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

中国书画邮||今天

藏族是神话的多产民族;丰富的神话传说在悠久的藏族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藏族神话以其美好的幻想和艺术夸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藏族先民认识客观世界的思想,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行动和力量,同时也表现了藏民族的精神与意识、心理与文明。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1)

藏族神话是丰富而多彩的,可以说它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幼年时期认识客观世界,从感性向理性升华的过程及改造自然求取生存的大概轮廓。根据目前所整理和掌握的神话资料,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有“世巴塔义”,意为创世传文。“世巴塔义”的内容包括天地、日月、星辰及毁灭、形成、生命起源等等,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先民对大自然的全部认识过程。当人类社会还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幼稚的、不自觉的和唯心的,往往将自然本身蕴藏的力量神奇化了,故产生了神话。

“世巴塔义”所认识的世界,则不是“盘古开天创地;女娲炼石补天,亚当夏娃捏土造人”的世界,而是在人与自然的长期竞争搏斗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认为世界的毁灭和形成是由风、火、水三大自然力促成的

“……”毁灭早于形成前,说说最先毁灭的形式。最先毁灭的形式,是风、火、水三者造成的”。远古时代,自然灾害对人类伪威胁是很大的,人们客观地推断风、火、水既有促使世界毁灭的具大威力,也有促使世界形成的能力。在这些自然力的面前人们没有屈服,总是力图通过自然现象去认识自然本身”从而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然而这种认识没有脱离自然的本质,只是试图以自然界中的表象来说明自然一认为构成世界的物有四种:“集结土界为一种,集结水界为二种,集结火界为三种,集结风界为四种,四界的形成就如此。”

“世巴塔义”对宇宙的划分及主持,在很大程度上附着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受宗教影响的结果,但它不影响“世巴塔义”根本的宇宙观之所在。因为神话传说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掺入其它一些观点是难免的。

该神话对生命起源、发展的描述;既受到佛教的影响;反之又否定了“神灵是万物主宰”的观点。进而从四个方面陈述了生命诞生的条件和进化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生命蕴藏于自然,自然为生命提供了诞生、存在的条件和进化的过程。即“众生生境有四种,卵生、胎生;暖生和化生。众生即有四种生境,很早都是化生的”。从科学的进化论看这一问题,“化生”者,皆变化生。一切生命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在这一点上对物种起源的发展过程的认识踞进化论的观点是基本吻合的,在此基点上叙述了“人都是胎生的”朴素的唯物观点,没有宗教意识的束缚,与“神造论”和“神 是万物主宰”的观点截然不同。

“世巴塔义”所反映的创世神话是多层次的,从一个幻化的世界逐渐引入人类社会,粗略地勾勒出人类原始的生活形态。“劳动果实自己享用,按需猎取不分等级”。描绘出人类社会的雏形和开端。但是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原始社会,劳动的成果不适应生产者自己消费的需求,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人门为了生存不仅需要同大自然作斗争,币且人与人之间也出现了弱肉强食的局面,从而出现了占有者与被占有者,出现了等级、压迫和剥削。

“后来生产众苫难,众生分为好多种。

种族虽然有这多,主要的种族有四个。

婆罗门族和贵族,百姓和贱民共四种。

要说衡量的标准,居住草地和林中,

每食草根和野果,修法坐静的这类人,

属于高尚的婆罗门

有家有舍为盗贼,不劳而获的这类人,

属于有权的贵族们;

无权无势把农务,遵法守纪凭命运,

他们属于百姓类;

烧杀抢掠行不善,这些属于贱民类。“

通过四个种族的划分;反映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初期阶段的大概情况。

最后述及日月、星辰的方位、大小、相互间的距离等等。有些数据虽无科学的根据,然而已把宇宙的一切作为物质来探讨和认识,说明宇宙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一个整体。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2)

