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始发于 广东科学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1)

在《「如虚如实说」| 能量与能量转化之机械能(二)》一文中我们讲到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1794)发现了物质守恒定律。能量也是守恒的。能量守恒定律又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个定律是由多位科学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才最终发现的(图1)。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2)

图1,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几位科学家

1791年亚历山德罗·伏特(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1827)发明了电池,实现了化学能(化学反应中吸收或者释放的能量)与电能的转换(参见《「如虚如实说」| 伏特:电气文明从他开始》)。

1829年丹麦科学家汉斯·克里斯汀·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发现了电能与磁能的转换(图2)。据说他是在讲课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现象,当时激动得一跤摔下了讲坛。奥斯特还发现了铝元素,并创立了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3)

图2,奥斯特展示他的电磁转化实验

1831年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发现了力与电磁的转换。法拉第的事迹我们将另文介绍。

至此,人们发现了力(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化学能五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首先想到能量能够互相转换的应该是卡诺(Nicolas Léonard Sadi Carnot, 1796—1832)(参见《广东科学中心「如虚如实说」| 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一)》)。他在1827年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当力与热相互转换时,总能量不变。但不久卡诺就逝世了,他的手稿一直到1880年间才被整理发表。而那时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形成。

首先讲述能量守恒思想的是英国女科学家玛丽·萨默维尔(Mary Somerville,1780—1872)。玛丽出生名门,她的父亲曾任英国海军副总司令。玛丽幼年时,她的父亲长期因公在外。9岁那一年,她的父亲回到家中发现玛丽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做加减乘除,于是就把她送到一所私立学校去读了一年书。从此玛丽爱上读书,她自学了音乐、绘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图3)。24岁时她与她的一位表哥成亲。这位表哥是一位海军军官,不愿意玛丽读书。幸好他过了3年就逝世了,还给玛丽留下了一笔财产。玛丽用这笔钱买了一屋子的书,还请了一位数学教授来辅导自己。1811年,她化名投稿,一举夺得嘉奖。不久玛丽与她的另一位表哥结婚。这位表哥是伦敦陆军学校医学部的主任,他十分器重玛丽的才华,鼓励她读书写作。1831年,她发表了著名的“Connexon”(物理科学的联系),这本书非常成功,多次再版,被许多大学用作课本长达50年之久。1833年,她与卡罗琳·赫歇尔(Caroline Herschel,1750—1848)一同成为英国最早授薪的女科学家(卡罗琳·赫歇尔是威廉·赫歇尔的妹妹,参见《广东科学中心「院士说」|解密医学影像技术(三)》)。玛丽虽然没有做到多少实验,但凭着博览群书与深刻思考,首先提出了各种物理能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为了纪念玛丽的杰出贡献,今天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还有一个以她命名的学院“Somerville College”。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4)

图3,玛丽·萨默维尔

1843年,詹姆斯·焦耳和朱利叶斯·冯·迈尔独立地发现了机械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首先提出了热工当量,这一故事我们已经在《「如虚如实说」| 焦耳》一文讲过了。

朱利叶斯·冯·迈尔(Julius von Maye,1814—1878)是一位德国医生。他意识到人是吃植物获得能量的,而植物是从阳光和土壤中获得能量的。能量互相转换,总能量应该不变。但由于迈尔是位医生,他的物理学研究并没有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1858年他听说焦耳提出相同的理论并被认可,非常沮丧。此外他的两个儿子又突然因病去世。他精神崩溃企图自杀,结果摔断了两条腿,并不得不在精神病院住了7年。幸得他提出的能量守恒理论渐渐为学界所接受,1867年他被封为勋爵。其后他继续行医度过余生。

1847年,赫尔曼·冯·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把能量守恒的思想又拓广了一步。他首先确切地描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力的总量是恒定的,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亥姆霍兹是个全才,他26岁凭借能量守恒的研究崭露头角。40年后他65岁时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讲述电能守恒。他还讲述了最小能量的思想:系统的能量越低、越稳定。例如我们把一个珠子放在碗里,滚珠一定会停在碗底,因为那里的势能最低。热能也是如此,温度低的地方分子的动能低,所以热能一定会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凯文勋爵(William Thomson,1824—1907)(参见《「如虚如实说」| 温度四讲之一:温度的测量与标准》)是焦耳的好朋友。他在焦耳的影响下研究热力学。1850年前后他发表了好几篇关于热力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最先使用了“能量(energy)”一词,并确立了能量守恒定律。他还描述了能量转换的效率。他写到热能只会由热处传到冷处,当把一个热的物体放置在较冷的环境中时,热的物体会释放热量慢慢变冷,环境则会吸收热量慢慢变热,直到物体的温度等于环境的温度。同样一个冷的物体放置在较热的环境中,环境会释放热量慢慢变冷,物体则会吸收热量慢慢变热,直到物体与环境的温度相等。热能永远都只会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卡诺循环中的热不能被全部回收(参见《广东科学中心「如虚如实说」| 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一)》),由此可以推证能量转换的效率永远小于100%。这也表明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凯文勋爵还为建立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熵增定律。1850年德国科学家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 1822—1888)不但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而且提出了熵增原理(图4)。熵(entropy)这个词就是他按照希腊文中“转化”一词来造的。他注意到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最终温度会变得一致;两种不同的液体或气体混合在一起最终会完全混合。但混合的方式每每不同,难以确定地描述(例如吸烟者在房间中喷出的烟雾,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他用熵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的程度(degree of disorder)。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例如一个密闭的房间),当系统的状况改变后(例如喷出烟雾),系统就会走向一个新的平衡,取得较高的熵。这就是熵增定律。1870年,克劳修斯组织了一个医疗队参加普法战争,受伤致残。1875年,他的太太因难产逝世。他要独立照顾6个子女,就没能继续再做研究了。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5)

