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选择做个好人。”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1)

“明明说好了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2)

你也许没有看过《无间道》,但也一定对这些台词耳熟能详。

二十年前,《无间道》在香港上映,一举斩获金像奖7项大奖,成为了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给当时颓势尽显的香港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刘德华和梁朝伟在天台上对垒的名场面,也从此成为香港影史的经典。

多年来,这些台词被人们反复咀嚼,从未显得过时。

〓 编剧庄文强回忆,“三年之后又三年”的创意出自主演梁朝伟

本周,4K修复版的《无间道》在香港正式重映。稍早一些,该版本的蓝光碟也已经由标准收藏公司全球发行。

二十年后,《无间道》的经典地位反而愈发巩固。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3)

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就是港片当之无愧的第一。

2002年《无间道》上映之时,影片的主创并没有这样的野望,相反,他们对于本片的前景毫无信心。导演麦兆辉与编剧庄文强,已经做好退出电影圈的心理准备。

一部本不被期待的警匪片,是如何成为香港影史经典的?

香港影坛的背水一战

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电影一度横扫日韩东南亚,影响力远及好莱坞,创造了“港片奇迹”。

彼时电影是香港最热钱涌动的行业之一,票房的火爆使得港片长期供不应求,几乎拍一部赚一部,甚至一部电影甚至还未开机,版权收入就已经回本。

1991年贺岁档的《整蛊专家》,甚至连一个字的剧本都没有,就已经卖出版权。导演王晶得到的所有信息就是十个字:周星驰、刘德华,《整蛊专家》。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4)

这样烈火烹油的年代,诞生了香港电影迥异于其他地区电影的特色。

“飞纸仔”,即影片开拍前几乎没有剧本,现场边写边拍;

“七日鲜”,指影片从开拍到上映仅需七天。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5)

〓 尽管王家卫以没有剧本闻名,但“飞纸仔”其实是香港的普遍现象

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对于港片有一个著名的形容: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好时光没有维持太久。

1993年,是港片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斯皮尔伯格携《侏罗纪公园》杀入香港市场,一举收获6200万港币票房,同年的《唐伯虎点秋香》票房数字只有堪堪4000万。

即使是香港的金字招牌周星驰,也无力抵挡斯皮尔伯格和他的数字恐龙。

在好莱坞大片的视听盛宴面前,香港电影过去的优势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港片粗糙甚至粗劣的一面便更加扎眼起来。

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出现产量、票房的极速滑坡,海外市场丢失殆尽,本土市场也岌岌可危。

〓 截至目前,香港影史票房前17名全是美国电影

到《无间道》诞生的2002年,香港电影已经跌入谷底。当年暑期档本土票房相比2001年大跌56%,几近腰斩。

《无间道》就是在此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此前,这部影片的剧本曾经摆在多位香港影坛大佬的桌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制片方曾经直截了当地告诉导演刘伟强:这片子没戏的。

一部警匪片,一直到剧情过半都没开过几枪,这种片怎么可能卖座?

按照麦兆辉的最初设想,这是一部中等体量的电影,原因是投资再高,便赔不起了。

〓 导演麦兆辉(左)与刘伟强(右)

某一日刘伟强突然找到他:我们的片子要升级成A级制作,演员已经定了,是刘德华和梁朝伟。

开拍之前,两位出品人林建岳和庄澄预估,影片的票房最好只能冲到“中上”水准(2500万-3000万)。之所以冒险,是因为香港电影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

“他(林建岳)觉得纵使我们要承担几百万的风险,但电影行业就是需要有人进行冒风险的投资,引起其他人的效法,市道才会兴旺,所以我们最终推出了《无间道》。”

卧底,迷失在黑白森林

《无间道》是香港电影中,前所未有的“严肃文学”。

在它诞生之前,血浆挥洒、快意恩仇,才是香港警匪片的标签。所谓剧情,往往只是给影片中正反双方大打出手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

《无间道》反其道而行之,几乎删掉了所有的动作戏。

比起以“爽”为卖点的传统港片,《无间道》有一个沉重的主题:身份焦虑。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6)

〓 章国明的《边缘人》是香港最早涉足卧底题材的香港警匪片

这个故事的初稿出自导演麦兆辉。

麦兆辉出生在一个警察家庭,他的父亲、哥哥都服务于香港警队。麦兆辉小时候有一次看到父亲和一名黑帮分子聊天,麦父告诉儿子,这名“黑帮分子”,曾经是个警察。

几年后,麦兆辉在警察宿舍又看到父亲和同一个人聊天,惊慌地跑回家告诉母亲,说自己看到了坏人。父亲回家后才告诉他,其实那是个好人。

儿时的麦兆辉不太理解:一个人怎么可以既是好人,又是坏人?很多年后,父亲告诉他,这种人叫做卧底。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7)