二、物种神话

物种神话的内容很广泛。在远古劳动人民的心目中,世间的一切都是有来由的。藏族的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的由来也有一段奇妙的传说。认为藏族的祖先是“一只由观世音菩萨点化的猕猴与—位罗刹女结为夫妻,生育了六个儿子。罗刹女见儿子长大了,没有姑娘和他们结婚,她便用魔法变了六个美丽的姑娘,让她们同自己的儿子结婚,婚后罗刹女让他们分别居住在雅鲁藏布江边的地方,之后观世音就用粮食哺育他们,他们的尾巴才慢慢消失,逐渐进化为人形了”。这个神话在藏族群。众中广为流传,至今西藏泽当地方的人们将一岩洞称为猕猴洞;作为人类起源的圣迹供奉。人的由来这段神话虽然简短,但它较科学地反映了人类从猿——类人猿——人的进化过程。其中“观世音用粮食哺育,……尾巴才慢慢消失”的传说,正好说明人类祖先从爬行到直立,从狩猎食肉到刀耕火种、食用粮食所经过的漫长历程。它超越了捏土造人的神造观点,反映了藏族远古文化的文明起点。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3)

物种神话,除了“人的由来”,具有代表性的还有“种子的来源”。种子的来源通过一段动人的故事叙述了远古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寻求美好乐土的愿望。“从前、当天地开辟以后,地上还没有种籽的时候,人们都住岩洞里,靠着出外打猎维持生活。”然而大自然给人间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空中陆续升起了九个太阳,万物烧为灰烬,大地成为一片焦土。这时有一青年根据喜鹊报告的消息,准备了应付的措施,他历经千辛万苦,为寻找生命的所在——天泉,翻山越岭,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地的尽头。在这儿他不仅看到了美丽的山出水水,而且找到了真诚的爱情。在情人的帮助下,青年机智地排除了天神一次次的刁难,完成了“火耕地”的开垦等等;最后和天女结为良缘,瞒着天神巧妙地带上青稞、小麦、葫豆、豌豆等种籽来到人间,辛勤耕耘,不断繁殖,从此人间始有了粮食的种籽。这个神话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定居、狩猎以及大启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九个太阳升空,大地万物枯焦。自然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又给人类发展史带来飞跃。故事中提到“青年藏到牛的肚子里,深埋地下才得以生存”。可以说人类当时不仅仅靠狩猎为生,畜牧驯养也是生活资料的一种来源。青年和天女带来各种种籽.则标志着远古时代农业的开端。 另外一点,九日升空的传说,与其他民族如“后羿射日”的神话有其共同的特点,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同步现象或者说藏民族的先民与其它民族的先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同时进发了文明的火花。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4)

三、生产神话

生产神话,主要指古代藏族先民在从事狩猎等活动中与野兽搏斗以及畜牧驯养、农业种植、改造自然等等的神话传说。如“驯虎青年”这一神话,叙述了从前有一个残忍的国王,把忽然失明、善良的王后不顾身孕赶出王宫,后来生下伦竹王杰,伦竹王杰从七岁起练习射箭,不久就成为一名出色的猎手,依靠打猎维持母子俩的生活。几年后伦竹于杰长成一名壮实的青年;并练有一手很好的箭法。有一天,他告诉每亲要去汀虎,他不听母亲的劝阻,真地去山中打死了一只老虎,还将虎皮拿到残暴的国王宫殿前高喊“谁买虎皮”。因此引起了一段驯虎的故事。伦件王杰不仅驯服了老虎,还镇服了妖魔,找到了爱情的伴侣,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个神话以其丰富的幻想、曲.折的情节塑造了原始时代的人们在狩猎活动中与猛兽搏斗的’千千万万个英雄的典型,反映了人类战胜自然、治服猛兽的美好愿望。

驯虎神话反映的是狩猎时代原始人类的思想感情。有关生产的神话,除此之外,还有“狗找朋友”的神话,叙述了藏族先民将狗驯为家畜的故事:在很古很古的时候,狗还不是家畜,它很想找一个靠得住的朋友,永远在一起过日子。它先后找了狼、豺、熊,都觉得靠不住,最后找到了人,与人交上了朋友。晚间,狗住在人的家里,它也“汪汪”地叫起来,人没有要它。不叫,还对它说:“太好了!你晚上叫叫,可以帮我看看家,这下我就能好好睡一会了”。狗觉得人的本领大,又很看重它,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就在人的家里住下,再也不走了。从此,狗就变成了家畜。这段神话不仅反映了藏族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已进入畜牧业生产阶段,而且对家畜的驯化作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从狩猎为生到畜牧养殖,进入畜牧业生产类型的一大进步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5)

