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怎么败了(陈胜说得苟富贵勿相忘)(1)

工字比较简单,工通常就是工匠的曲尺。工还通常与人联系起来,就是工人。其实,古代所谓的匠人、作坊务劳务者、包括酒店的伙伴,都应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工人的地位蛮高的,咱们是以工农联盟为主的,虽然在过去同为穷苦大众,但农民兄弟还是沾了工人兄弟的光啊!人家工人才是真正的国家主人,农民能翻身做主是要该感谢工人兄弟的。

字典对工人的解释是,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主的劳动者。如此说来,远在奴隶社会时期,饱受奴隶主剥削的奴隶们也算早期的工人同志了。尽管奴隶没有工资开支,但至少奴隶主管他们吃喝拉撒了,这也算是变相的“收入”吧。

封建时代,工人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明清之时,江南织造厂盛产丝绸,产品远销西洋各国,因而对作工者的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有吃喝了,还有剩余的银两了,可以减活一家老少。

不过,十里洋场,花花世界,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工人穷苦兄弟想要生存好,仅仅靠工会自身很难立足,这时就需要向当时的帮会靠拢,跻身进民间权力的中心。

因此,上海总工会的领导,同上海闻人杜月笙的关系都非常好,杜身为青帮的总龙头,势力涉及帮会、商界、政界、军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可谓是无孔不入啊。

杜月笙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而且早年做过一阵水果工,也曾算是工人兄弟的一员,只不过后来转行发家罢了。

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大亨杜月笙却与普通人不同,他不仅没有变脸,还对昔日穷兄弟照顾有加,甚至不认识的工人兄弟,乃至社会难民,他都会尽力帮助。

那时候,上海流行一句话,叫有什么事“找杜先生去”!而杜月笙也乐于其事,也流行一句话,叫“闲话一句”,意思就是说,凡是找到他杜某人的,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在如今人情冷淡、世情炎凉的今天,许多熟悉的朋友还不靠谱,还不愿意帮助你呢,为何大亨杜先生却甘愿如何乐不知疲呢?

这就不能不说到杜月笙的为人处世之术,在他看来,凡是别人能找到他帮忙的,都说明别人看得起他,侧面也证明自己有本识,有利用价值。

陈胜怎么败了(陈胜说得苟富贵勿相忘)(2)

饮水思源,为人莫忘本。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你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末义军首领陈胜,他哪怕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苟富贵,勿相忘”,但真正称王发家后,还不是照样忘记了穷苦时的难兄难弟。

杜月笙让人敬佩和慕拜的地方,就在于此,少说多做,真正把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在生活中落到了实处。

据朋友圈里的一篇野史记载,连伟人毛主席都曾对这位江湖人士杜月笙做出过高度的六字评价:有本识,没脾气。

也算是工人出身的他,一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没有忘记他那帮难兄难弟,以及穷苦出身的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当然,也包括其他落魄的文人、老板、政客,甚至民国总统们。

做人做到杜月笙这种地步,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