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爱谈逆向思维,但到底什么是逆向思维,怎么用,也没人说清楚。都是罗列一些概念,然后就没然后了。

其实,这只是新瓶装老酒的营销法。所谓逆向思维,24史里几乎每个功成名就的人都是这么办事的,其实就是谋略,只不过,不包装成逆向思维,卖不出去。

逆向思维也好,第一性原则也罢,其实就是别老盯着问题和想要的结果,而是要去拆分问题,搞清通过搞定哪些核心环节,从而可以搞定结果。

数学题不就是这样吗?要得到不同结果,可以通过改变算式里任何一个部分。

我们来看看汉代的牛人陆贾、平原君是怎么办事的。

逆向思维为何常常能导致成功(到底什么是逆向思维)(1)

汉朝平原君朱建,为人刚正有谋。辟阳侯审食其,深受吕太后宠爱,想结交平原君,平原君却屡次推托,不肯与他见面。

审食其是刘邦的同乡,刘邦长年外出征战,于是安排审食其保护、照顾刘邦一家老弱妇孺十几口人。他是吕后的情人。

平原君母亲去世时,因家贫无力出殡,向亲友借钱,料理母亲后事。陆贾是平原君的好友,他叫平原君先料理丧事,不必担心丧葬的费用,说完陆贾就去见辟阳侯,说:“贺喜侯爷,平原君的母亲死了。”

辟阳侯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为什么要恭喜我?”

陆贾说:“从前侯爷想结交平原君,平原君一直借口推辞,就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真正的朋友要能济助对方的危难,现在平原君因家贫无力为母亲料理后事,只要侯爷能送上丰厚的礼金,以平原君的为人,日后他一定会为侯爷效死命的。”

于是辟阳侯命人致赠百金,其他王侯一看辟阳侯如此的厚礼,也跟着致奠,数目五百金以上。

陆贾不愧是靠嘴吃饭的,他靠当权力掮客赚了不少钱,整天逍遥。平原君为钱发愁,陆贾没有直接去融资筹钱,而是勾起了辟阳侯的内心需求——想结交平原君但没门路,然后陆贾再送上一个机会——平原君没钱办丧事,您这时候雪中送炭,他是正人君子一定会把你当真朋友的。

辟阳侯是太后的大红人,他一捐钱,其他权贵也巴不得立马攀附辟阳侯的朋友,一方面给足辟阳侯面子,另一方面结交了新路子。辟阳侯是资金杠杆的作用。

逆向思维为何常常能导致成功(到底什么是逆向思维)(2)

钱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要找到有需求、又愿意花钱的人。直接去找钱,很难找到的。找有需求、又愿意花钱的人,而且能起到带头大哥的作用,这就是所谓逆向思维。

过了一段时日,有人举报辟阳侯与吕太后私通,汉惠帝想下令杀他。吕太后自己不好意思出面为辟阳侯求情,而朝中大臣早就对辟阳侯看不顺眼,没人愿意为他向皇帝求情,辟阳侯眼看命在旦夕,急忙派人向平原君求救。

平原君推辞说:“现在情势对侯爷不利,为避嫌疑,最好不要见面。”

然而平原君却求见惠帝的宠臣闳孺,对他说:“你受惠帝宠爱的原因,天下人都知道。今日辟阳侯若被杀,天下人会认为是你在皇上耳边进谗言。辟阳侯一死,太后一定怨你在心,也会找机会杀你。你何不在皇上面前为辟阳侯脱罪,皇上要是能听你的话而留辟阳侯一命,太后一定非常高兴。日后你岂不是得到皇上、太后二人的宠爱,你所享的荣华显贵更要胜过今日不知多少倍呀?”

闳孺担心得罪太后,于是就依平原君所说游说惠帝,惠帝果然释放辟阳侯。

当辟阳侯想见平原君被拒时,以为平原君背弃自己,非常生气,等到出狱后,对平原君的计谋大为佩服。

吕太后驾崩后,大臣大肆诛杀吕姓诸侯,辟阳侯和吕姓诸侯往来密切,没有被杀,不得不归功陆贾和平原君的计谋。

逆向思维为何常常能导致成功(到底什么是逆向思维)(3)

平原君拒绝见辟阳侯,原因很简单,一旦见面,再去说情,整个长安都知道平原君收了辟阳侯好处、二人是朋党;不但救不了辟阳侯,还会把自己搭进去,于事无补。

平原君三言两语跟汉惠帝的宠臣闳孺说明了利害关系——与其依仗着皇帝、得罪太后然后被弄死,不如同时讨好皇帝跟太后,这样福泽绵长。

明眼人都明白,皇帝要杀辟阳侯,只是为了面子。他小时候在老家沛县中阳里亲眼看见他妈吕雉跟辟阳侯私通,他都忍了那么多年,为什么现在要杀辟阳侯?

因为有人举报,把这事儿捅开了,皇帝没面子。因此,杀不杀辟阳侯,跟法律没关系,这事儿也不犯法,顶多是私德问题,而且大肆声张有损皇家颜面。

所以,辟阳侯死不死,完全看皇帝心情。皇帝的心情才是这件事的“第一性原则”,也就是核心环节。

皇帝气头一过,肯定也知道此事如果继续大肆声张、并且砍了辟阳侯,那就彻底坐实了太后偷汉子的丑事,有损皇家颜面。而且,他自己的皇帝位置,还被他妈捏在手心里,他妈能放过他?

所以,那个宠臣闳孺肯定也是从这方面去游说皇帝的。这件事,其实说白了,就是各方需求的撮合,最后促成了辟阳侯被释放。

高手就是这么办事的,这就是逆向思维、第一性原则,说不定以后还会发明新概念。新瓶装老酒,靠概念卖货,这就是洗脑术的范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