人类的繁衍生息,在与大自然抗争的众多活动中,我们的祖先是积极进取的,在大量的与自然求生存的活动中,则有很多改造自然的活动和愿望。如藏族神话“取树种的故事”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传说从前有个小小的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母女俩。女儿卓玛聪明勤劳,什么事情都爱想,想了就要干。……一天卓玛看着四周的高山,问阿妈“这么多山为什么光秃秃的?要是长出绿绿的高高的树木,那该多好呀,如果那一天到来,就有用不尽的烧柴,再也不拣牛粪了;就有木料盖房子,再不用发愁找不到横梁和圆柱了……”。卓玛怀着迫切的心情想去找绿色的种籽。一天她翻山越岭,跑遍了周围的山山水水,奇迹终于出现了,她找到了一块发着馨香的松耳石;当晚梦见秃山成了绿色的林海,松耳石托梦,它可变成一匹千里骏马,可帮助卓玛找到绿色的树种;醒来后卓玛坚定了去找树种的决心,她连喊三声“宝石变骏马”,松耳石消失了,面前果然站立着一匹雪白的千里马。卓玛骑着千里马战狂风,斗恶浪,顶烈日,冒严寒,跨江河,翻雪山,排除了艰难险阻,终于到了叫“堆噶雅”的地方,在这里她不仅找到了树种,也找到了情侣,她和她的男朋友跑遍山林采集了很多树种,他们带着树种回到了家乡,将绿色的树种播在了秃秃的荒山,忠贞的爱情永远的流传到人间。这个神话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们,为了生存改造恶劣环境与大自然斗争的魄力和美化环境的愿望。再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生存的各种活动片段。

另外似“种子的来源”这一神话也可归到生产神话类。它的产生已标志着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文明的阶段,揭示了人类已从原始狩猎、畜牧驯养业进入农业生产。农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程的飞跃。故事中讲到“火耕地”,说明藏族祖先从事农业生产的初期也象其它原始民族一样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刀耕火种”的阶段。

藏族神话非常丰富,除了上述的几种,还有关于藏主王统的神话,将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描述成一位天子。还有盖房的七兄弟不但为人间造福,而且还为天神效力等等。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6)

我们再分析下这三类神话。

一、关于大自然的神话

这类神话大约产生于原始氏族部落时期。当时,藏族的原始先民正处在人类发展的童年时代。思想意识还是蒙昧状态。对于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所知甚少;对于社会生活现象很不理解;生产工具十分简陋,生产水平很低下;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很不发达,尚处于童稚阶段。大自然界所发生的现象,如天、地、山、川的形成,风、雨、雷、电的产生,鸟、兽、虫、鱼的出现,日、月、星辰的升降,春、夏、秋、冬的变化,水、火、旱、涝的灾害以及人类的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感到神秘惊奇,迷惑不解,甚至恐俱不安。这些现象都和藏族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以至生命安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他们便渴求了解和认识这些现象,更进一步加以控制和利用,以达到减轻劳动、增加收获、改善生活的目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又缺乏对这些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和判断的能力,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和答案。他们只能以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为依据,推想客观的种种事物都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的。认为它们的产生、发展、变化、消亡等,都是受着一种异己的、超自然的力量——神的控制和支配。这样一种认识和解释,充满藏族原始人类的天真幻想,但是,他们却认为是千真万确的。这样就成了经过他们不自觉地艺术加工过的成品,就是关于大自然的神话。

天、地、山、川,自然万物,最初是怎么形成的?藏族的原始先民在一组古老的问答歌——《斯巴形成歌》中,作出了他们的解答:

“问:最初斯已形成时,

天地混合在一起,

请问谁把天地分?

最初斯已形成时,

阴阳混合在一起,

请问谁把阴阳分?

……

答兼问:最初斯巴形成时,

天地混合在一起,

分开天地是大鹏

大鹏头上有什么?

最初天地形成时,

阴阳混合在一起,

分开阴阳是太阳

太阳顶上有什么?

