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简单探讨了一下有关量子力学以及意识的话题

朱清时教授正是由于发现此二者之间的联系,于是便从此开始了有关量子意识的研究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1)

要谈及意识,那么就不得不谈有关佛学对其的相关研究。

在现代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常常会将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称看成为一个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但在佛家看来,人的物质性和人的精神性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人的躯体只是作为精神的肉身,人的本我是一种宇宙意识的一部分。当人出生以后,人的意识从宇宙之间或者说更高维的空间,来到人的躯体上。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2)

这里我们也不探讨佛学和科学研究哪个东西是对是错。而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佛学和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

在朱清时教授看来,佛学和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当随着理论物理越来越发展,最终有一天科学和佛学也一定会两两融合,最终走向意识和客观世界相融合,佛学和自然科学殊途同归的结局。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3)

所以在介绍相关的内容以前,不管是学物理学的还是学佛学的。还请摒弃之前自己所带有的偏见,如同婴儿一般用一种全新的,纯洁无白的视角去看待接下来我要讲的东西。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最好先不要偏执己见。有了了解之后,大家可以尽管有自己的看法。但学海无涯,学习是当有批判性,但正确的方法是需要接受其中的内容,然后才能批判。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4)

说了以上这些东西,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有个思想准备。对于接下来我要讲的内容可能就容易理解一些了。

好了,话不多说。

接下来将介绍有关朱清时内容的正文部分。

首先我要讲的东西是有关科学和佛学认识世界方法论的问题。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以自然科学为代表,其大部分延袭了古希腊有关科学流程的相关研究方法。其主要包括了观察归纳逻辑推理判断实验等一系列流程。但在看待这个世界以前,以上的相关方法,其前提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与我们的主观意识彻底分开。比如牛顿所代表的绝对式空观,比如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定域论和实在论。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5)

但佛学的研究方法则跟科学完全不同。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及其基本方法,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必然分开。而佛学研究的意识问题确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两者虽不相同,但其源却归于统一。

佛学很少做实验,也并不做推理。比如由我国所沿袭的佛教禅宗一派,就主张当下顿悟,当下成佛。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从内在出发有关认知问题的研究,主张人通过事件的修行能够认识到更深刻的佛学真理。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6)

人从出生以后一直到长成大人到最后死亡,其观念是在不同的发生变化的。小的时候,我们所认为的世界跟长大后的世界则完全不一样。其来源便在于我们学习的东西,每日每日的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并不是说长成了大人的认识世界就能够比小孩认识世界的更准确。小孩对于世界的理解在我们看来是很幼稚的。但在佛家的理论看来,小孩的意识没有如同大人一般被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所污染。他的物理器官可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但他意识和精神的器官却能够比大人来得更加灵敏。

也许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的大脑推理计算和判断能力以及脑容量都会比小孩来的更强。但并不是说,我们大人就比小孩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来得更加深刻。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7)

佛家经常讲一个东西叫做慧根。

没有慧根的人常常偏执己见,故而显得愚钝贪婪。往往狂妄自大,自认为自己也很牛逼。但在有慧根的人看来,这一类人往往是属于认知能力低下,不够聪慧的人。

他们看待事物只会看到物体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里面。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8)

真正学佛学到一定境界以后,看待事物则完全跟没有修行过的人不一样。他们往往内心安定祥和,时时刻刻都能够使自己处于安静的状态。这种状态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仪器测量脑电波得出。

就类比一下有关物理学电学的部分,当电子在流动的时候其遇到了电阻,然后这样便会增加电流流动的阻力,从而导致导体在传导的时候会造成温度上升。这样电子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变得非常不顺畅,然后便会损失更多的能量。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9)

人的思考判断,其实跟更电流的运行规律差不多。当我们变得浮躁的时候,我们就很能够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如果我们能够安静下来,我们便会发现我们所感觉到的阻碍便会变得小了很多。当我们足够安静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知体验。

佛家里,通过禅定和冥想,我们便能够感知到这种足够安静的状态。假以时日,勤加修炼,我们便能够发现我们想要静下来就会比过往容易许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便会有一种清晰的变化的感觉。有的人通过修行纪律,精神力都变得更好了,有的人判断事物就不再执着于逻辑,而是一直觉。比如乔布斯就曾经修行过有关冥想的课程,据他亲口说,在冥想的过程中,他拥有的创造力是无与伦比的。

仿佛通过修行,我们便可以拥有一种更高维度的智慧空间。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10)

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寻找规律的研究。

今天的你和明天的我去看待相同的物理学,其得出的结论都应该是相同的。这种认识论具有客观性,因为它可以重复得出相同的结论。

但佛学的研究却是研究人的主观认识体验。,每时每刻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我们心灵的变化。所以当下悟了之后,你想告诉别人你有关悟的经验,这往往是行不通。

对于认知的提升。唯有通过修行自己去感受。

教你修行的师傅只能传授给你方圆规矩,而修行的造诣却只能够由自己去获得。

这便是六祖慧能所说的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朱清时院士谈佛法(中科院朱清时量子佛学系列)(11)

所以综上所述。佛学其效用是真实存在的。古人和今人无数修行者都反复证明了这一个观点。所以说因为人不理解佛学的方法,就把佛学视为迷信,这本身就不科学。

当我们结合科学的认知方法以及佛学所带来的有关灵魂意识的知识以后,我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我们的认知才会重新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好了,今日之文,到此结束。

喜欢该文的可以点个关注。

我们未来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