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好不是别人好而是自己好(他人有心予忖度之)(1)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是啥?

——犹豫不决、想而不行!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某一现象,做某些推测的时候,十分肯定地说:“这一定是……”,然后一会儿之后就被啪啪打脸,事情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或许你还有一种特别委屈难解的体验,你明明知道事情的原委,你一直在不停地解释,却被别人离谱地认定了某个事实,你心有千言,却只能无辜叹气摇头。

对他人好不是别人好而是自己好(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个效应,是肖曼•巴纳姆这个人,他是非常著名的杂技师,与他相联系的名词还有叫——真相禁区(有神搓搓的同名国产电影)。他被誉为噱头界的莎士比亚,喜欢大做宣传,经常夸大其词,最有当属“海斯神话”的塑造。

还要冒充孙中山先生行骗的,竟然也屡屡得手。

巴纳姆曾对自己的表演评价说:“节目中几乎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有分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他不是心理学家,却深谙人心,利用人自我欺骗的本性——我们很容易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不然,怎么会有警察都劝不住,非得要给骗子汇款的人呢?

前不久我到深圳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天鸽”刚过,“帕卡”接着就来,新闻中看到驻澳解放门抢险救灾的画面,结果第二天竟然有解放军杀人的谣言流传,还好广大网民对此种抹黑国家抹黑部队的谣言心知肚明,“呵呵”一过。

但其他事情就难说了……

对他人好不是别人好而是自己好(他人有心予忖度之)(3)

这是九寨沟地震时的照片。照片里,武警不顾个人安危,奔跑着闯入乱石区,留一个背影给大家。

而与他的逆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穿条纹T恤的男子,他手提行李,脚步匆匆,正从乱石区里跑出来。

一个跑进乱石区救人,一个从乱石区往外跑。

照片一在网络上传,立即引起轰动,人们在赞美武警的同时,给了穿条纹T恤男子最恶意的揣测。

人人骂他贪生怕死,说他跑那么快,就是为了逃命,那么健壮的男人,为什么不在灾区救人?

几天后,人民日报道出了真相。这位男子是抗震救灾一线的一名司机,他手里的包,不是自己的,是游客的。

地震发生的那晚,他一直在救人,第二天下午,他们才跟随武警和消防人员撤离,走了没多远,有游客发现自己行李丢了,里面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他自告奋勇去帮游客找行李,而这张照片,就是他找到游客的行李,刚从乱石区跑出来。

知道真相后,是不是发现当初对他贪生怕死的指责不但恶毒,而且莫名其妙?

而那些指责他的人,就和怒怼易中天的大四学生一样,先入为主地认为,人家就是在逃命。

可是,你凭什么这么以为呢?

照片上可看不出来这个人在逃命,看不出来他贪生怕死,只能看出他从乱石区跑出来。

对他人好不是别人好而是自己好(他人有心予忖度之)(4)

不同的成长经历造就不同的认知,也让我们都活在自己构造的个人世界。我非常喜欢朱建军教授在《我是谁》中的一段话:

“不学心理学,人们容易有一个误解。

误以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

误以为大家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在同一个时间地点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也是同一 个;

假如几个人同看一场舞蹈,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演员;

同读一本书,读到的是同样的内容……。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们的眼睛虽然一样,但是每一个人的心都不同,所以在每个人心中看到的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

真相为什么难以看清?因为我们都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这世界的一草一木由我们自己建构,并自成逻辑地去证明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的合理性。

人类思维中有一种“证实倾向”,人们会极力去寻找证据去证实自己的观点或推测,先有论点,然后归因。就像视频中易中天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逻辑没错,错的是你的逻辑起点。我们在找证据的过程中,会忽略或无视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左的信息,最后越来越盲目,越来越极端,专业术语叫偏执

更可怕的是,这个我们验证的观点往往会成为现实,以经验验证经验,最后变成了“客观”。就像《真相禁区》这部电影,妻子怀疑丈夫出轨,请人调查无果,她自己无法接受,继续不停地搜集证据,在这种怀疑的执念中,丈夫终于想通了——原来出不出轨,都一个样,既然家不成家,何不成全她的想法?

藏传佛教里的自我,就是我执的意思,我曾写过一篇读书笔记叫《佛教里的自我》(新浪博客貌似有哦),说自我的存在就是虚妄,像是一个陷阱,为了让我们不断验证“自我”的存在,而不停地构建了一个虚假的世界,控制着我们自己的言行,却不自知。

“三省吾身”,古人智慧深且远。想必那时候,先贤们已经发现“自以为是”是人的本性,所以在千年前就告知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思维和情感的局限,要时刻通过自我反省与自我怀疑学会尽量客观的判断。

“坐在高铁上的你,当看到对面列车开动的那一瞬间,是不是以为自己的列车走了?”

对他人好不是别人好而是自己好(他人有心予忖度之)(5)

苏幕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