(译自藏汉对照《藏族民歌选b》415页)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7)

在另外一组异文的答歌中说:“大鹏把天撑高空”;“巨龟分开阴阳界。”歌中的藏语“斯巴”一词,显然是“宇宙”、“世界”的意思。大鹏鸟在藏族的传统观念形态中,一直被认为是神圣崇高的百鸟之王,是降服龙魔的神鸟。关于大鹏开辟天地的神话,在藏族中流传很广,但详细情节则尚待发掘。“巨龟分开阴阳界”的神话,则更不甚了了。

藏族原始宗教——苯波教的古老传说中也讲:最初天地本相合,后来才天升地降,两相分离,中间产生了人类。这和问答歌里所讲是一致的。

类似的神话在汉族中也有流传和记载。如三国时,徐整所著《三五历记》中记载说:太极之初,天地本来混沌相合。后来天地开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因此,天就极高,地就极低,形成大地。

这类神话,都是人类尚处在幼年时期的天真烂漫的幻想。是他们朦胧的思想对世界形成过程的猜度和认识。是他们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可以称之谓“混沌说”。

从问答歌的格律看,是很整齐的七个音节的歌句,在藏族诗歌发展上,是较后期的产物。所以,这组问答歌,很可能是后来的人们根据原始神话编唱的。

关于天、地、山、川等的形成,在另外一组问答歌《斯巴宰牛歌》中是这样说的:

问:斯巴宰杀小牛时,

砍下牛头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斯巴宰杀小牛时,

割下牛尾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斯巴宰杀小牛时,

剥下牛皮放哪里?

我不知道问歌手。

答:斯巴宰杀小牛时,

砍下牛头放高处,

所以山峰高耸耸,

斯巴宰杀小牛时,

割下牛尾栽山阴,

所森林浓郁郁;

斯巴宰杀 小牛时,

剥下牛皮铺平处,

所以大地平坦坦。

(译自藏汉对照哦族民歌选》) 418页》

另外一组异文的答歌是:“答你歌手第一句,世故老汉宰牛时,牛头立在山岗上,长出雪山十万座。答你歌手第二句。世故老汉宰牛时,牛皮铺在草地上,显出平滩六万片。答你歌手第三句,世故老汉宰牛时,牛血倒在泉水中,涌来江河一千条。”(《格桑花》,1984,1,)还有一首异文的答歌中说:“割下牛尾放路上,所以道路弯曲曲。”

歌中的“斯巴”,已经不作“宇宙”、“世界”解释,而是一个高大的牧民或神的形象。有的意译为“世故老汉”。全歌充满了牧民的生活气息,显示了藏族原始先民劳动创造的英雄气概。

如果说,前一组歌中,开天辟地的英雄,尚是动物大鹏和巨龟的话,那么,后一组歌中开天辟地的英雄则是劳动的人,或者说是劳动的神。它鲜明地反映出藏族原始人类对自身力量的觉醒,开始从动物图腾崇拜走向对人神的景仰。

在一首《采花谣》中说:

“……

采百花敬献至尊的天王爷,

感谢你高撑天穹万物才有光明之域

采百花敬献至圣的地王爷,

感谢你奋压大地万物才有生存根基

采百花敬献至尊的水王爷,

感谢你智施法力世界才风调雨顺

……”

(引自《甘肃民间文学丛刊》,1982,1)

歌谣中的“天王爷”。“地王爷”、“水王爷”大概就是‘天神”、“年神”和“龙王”。这是一首和藏族苯波教的宇宙三界观念联系着的创世说。可惜目前尚未见到完整的材料。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8)

关于大地形成,还有这样三则神话:

藏文史籍如《柱下遗教》、《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等书中记载说:西藏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所有的水都流入“贡吉曲拉”山洞,陆地才显现出来。这则神话在西藏境内普遍流传。特别在拉萨一带,人们还可以告诉你某座山峰就是当时控船的地方。

流传在西藏黑河地区的一则神话说。世界开始时是一片大海。后来,天空升起了七个太阳。由于太阳的猛烈暴晒,山岩都崩裂了。崩裂的碎石、尘土与海水混合,经过风吹日晒又结成了石头。石头上积了土,慢慢长出了草和花。后来,又生长了五谷。(文学组搜集资料)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流传一则神话说:从前人们住的地方,本来是一片汪洋。后来,天天刮大风,把尘土刮到海面上,越积越厚,天长日久便形成了大地。那个时候天是石头的,也没有云彩。时间久了,石头裂了缝,眼看就要塌下来。人们在下面住着,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后来,有一个能人把海水变成雾气,升到空中,把石头托住。人们才舒口气,过上安心日子。雾气慢慢变成了云彩。(文学组搜集资料)

