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年轻的 “90后”、“00后”,他们是在校学生、律师、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他们穿上白色防护服,便拥有了统一的称呼——“大白”志愿者。从运送物资到核酸检测,从代买药品到防疫消杀,大家都练成了服务保障的“多面手”。这个五四青年节,年轻的“大白”们依然奋战在抗疫的各个岗位,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唠嗑拉家常的核酸采样护士

5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社区封(管)控区进行第三次核酸采样。当天早上不到9点,刘彩丽护士已经来到了小区门口,穿好防护服,在腰上绑好采样工具包、消毒用具,进入封控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1)

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刘彩丽上门为居民做核酸。受访者供图

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社区部分区域于4月26日起实施封(管)控,在朝阳区卫健委的安排下,刘彩丽所在的八里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为小区进行核酸采样,她主动报名,“让我去封控区吧,我年轻,身体好”。就这样,22岁的刘彩丽和其他4名同事,承担起了封控区5个单元门的核酸采样任务。

刘彩丽首先来到红庙北里社区的23号楼2单元。社区是5层的老旧楼房,没有电梯,裹着防护服的刘彩丽爬上顶楼时,已气喘吁吁。她倚着栏杆平稳了一下呼吸,便立刻投入采样工作中。

“您好,核酸采样。”刘彩丽轻敲着门,屋里一位老人打开门看见刘彩丽便说道,“姑娘,又是你呀。”“可不又是我嘛,又来给您采样了。”刘彩丽说着并安抚道,“爷爷,您还得在屋里歇几天,不然在屋里遛遛弯儿也行,等解封了,咱下楼好好锻炼。”

刘彩丽承担核酸采样的楼门里,老年人多,还有小孩和卧病在床的失能老人,采样时她都耐心地沟通。“小朋友,你今天怎么穿上校服了?来,张开嘴巴,姐姐轻轻的,一次就好。”“谢谢叔叔配合,我采样好了。再耐心等几天,过几天就可以推着奶奶下楼了。”

几次核酸下来,刘彩丽唠嗑式的采样,深得居民喜爱。“你这小护士真不错,手法准,人又随和,等解封了,让我好好看看你,咱们一起合个影。”3楼的一位居民对刘彩丽说道。

刘彩丽说,封控区的居民足不出户,难免会心情焦虑,她希望通过采样时的这短短两三分钟,宽慰他们的情绪,增强信念,早日战胜疫情。

“小楼门长”当志愿者服务邻居

在疫情防控中,时常能够看见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和长辈们热情地打招呼,像大哥哥、大姐姐志愿者那样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

许天毅是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的学生,他打小在通州区玉桥街道葛布店北里社区长大,和街坊四邻非常熟悉。每当社区发布公告,他经常跟着当楼门长的父母挨家挨户通知邻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楼门长”。“有一些爷爷奶奶不玩手机,接到信息比较慢。我去敲门提醒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社区动向。”

2020年疫情初起时,不满17岁的许天毅每天在家里祈祷疫情赶紧结束,“当时一听武汉封城,心里觉得很害怕,就想老老实实在家,别给大伙儿找麻烦”。而最近这次北京疫情发生后,许天毅决定走出家门,参与到防控志愿服务中,“我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疫情早日结束”。

许天毅人际交往能力很强,和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认识,每次自己做完核酸,他都会热情地当起排队“计时器”。他说:“碰到邻居了,我就会张罗一声,说现在排队时间不过几分钟,让大家踏踏实实去做检测。”

在4月26日的核酸检测中,许天毅接下了数试管的任务。由于和社区居委会社工很熟,他们配合默契,“社工帮居民扫身份证录入信息,每扫完十个人就喊我一嗓子,我拿出一个试管核对标签再递给他们。”志愿者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想到自己的劳动能让“大白”姐姐效率更高,许天毅觉得很欣慰。“我戴了一会儿手套,就满手通红、浑身是汗,‘大白’们长时间穿防护服肯定更难受。”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2)