卧底片在香港电影中并不少见,但是以前的港片中往往是警察卧底黑帮,绝少出现黑帮卧底警察。更不用说警匪双方互相卧底、互换身份。

影片开头就是一段快速的交叉剪辑,在片名出现之前,就已经交待清楚了两位主角的前史:

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被黑帮头目韩琛派到警队做内应,从警校生做起,在警队破案无数,一路高升;

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被警队黄sir和警校校长叶sir看重,成为警方打入黑道的卧底,多年摸爬滚打,也已是黑老大韩琛的心腹。

片名《无间道》浮现,紧接着就是两位主人公偶遇的桥段。

这场戏别出心裁地安排在了音像店。刘建明前来挑选音响,正巧遇到陈永仁在看店,为了试机,刘德华挑选了一张蔡琴的唱片《被遗忘的时光》。

〓 这场戏的内景是导演刘伟强的办公室,刘伟强本人就是一位HiFi发烧友

这首歌早在1979年就已经收入蔡琴的首张专辑《出塞曲》,一直是蔡琴演唱生涯中一首并不那么重要的作品——直到《无间道》上映。

这首歌首先当然是呼应了两位主人公。警察陈永仁已做了十年的黑帮,黑帮刘建明则扮演了十年警察,除了韩琛、黄sir等少数几人,已没有人记得他们的真实身份。

但是关于过往的秘密,却始终在折磨着他们。

〓 叶sir去世时,陈永仁在阴影中为他默默送行

对陈永仁来说,他必须在内心无限忠诚于警察理想,同时在行为上无限接近一个真正的黑社会。

在天台和黄sir见面,是陈永仁仅有的能释放自己警察身份的时刻,除此之外,陈永仁都是一个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黑帮分子。

卧底十年,他积累了厚厚的案底。上司黄sir不得不想尽办法为他脱罪。他质问陈永仁:你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是好人坏人?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刘建明。他所执行的任务完全是陈永仁的镜像。

他是韩琛手中最重要的牌,多年来为韩琛的非法勾当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扮演了十年警察之后,刘建明也逐渐迷失在黑白之间。

在这个充满暴力和背叛的男性世界,导演特意安排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她们代表着主人公海市蜃楼般的美满生活,似乎触手可及,终不过是一场幻影。

在分手六七年之后,陈永仁与前女友在街头邂逅。陈永仁“还在道上混”,而女方已经嫁人生子,过上了陈永仁无法给予的稳定的生活。

〓 之后的镜头暗示,萧亚轩饰演的前女友其实未婚,小女孩极可能是陈永仁的女儿

他们分手的时间是六七年前,恰好是陈永仁的第一个“三年”结束的时候。无限延期的卧底任务,让陈永仁永远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即使是对最亲近的人,也无法袒露自己的秘密。

同陈永仁相比,刘建明似乎拥有了一切。

他有稳定的感情,未婚妻Mary已经怀孕,双方正在筹划婚礼。

他有一间宽阔明亮的婚房。在90平米都能称为“千尺豪宅”的香港,这绝对是大house。

他在警局前途无量。内鬼事件后,他被调入内务部,直接接触警队机密,是总警司跟前的红人。

这一切,都依托于警察这个虚假的身份。

家庭是刘建明决心洗白的重要原因,但最后,建立在谎言上的美满家庭终于瓦解,未婚妻也离他而去。

陈永仁不断提醒自己,“我是警察”,但是直到他死去,没有人知道他是警察。

刘建明不断重复:我想做好人,但他只有不断作恶,才能保住自己的“好人”身份。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被深渊吞噬,是刘建明和陈永仁们的共同命运。

在影片结尾,好人陈永仁以荒诞的方式死去,恶人刘建明却带着罪恶的过去生还。这种黑色电影式的处理,完全偏离了过往港片轻浮的路线,让《无间道》成为了一部真正严肃的作品。

《无间道》为什么能成功?