神话中所说天空升起七个太阳的说法,和汉族及西南地区某些民族的神话是相似的;天石裂缝要塌下来,能人使海水变成云雾,升空托住天石的神活,则与女蜗补天的神话相类似。

此外,关于青藏高原的山川湖泊也有很多美妙动人的神话。如讲;喜马拉雅山的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五座山峰。是仙女五姐妹,称为“长寿五仙女”。神话说:最初,喜马拉雅山区,低处是汪洋大海;岸上是无边森林,林中奇花异草,斑鹿。羚羊、犀牛成群,杜鹃、画眉、百灵欢唱;高处重山叠翠,云雾绕绕,一幅美丽、安详的图景。可是,后来海里出现了一头巨大的五首毒龙,搅起万丈海浪,捣毁树木花草,侵扰飞禽走兽,使它们灾难临头,无处奔逃。正在危难时刻,天上飘来五朵彩云。彩云变成五位仙女,降服了毒龙,救助了飞禽走兽。经飞禽走兽的再三恳切请求,五位仙女答应永远留下来,护卫它们。从此便成了喜马拉雅山区的地方神。(见《西藏风上志》)。

其中翠颜仙女是珠穆朗玛峰的主神,她掌管人间的“先知神通”,吉寿仙女掌管人间的福寿;贞慧仙女执掌人间的农田耕作;施仁仙女执掌人间的畜牧生产;冠咏仙女掌管人间财宝。见《藏汉大辞典》)。她们姐妹五人,战风傲雪,长年在世界屋脊上,亭亭玉立,俯视人间众生,关心黎民疾苦,万年不辞辛劳,博得人们的敬爱与景仰。这则神话,在十一世纪的《米拉日巴道歌》中也有记述,只是各仙女的职司有”所差异。在《米拉日巴道歌》中,当五位仙女向米拉日巴自报姓名时说:“我的名字就叫吉祥长寿女,掌管护国佑民繁衍族系。”“我的名字就叫翠绿美颜女。职司光明预示凶和吉。”“我的名字就叫玉冠珠喉女,执掌人间库茨和财宝。”“我的名字就叫贞烈善慧女,主管人世福禄和亭食,”“我的名字就叫施仁善行女,专司四足牲畜牧业兴。”这类神话属于山神神话,源于藏族的山神崇拜。此外还有雅拉香布山神神话等,最富雪山高原特色。

有的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位男神,他和玛法玉湖(有译玛法木错的)仙女相爱,等等,也极优美感人。玛法玉湖,有的藏族史书中认为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周穆王游玩过的西天瑶池。也就是王母娘娘住的仙池

西藏羊八井一带有很多地热田.地热田里有许多高温泉眼,银柱喷射,热气蒸腾。相传很久以前。附近雪古拉山的山神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漂亮的女儿,每当热水湖上薄雾弥漫,宛如轻纱白帐笼罩的时候,母女二人便相伴来到湖中,沐浴戏水。人们还说:山神有一盏金灯,当他高兴的时候,便把金灯高举在湖上,金光四射,照亮了湖水和雪山,照得周围仙花盛开,百鸟齐鸣,成了人间仙境。

以上所举关于大自然的神话,它们所反映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探索和解释,属于解释性神话。同时,也包含着人类战胜自然的内涵。看来它们可能是藏族神话中比较早期的产物。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9)

二、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关于人类的来源,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一则猕猴演化成人的神话。

这则神话除口头流传外,在不少藏文历史著述如《玛尼全集》、《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巨史》等书中,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直到现在,泽当地区的群众讲起这则神话时,还能指认哪是老猴修练的山洞,哪是群猴采食野谷的山坡(索当贡布山),哪是群猴游戏的坝子(泽当)等,似乎真有其事。

猕猴演化成人的神话与古猿进化成人类的科学论断,自然只是偶然的巧合。它只不过是古代原始社会时期,氏族的图腾崇拜的反映而已。二者的根本分界线,就是劳动不劳动的问题。但是,神话在叙述猕猴采食林中野果和收食野生各类等情节时,却闪耀着一定程度的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火花。至于后来众多史书中所说的猕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与岩罗刹女结合生子也是观音菩萨的点化、五种谷类也是观音菩萨赐给等情节,无疑都是后来的一些佛教徒蒙上的一层宗教灰尘。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自马藏族地区,流传着一则“洪水泛滥,姐弟成亲”的神话。神话说:古时洪水泛滥,淹没了田地、山川和人类。只有姐弟两人钻进牛皮筒里,漂了七天七夜,水才退了,他们活了下来。姐弟二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结为夫妻,繁衍了现在的人类。