4月26日晚,许天毅在核酸检测点帮助居民登记。受访者供图

完成了上午的工作,许天毅又报名了当晚的志愿服务。做核酸检测的小广场没有灯,社区人员准备了探照灯和大手电筒。在社工给居民扫身份证时,许天毅打着手电筒寻找合适的角度,既要保证光线充足,又不能造成反光。

在昌平区,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吴屿迪成为了城北街道灰厂路社区核酸检测现场的志愿者。每个检测日的早上6点,吴屿迪和伙伴们就已经穿好防护服,守在维护秩序和发放核酸凭证的岗位上。通常只需要一个上午,志愿者们就能发放出2400余张检测凭证。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3)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吴屿迪参与核酸检测保障。受访者供图

吴屿迪的志愿服务从4月26日持续到了4月30日。对他来说,五天的服务经历已非常珍贵。“作为一名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以及大家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奉献,也对未来的职业增添了一份向往和使命感——公行天下,卫戍健康。”

封控小区里运送物资的“大力士”

在劲松街道农光东里社区,社区党委副书记霍炜倩最近练成了“大力士”。居民们购买的饮料、蔬菜、米面粮油、鸡蛋等生活物资,甚至包括小猫咪的猫砂,霍炜倩和同事们都一点点帮封控区的居民拎上去。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4)

朝阳区劲松街道农光东里社区党委副书记霍炜倩在小区搬运物资。受访者供图

霍炜倩身材瘦小,没进封控区当“大白”之前,她很少能拎得动这么沉的东西。“不拎不行啊,这些都是居民们等着要用的。”霍炜倩说,为了保障好物资运送的“最后100米”,团队小伙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像猫砂、饮料这种特别沉的东西,我和另外一个姑娘一起拎。男同事们很体谅我们女士,把三层以下居民的物资交给我们,四层以上的物资保障他们来。”

社区封控的头三天,霍炜倩不是在送物资,就是在送物资的路上,蔬菜、米面粮油这些保供物资是运输首位,其次还有居民们点的外卖、生鲜等。往往大家刚送完一批返回,发现货物临时放置点的商品又满了,新一轮的配送又开始了。气温高、物资配送任务繁重,霍炜倩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送一趟货回来衣服就全湿透了。

随时待命为封控区居民服务

核酸检测保障、给保供商超发放证件、封控区“大白”……疫情防控期间,朝阳区潘家园综合执法队副队长刘春月干过不少工作,无论哪项工作,刘春月都兢兢业业。

前阵子,保供应成了居民们最关心的问题。4月25日晚上,刘春月和同事们接到了一项硬任务,连夜给保供的超市、商场发放人员工作证和车辆通行证。潘家园区域的保供企业有50家,刘春月负责的商超有18家,如果让这50家企业的负责人统一集中到一个地方领取证件,势必会造成人员聚集,于是刘春月和同事们决定上门派发证件。

从当天晚上8点到10点多,刘春月和同事们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跑,挨个叮嘱、逐一登记,很快将所有车证、工作证发放完毕。刘春月说:“让这些保供企业的车都跑起来,超市的货架都满满当当的,老百姓心里自然也就踏实了。”

受疫情影响,潘家园街道多个社区被封控管理。忙活完保供任务后,刘春月又申请进入封控区武圣东里19号楼,穿上“大白”服为居民服务。19号楼是六层板楼,共有五个单元门,其中只有一个单元楼有电梯,在这里,刘春月的工作更忙了。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5)

朝阳区潘家园综合执法队副队长刘春月在封控小区工作。受访者供图

收集打包生活垃圾、楼道消杀、协助医护人员上楼测核酸、给居民送快递取外卖、为有需求的居民送药……每一天,刘春月的时间都被分割成很多小块儿,但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有个居民微信群,大家有什么需求随时在群里提出,所以很难说某个时刻固定在做什么,大家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工作虽然忙碌,但是居民们的体谅也让刘春月很感动。“封控区有一个单元楼有电梯,居民们看着我们每天穿着防护服上下楼,觉得太辛苦了,便主动说要把电梯卡给我们,让我们乘坐电梯。”刘春月说,当四五户居民纷纷说要把电梯卡从窗户扔下来给“大白”使用时,他们深深地觉得这点儿累都不算什么了。

