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批注式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1)

诺曼底号遇难记批注式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

诺曼底号遇难记批注式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比体会在危急时刻人们及船长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及相关音乐。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师导:在世界航海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遇难就是其中的一件,老师初次读《“诺曼底”号遇难记》就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这是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作品,其二是因为这个故事印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中的“义”(板书“义”)

PPT: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课件出示,生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齐读课题。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海难发生时,“诺曼底”号船是一番怎样的情景?请在文中相关段落前做好标记。

二、品读,体会惊恐万分的场面

1、交流描写海难的相关的段落:

预设(一)ppt:“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预设(二)ppt: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2、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 (生板书:惊恐万状、不可开交)(读)

(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再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相机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

3、ppt: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师: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 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共同感受这可怕的灾难。

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

1、师: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 (船毁人亡、葬身鱼腹)实际结果是这样吗?(除了船长以外,全部脱险。)

2、师:是的,乘客们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井然有序(板书)

3、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学生板书:哈尔威船长)

4、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在原著中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

ppt: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齐读)

5、其实著名作家雨果在用语言材料为我们描绘出了有关哈尔威船长的一幅幅画面,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描写哈尔威船长相关段落旁边做上标记,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一副画面能够清晰的呈现在你的脑海中。

结合回答ppt:1)庄严的指挥 2)简短有力的对话 3)悲壮的沉(齐读)

A、感悟第一个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副画面,来感受一下,为什么雨果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咱们先走进第一个画面:

ppt: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1、师引读:“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学生接读……

生读,师为什么读这么这么大声?(抓住“吼”字) 指名多人读。

2、再看看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有什么特点?(简短) 为什么? (生答)

3、通过这段文字你头脑中浮现出一位怎样的船长?

预设⑴船上有61人,可他要救出的是60人,他唯独忘了他自己。这叫(板书:舍己救人)

预设⑵船长让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咱们常说女士优先, 在灾难面前也做到让妇女先走,这叫生:绅士风度。 (板书:绅士风度)

预设⑶此时此刻人们惊恐万状,场面混乱,可船长却站在指挥台上。(板书:镇定自若)

4、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面对混乱的人群,你准备怎样来下达这道命令?

(指名多人读,并追问为什么这样读)

师:这是庄严的指挥,这是威严的指挥。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真好,读得好,脸部的表情也非常到位。满脸的威严。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的作者雨果是这样评价船长的。

ppt: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这是咱们从第一个画面中感受到的。

B、感悟第二个画面

师:下面我们走进第二个画面:(ppt出示对话)

1、在这段对话当中,有三个角色: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请同学们同桌互相练练。(小组展示读,评议。)

2、指名几名学生分角色读,师生评价。

3、(配乐读)接下来老师配上灾难发生时的嘈杂声,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你就把自己当作是哈尔威船长,好吗?(师生再合作读对话)

4、师:读得真好。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各位船长,你问大副还有多少分钟,什么意思?

师:当你听说只有20分钟的时候,你说够了,你指的什么够了?

5、师:20分钟救出60个人时间够了,但前提必须是什么?

  6、能惊恐万状吗?(不能)能像一窝蜂似地往前挤吗?(不能)所以,你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死命令。谁来读读? (读出那份威严。)

ppt: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7、齐读这句话。

8、现场采访:假如你是船上的女人,听了船长的话你会怎么想?男人呢?

9、在女人孩子面前,坚强的男人排在了后边,陆续上了小艇,脱离了危险,此时你的面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

10、师: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这样来评价哈尔威船长,一起读:

ppt: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C、感悟第三个画面

1、师: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20分钟很快就到了。当第60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船头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2、同学们,这是悲壮的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与船同沉,请你们自己带着你的感动,来读读这段话,轻声地读。(学生轻声读,指名读)

3、师: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船长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雨果吗?

预设生提问:1、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啊?你为什么要与船同沉呢?2、雨果,你为什么要将船长比喻成一尊黑色的雕像呢?3、在你的眼中,为什么薄雾都是阴惨惨的呢?

预设:生思考并回答

a、作者把薄雾比作人们悲痛的心情。

b、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还因为雕像都是非常伟大的,与其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不如说他在人们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c、因为他是船长,这艘船是他的心爱之物,船就是他的生命。所以,我们的船长他遵循着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明白了吗?虽然牺牲了船长一个人,但是却让其他人获救。

4、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在原著中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这两句话:

ppt: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师:读得再肯定一些。(生再读)

四、倾诉心声,总结全课

1、师:但是任我们怎样的呼唤,哈尔威船长却徐徐沉入大海,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了我们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舍己救人并不惜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他又永远的活在我们心中。我想同学们的心里和老师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船长说,那就请拿起笔,把你心中最想对船长说的话写下来。 (ppt:背景音乐)

2生写话,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记住一位与船同沉的船长!记住那位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记住那位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4、回扣全课,再读名言:

PPT: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附: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惊恐万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井然有序

哈尔威

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注:此教学设计为2015年宝鸡市“名师大篷车”示范课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