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瑶族等兄弟民族都有大体相同的洪水神话。这类神话记述了远古时期的洪水灾害,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血缘内婚制的情况。

神话中还提到天不下雨,庄稼受旱的情景;谈到磨盘、簸箕、筛子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器物,说明这则神话产生在农业生产已经发展起来的原始社会时期。有的异文中说:洪水泛滥是因为发生了大地震,大山崩塌,堵塞了大河所致。这是当地自然灾害的反映。

另有一则“卵生英雄”的神话说:太极之初,有一个由五种宝贝形成的卵。后来卵破裂了,从中产生出一个英雄。这位英雄长有狮子的头,象的鼻子,老虎的爪子。他的脚象刀一样锋利,毛发象剑一样坚硬。头上长着两只犄角,犄角中间棲息着鸟王大鹏。

这则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很可能是图腾崇拜的混合体。是氏族联盟或氏族融合的标志。它与汉族《山海经》中所描绘的人首蛇身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形象属于同一类型。它曲折地表达了原始人类要用一切强有力的武器武装自己以战胜自然,求得生存的强烈愿望。

苯波教的经典中记述说:最初从五种本原物中产生出雨和雾,形成了海洋。风吹海面吹起一个气泡,气泡跳到兰色的卵上碰碎了,从中出现了一个蓝色的女人,名叫曲坚木杰莫。另外,从一个发亮的卵(白色的卵)的中心产生了斯巴桑波奔赤,他是一个有绿色头发的白人。他们没有触对方的鼻子就结合了,生出了野兽、畜类和鸟类。他们低下头,触了触鼻子结合了,生下了九个兄弟,九个姐妹。”以后由他们分别繁衍成天神和人类等二另外还有一个黑色的卵,从中心跳出一个带黑光的人,名叫闷巴塞敦那波,是虚幻世界的国王。他从自己的影子里衍生出顿显那莫,两相结合生下了八个兄弟和八个姐妹。他们成为恶魔族类的祖先。最有趣的是,作为神和人祖先,的九姐妹中的二姐南曼噶莫,就是《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王的姑母,她在关键时刻总是给格萨尔王以有益的指导,使他在人间建立了丰功伟业。(见《藏族研究译文集》1)

人类起源神话表明,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力量,产生了自我意识和觉醒,渴望探明人类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奥秘。神话中所说的天神、恶魔等等,无非是人类社会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折光反映。它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研究的最初步的,也是极可贵的萌芽。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10)

三,关于生产劳动的神话

《马和野马》的神话中说:从前,在九重天上,有一匹公马和一匹母马,它们生了一匹小马。由于天上水草不够,它们降落到人间。后来,小马又到吉隆当哇地方去,与那里的马王结合,生下了“小马三兄弟,小驹三昆季”。又因为“没有足够吃的草,没有足够喝的水,”所以三兄弟便分别到三个地方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马大哥碰见了公野牛,公野牛要霸占草原。马大哥说:“马和野牛不要互相争斗。马先吃草,野牛后饮水,野牛先吃草,一马后饮水。”一但是,公野牛不同意,把马大哥挑死了。-“鸟儿啄食马肉烂乎乎,大地喝下马血红朴朴,野狗啃吃马骨嘎蹦蹦,大凤吹刮马毛乱蓬蓬。”后来,马弟弟知道了。小弟弟要给马大哥报仇。马二哥却说:“大哥意吉当江,在马里是跑得最快的,在驹里本领是最大的。它都敌不过公野牛噶哇,你和我两个,追呢,赶不上;逃呢,跑不脱,斗呢,打不过。兄仇弟不报,敌血我不喝!”这样,一个要报仇,一个不肯,两匹小马争论起来,意见不合,各奔东西。最后,小弟弟请求人帮它杀死了公野牛,替哥哥报了仇。为了报答人的恩情,它便成了人的忠实的伙伴。二哥到处游荡,成了野马。(据《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藏文转写译述)

这篇神话,写牛状马生动细腻,语言上多采取同一意思变换句式、重叠叙述的手法,显得特别活泼流畅。神话中数次提到“没有足够吃的草,没有足够喝的水”,曲折地反映了牧业发展起来后,水草的重要性及因水草不足而搬迁游牧的情况。马大哥和公野牛争草原、既描绘了畜类世界,也烘托了人间牧民部落之间为争夺水草丰美的牧场而斗争的现实。