在志愿岗位上度过青年节

今年35岁的兰珊是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5月4日一大早,她来到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53号楼旁边的核酸检测点,帮居民录入身份证信息,以服务的方式度过五四青年节,这也是近期她第三次参加志愿服务。

4月27日,兰珊所在的律协团委群里发出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她马上响应。2008年汶川地震后,还是大学生的她在成都当志愿者帮助灾民,那段经历让她至今难忘。此后再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她总愿意伸出援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天下午2点,她和7名志愿者坐着面包车,和京客隆的货车一道,前往劲松附近的小区为居民送食品包。长长的购物清单上有居民的电话、住址和食品包种类,食品包分三种——水果包、蔬菜包和肉包,志愿者需要打电话和居民逐一联系,将食品包送到他们最方便收取的地方。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6)

兰珊在风度柏林小区门口联系居民来领菜。受访者供图

由于对当地环境不太熟悉,且当时有一些管控区域,志愿者即便跟着导航也走了不少冤枉路,原定下午4点完成的工作直到下午6点也没有完成。后来志愿者们想了个办法,将货物集中的小区全部送完,剩下的物品从货车卸到面包车上,志愿者骑着共享单车、开私家车分头送,终于在晚上8点完成了全部工作。

由于即将考证,兰珊的“五一”假期被复习、做题填满,但在紧张的学习中,她仍愿意挤出两个半天参加志愿服务。5月1日,她在双井街道双花园社区,协助社工引导居民做核酸检测,“检测点设有8个通道,我们要随时观察通道的人员数量进行放行”。

兰珊坦言,检测点的引导工作机械重复,大家都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我早上6点半到达现场,7点正式开工,觉得干了好久的活儿,一看时间才9点。”这与她的本职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平时做律师看案件材料,看完一个案子,一下午甚至一天就过去了。也正因如此,她更加理解和敬佩社工和医护人员,“我们服务一上午,但他们一干就是一天,防护服又那么闷,他们更加辛苦。”

补给站的热心社工为“大白”服务

在青年志愿者中,还有这样一群“80后”。在疫情防控中,他们有的为年轻的“大白”提供暖心服务,有的也像所有志愿者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

杨雪是朝阳区社区青年汇的社工,此前她参与了多次核酸检测服务,最近她成了服务“大白”的志愿者,工作地点是安贞街道的“大白”物料补给站。这个“补给站”的前身是安贞街道安贞西里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是“大白”们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休息的场所。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7)

朝阳区安贞街道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杨雪。受访者供图

补给站内设有25个休息座位,热水、矿泉水、茶叶、玫瑰茶……一应俱全。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杨雪每天都早早地来到补给站,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这样屋内也会比较凉爽。另外,杨雪和同事们还把空调擦拭了一遍,“过几天可能更热了,到时候给‘大白’们打开空调,让大伙儿舒舒服服地在补给站休息。”

在补给站工作,杨雪看到了“大白”们工作的不易,更看到了他们努力拼搏的身影。“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个‘大白’应该还在上大学,到了我们补给站都没怎么休息,就拿出考研书来开始学习。”

在昌平志愿者团队中,“80后”的丛丽娜是一位“宝妈”。家中有娃也没耽误丛丽娜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到现在她的服务时长已经累计超过700个小时了。

抗疫志愿者的优势与要做的事(抗疫志愿者中的青年)(8)

昌平区青年志愿者丛丽娜。受访者供图

早在2020年的春节,丛丽娜就参与到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此后几乎每轮疫情到来时,她不是出现在居民服务热线的另一头,就是穿梭在为居民采买各类药品的路上。

本轮疫情中,丛丽娜加入“大白”的队伍,进行核酸检测相关工作。她说,真正到了一线,才能切实体会到工作人员的辛苦,“可辛苦又有什么呢?这只是我作为志愿者,为防疫贡献的一点微薄力量。”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张璐 田杰雄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薛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