在香港电影的巅峰期,这里是全球效率最高的电影工厂,有几句话的梗概就可以开始拍片,“飞纸仔”和“七日鲜”层出不穷。

《无间道》不同,它复杂、精密,几乎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有些直接指向关键剧情,有些则丰满了人物形象……

看《无间道》,简直一分钟都不能错过。

让我们回到开场第一幕音响店的那场戏。

陈永仁试机时,放了一首《被遗忘的时光》。刘建明告诉陈永仁,这首歌要用四千块的进口线听,效果才最好。陈永仁一听,果然被震住。

高级督察刘建明比黑社会陈永仁的音乐品味好,很合理。

从音响店离开的时候,陈永仁拿走了这根线,告诉音响店老板,自己要“借两天用用”。

在韩琛与泰国佬进行毒品交易时,陈永仁正是用这根线做连接线,把窃听器安装在窗户背后,才成功传递出了关键的情报。

《无间道》中另一个虽不起眼、但起到关键作用的道具,是文件袋。

在影片的第一个高潮中,韩琛和泰国佬的毒品交易被警方破坏,双方都意识到,各自的队伍中有内鬼。

韩琛搜集了所有手下的个人信息发给刘建明,由后者在警方档案中逐一筛查,以求揪出内鬼。

在上交资料时,由于傻强不会写保镖的镖字,陈永仁便在文件袋上示范了一遍正确的写法——不过最后他也写错了,把镖字错写成了标字。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8)

刘伟强后来提到,陈永仁的提笔忘字,是有意为之。他的人设是没上过几天学的古惑仔,而一个古惑仔,是不应该会写这么复杂的字的。没有这样缜密的心思,陈永仁无法在韩琛身边长期卧底。

除了人设,这份文件袋还是推动剧情的重要工具。

铲除韩琛后,刘建明开始着手为陈永仁恢复身份,如果一切顺利,两位卧底都可以甩掉过去,重新开始。

偏偏这个时候,陈永仁在刘建明的办公室发现了那份写着“标”字的文件袋,进而明白了刘建明的真实身份。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9)

百密一疏的刘建明,最后栽在了这份文件袋上。

知晓刘建明的真实身份后,陈永仁用录有刘建明犯罪证据的录音带迫使后者现身。

这份录音带也不是凭空出现。

在韩琛“抓内鬼”之前,曾经逐一审查手下小弟,其中也包括陈永仁。他有意让陈永仁看到,自己的办公室内有整整一抽屉录音带,借此敲山震虎:你们的一举一动,我一清二楚。

暴戾、多疑的韩琛其实并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理所当然的,这里也有韩琛用来要挟刘建明的黑材料。

这样精确的细节和伏笔在影片里俯拾皆是。论剧本的精密程度,《无间道》在港片中罕有对手。

此前的香港警匪片,代表作是《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皆以场面取胜,在《无间道》之后,港产警匪片全面进入“斗智”时代,高智商犯罪、惊天反转成为主要卖点。

《窃听风云》、《寒战》、《无双》……近些年在内地市场表现不错的港片,基本都是走这条路线。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10)

电影之外的故事

有人说,香港警匪片分为前《无间道》时代与后《无间道》时代。

实际上不只是警匪片,整个香港电影,都可以这么划分。

《无间道》最终收获5500万票房,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不少香港影人相信,这会成为香港电影的一记强心针。

2006年,华纳兄弟以175万美元高价买走了电影的改编权,由马丁·斯科塞斯改编的美版《无间道风云》一举揽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成为香港电影的高光时刻。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11)

〓 《无间道风云》为马丁·斯科塞斯拿下了第一座小金人

在香港市场被好莱坞攻城略地的年代,《无间道》是少数能够实现逆向输出的作品。

电影上映后没多久,SARS就席卷香港。

2003年3月31日,香港政府发布了史无前例的隔离令,一时间香港人心惶惶。

次日,张国荣跳楼身亡。

几天后,香港电影金像奖顶住压力,在一片阴霾中照常举行。《无间道》揽下七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亮点。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12)

最能展示这场晚会意义的,或许是颁奖嘉宾吴思远的陈词:

“香港电影史上曾经有过很多次起伏,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香港电影人从来没有放弃,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心。今日,是香港最困难的时候,我想我们电影人必然会企出来,和我们全港市民一起,我们要打赢这场仗,要令香港走出困境。有香港就有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不死,香港不会死。”

与此同时,另外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2003年,内地同香港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香港电影开始进入合拍片时代。

二十年后,我们面临和当年《无间道》上映时相似的处境,“救市”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关键词。

重看《无间道》,也就有了另一重现实意义。

在电影里,《无间道》讲了一个不断追寻、确认自己身份的故事;

在电影外,《无间道》也讲述了一个故事:

在一个人人求快、粗制滥造的世界,依然有人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作品,证明好故事永远可以打动人。

经典港片有什么(20年后我才看懂它)(13)

作者|王动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