神话《青稞种子的来历》中说:古代,有一个名叫阿初的王子。他聪明、勇敢、善良。为了让人们吃上粮食,他决心到蛇王那里去取青稞种子。他带着二十个武士,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九十九条大河,身边的武士有的被毒蛇咬死了,有的被猛兽吃掉了,有的被野人杀害了。最后,就剩下阿初王子孤单单的一个人了。但是,他毫不退缩,继续前进。最后,在山神的指点下,终于从蛇王那里盗来了青裸种子。可是,不幸被蛇王发现了。蛇王既吝啬又狠毒。用魔法把阿初变成一只狗。只有当这只狗得到一个姑娘的爱情时。才能恢复人形。后来,这只狗果然得到一个土司的三姑娘的爱情,又恢复了人身。由于他们辛勤的耕耘和播种,大地上长满了青裸。人们从此吃上了黄灿灿的青裸磨出来的香喷喷的糌粑。(见《藏族民间故事选》)

这则神话,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热情地歌颂了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表现了藏族原始先民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毫不畏惧和妥协的态度和征服自然的意志和行为。从故事的核心看,它无疑是狗图腾崇拜的产物。其中所谓“王子”、“土司”等,显然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到了阶级社会,人们增添进去的。

关于粮食种子的来历,另有一则神话说:古时候,有一次天上忽然出现了九个太阳,晒得大地草木枯焦,滴水不见,人们都被烤死了,只剩下一片血一样的土地和山岩。只有一个少年,在喜鹊的帮助下,事先做了充分准备,藏人挖好的深深的地洞里,才幸免于这场灾难。后来,他和天神的三姑娘结为夫妻,在三姑娘和老岳母的帮助下,完成了天神交给的农活等困难任务。瞒着天神,从天界盗回五谷种子,撒播在人间、(见《藏族民间故事选》)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11)

这则神话也极优美动听,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说天上出了九个太阳,大概是古时候发生大旱灾的曲折反映。也是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艺术写真。与汉族羿射九日的神话有类似处。

还有一首古歌里说:

“最初斯巴形成时,

阳山坡上长白付,

白竹顶上白鸠落,

白鸠送来大米种,

最初斯巴形成时,

阴山坡上长青竹,

青竹顶上青鸠落,

青鸠送来青稞种

最初斯巴形成时,

山坳中间长红竹,

红竹顶上红鸠落,

红鸠送来红麦种。”

从这首诗歌的结构格律看,好象也是“斯巴形成问答歌”的一个组成部分。歌中说各种粮食种子都是斑鸠送来的,也很耐人寻味。

另在一首长篇问答歌《青稞歌》中,却说六谷种子是大海龙王赐给人类的。

除讲说五谷种子的来历的神话外,在西藏拉萨还流传着一则《取树种》的神话。神话说:有个叫卓玛的姑娘,她在梦中受到白发老人的指点,醒后骑上松耳石变的骏马,飞越高山、大河、热流、寒空。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从阿里取回了树种,使家乡的秃山长满了绿树。(《藏族民间故事选》)。

关于建筑方面,有二则《七兄弟星》的神话说:很早以前,格萨尔王统治着西藏地区,打败了敌人,消灭了猛兽,铲除了魔鬼。使人们过上了安生日子。但是,那些被打败了的妖魔鬼怪却纠集在一起,变成风暴,常常挟着沙石横扫过草原。不管是庄稼,还是牛羊都卷得一千二净。老百姓住在帐篷里,也难以抵挡风暴的袭击。后来,有七个兄弟为大家修筑了很多坚固的三层楼房,让人住在中层,把牲畜关进楼下,最上层晒粮食、供神佛,从此人们安安宁宁地过日于。天神们听说七兄弟的名声,便把他们请到天上去,替天神盖楼房。他们就是夜空中出现的七颗明亮的北斗星。这七颗星经常变动位置,那是他们在一处盖完房子后,又被请到另一个地方的缘故。(《藏族民间故事选》)。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12)

从这则神话的核心看,是反映青藏高原的原始居民开始有了房屋建筑的过程。至于所说的“格萨尔王”、“三层楼房”等,可能是在后来流传中加进去的。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13)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14)

藏族地区的传说(藏族神话藏区文化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