。

那么“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有多少?我们以2013-2014年大理市“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监测结果为例, 2013年采集的3481只“福寿螺”中有34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平均感染率为0.98%;2014年采集的4475只中检出58只,感染率为1.3%。

除此之外,并不是每只"福寿螺"都会被送上我们的餐桌,寄生虫进入我们的体内又多了这关键一环。不过我们也不可过于掉以轻心,只要有一条漏网之鱼,人类还是很有可能受到虫子的威胁:此次调查中就发现了患者15人,均有螺类食入史。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福寿螺”几乎不可能藏着数量如此巨大的寄生虫。其次,“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我们不必对各种寄生虫事件胆颤心惊,但食用煮熟的螺类还是很有必要的。

吃了不熟的螃蟹或小龙虾就会造成肺吸虫病?

答案:不对

皮皮虾注胶有效吗(脑子被寄生虫吃空)(2)

吃了不熟的螃蟹或小龙虾确实有可能感染寄生虫,但是感染寄生虫是不是就等于肺吸虫病呢?当然不是!

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我们称这些感染者为带虫者。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者,我们才称之患有寄生虫病。因此把“肺吸虫感染”等同于“肺吸虫病”原则上就是有问题的。

那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得肺吸虫病呢?肺吸虫对人体的致病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虫株的致病力,寄生的环境和宿主的免疫状态等。只有多方面因素均适宜,才有可能造成肺吸虫病。

所以作为虫子,只有一路打怪升级,步步进阶才能最终在宿主体内繁衍生息。就算取得了暂住证,只要宿主有所察觉,随意来一剂杀虫药,就是灭顶之灾。所以,想安静的做一只寄生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生鱼片是不是就能随便吃了?

答案:不可以

皮皮虾注胶有效吗(脑子被寄生虫吃空)(3)

生鱼片,作为很多人的最爱,也作为一种广泛的中间宿主,它除了肝吸虫,还可能寄生着颚口线虫,肺吸虫等。说不定,它们的宝宝就在你不知不觉中,在你的身体里慢慢长大了呢。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海鱼也会感染寄生虫吗?答案是肯定的。此中尤其以“异尖线虫”为甚,我们在各大海域都能发现他们的踪迹。人体虽然并非它们的最佳寄生环境,但它们仍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食用的螺类,虾类,肉类食品都是各种寄生虫的爱巢,即使感染率不高,食用量也不要太大哦。除了生鱼片外,生滚粥中的肉片,烧烤等,只要温度不够高,都有可能有寄生虫的寄存。调料并不具有杀死海鱼中“异尖线虫"的能力,高温烹调或低温处理才是杀虫的有效手段。

吃货们如果实在想一饱口福,最好选择正规来源的用餐地和经低温处理过的鱼肉。假如食用后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毕竟,有群小动物在你体内筑巢打洞不是什么好的感受。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泛滥,其中有一类就是“注胶”谣言。从蛤蜊、螃蟹,到面条、皮皮虾,直至杨梅,轮番“躺枪”。而上海辟谣平台调查求证的结果显示,这些统统都是谣言。这一现象不由让人怀疑,是不是出现了一种传染病叫“注胶臆想症”?

好吧,我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那些被“注胶”谣言伤害的水产品——

请不要侮辱我们,不然我们真走了

皮皮虾

皮皮虾注胶有效吗(脑子被寄生虫吃空)(4)

今年4月下旬,网上出现了一条“注胶虾”的视频,这次中招的是皮皮虾。视频中,一名女子从每只皮皮虾背部拆出一条比较硬的、红棕色的东西,认为这是黑心商人给虾注的“胶”。视频被热传,但很快就有网友指出,这个红棕色物质并不是胶,而是母皮皮虾的虾籽,也就是虾黄。

在盛产皮皮虾的山东青岛,当地媒体第一时间作出澄清:视频中皮皮虾体内所谓的“胶”,就是母皮皮虾尚未成熟的虾籽。皮皮虾的繁殖期为4-9月,盛期在5-7月,目前正是皮皮虾准备结籽的时候,所以皮皮虾身体里会有黄色尚未成熟的虾籽。这些虾籽煮熟之后就会凝固,味道非常鲜美。因此,不少懂行的食客在购买的时候会特意叮嘱商家“多挑点母的”。

在海鲜市场上,有籽的皮皮虾的价格会相对贵一些。对于注胶的说法,一位水产经营户告诉记者:活的皮皮虾注了胶就会死,而死虾的价格非常便宜,甚至卖不出去,这样做肯定得不偿失。

好端端的蟹膏被你们说是胶,我也很绝望

螃蟹

皮皮虾注胶有效吗(脑子被寄生虫吃空)(5)

今年年初,螃蟹率先被“黑”。网传“螃蟹被注入胶水”的视频中,一名带有台州温岭口音的男子将煮熟的螃蟹掰开展示,除了蟹肉,体内全是捏都捏不烂的白色透明胶状物。于是他告诫网友,这些都是黑心商家打进去的胶,吃不得,建议大家不要购买螃蟹。

2月初,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区消保委进行了一次“螃蟹注胶和注水”的比较实验。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挑选三只公河蟹和三只母河蟹,分别称重并记录,按照公母将蟹分别标识为A组、B组、C组。随后,分别给A组河蟹和B组河蟹注射3毫升的蒸馏水和明胶溶液,C组河蟹则作为参照物。实验结果显示,不到1分钟,被注射明胶的B组河蟹便开始产生不良反应。10分钟左右,被注射明胶的母蟹死亡,公蟹也出现了濒死状态。同样是10分钟左右,被注射过蒸馏水的A组公蟹和母蟹也呈濒死状态。实验证明:给螃蟹注胶或者注水,反而会造成螃蟹死亡。活蟹一旦变成死蟹,价格自然是一落千丈。所以,商家不可能去给螃蟹注射明胶,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这是我的消化器官好不好

蛤蜊

皮皮虾注胶有效吗(脑子被寄生虫吃空)(6)

去年7月19日,有山东烟台市民反映在蛤蜊里发现明胶类物体。他用筷子从蛤蜊里挑出了一条半透明物体,他认为这是商贩给蛤蜊注射了明胶,“吓死人了,海鲜还能不能吃了,里面都是明胶……”还有市民反映:“上周买的现成的蛤蜊肉,也是这样子,我也没敢吃,不知道是啥东西!”

经专家解释,蛤蜊中揪出的白色长条并不是明胶,而是蛤蜊、牡蛎等软体动物的一个消化器官晶杆。专家还说,晶杆是软体动物消化管中的半透明胶样棒状体,是贝类独有的一种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它的作用是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除了蛤蜊外,海螺、蛏子、牡蛎等贝类内均有晶杆,是无毒可食用的正常组织。有的晶杆体易溶,如牡蛎,从水中将牡蛎取出后,晶杆会自行消失;有的坚实难溶,就如市民从蛤蜊体内挑出的半透明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