图4,鲁道夫·克劳修斯

克劳修斯说;“宇宙的能量是守恒的,宇宙的熵总是在增加”。不过克劳修斯虽然描述了什么是熵,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计算。因此,不能算是定义了熵增定律。

首先提出用概率论的方法来描述熵值的是玻尔兹曼。路德维希·玻尔兹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1844—1906)生于维也纳。他身材矮胖,聪敏好动,但多愁善感。玻尔兹曼22岁就在维也纳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开始担任教职。他还曾经到德国在亥姆霍兹手下工作过。当时概率论已经渐渐成熟。1871年,玻尔兹曼提出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在每一个方向都是一样的(麦克斯韦尔玻尔兹曼方程),并进而推出了熵的计算方程。理想气体的熵S为: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6)

这是用概率论来解释物理学问题的第一个尝试。一开始时许多人都持反对意见,玻尔兹曼据理力争。但是由于没有实验证明,到最后他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陷入压抑,加上身体不好,终于自杀身亡。后人把这个方程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图5)。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7)

图5,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墓碑

值得一提的是玻尔兹曼常数是在他死后才命名的。这个常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参见《「如虚如实说」| 原子、分子和阿伏伽德罗常数》),要精确地测算十分不易。1901年,德国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Planck,1858—1947,普朗克的事迹将另文介绍)估算为: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8)

2018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图6)测算出的结果为: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9)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10)

图6,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工程师Michael Moldover用了近50年的时间来测算玻尔兹曼常数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很特别的定律,它说明的不是会发生什么,而是不会发生什么。例如放置在室温下的一杯水不会结冰,这是因为液态的水比固态的冰有更大的熵。又例如我们撞倒一个玻璃杯子,我们不知道杯子会摔碎成什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碎了的杯子不可能恢复原状,因为摔碎了的杯子具有更大的熵。此外,由于它的单向性(只增不减),引出了“时间之箭”的概念。许多科普文章和书籍(如霍金的《时间简史》)把它作为宇宙学和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另文予以介绍。

另外,熵的概念还被应用到电讯系统中,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参见《「如虚如实说」| 编码与信息》)。不过,电讯系统的熵与热力学的熵不同。

热力学的第三定律是对第二定律的一个补充:热力学系统的熵在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趋于定值;对于完整晶体,这个定值为零。这个定律是由德国科学家瓦尔特·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1864—1941)提出的。能斯特曾经师从玻尔兹曼。他在物理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两方面都成就斐然。他首先提出了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理论。电动势是电荷运动的趋势,是电荷得以克服电阻的阻力在闭合的电路中流动的势能,单位为伏特。接着他还揭示了腐蚀实际上是一个电离的过程。据此他荣获诺贝尔奖。在工程应用方面他发明了白炽灯和电子琴(图7)。他还是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一位学生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我们在《「如虚如实说」| 温度四讲之一:温度的测量与标准》一文中讲到绝对零度,此时系统中的分子运动完全停止,所以熵为零。热力学第三定律意味着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当一个系统越接近绝对零度,从这个系统中进一步提取能量就越困难。2021年科学家们得到的最低温度为为: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11)

能量守恒定律与阴阳平衡(如虚如实说能量与能量转换之热能)(12)

图7,瓦尔特·能斯特和他的电子琴

热力学第零定律来得最晚。1939年英国物理学家拉尔夫·福勒勋爵(Sir Ralph Howard Fowler,1889—1944)提出了这个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均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此两个系统也必互相处于热平衡。福勒在剑桥大学毕业,是约瑟夫·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参见《广东科学中心「院士说」 | 物质的成分、质谱和色谱》)的女婿。像汤姆逊一样,福勒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及教育家。他有三位学生获得了诺贝尔奖,14位学生入选为英国皇家协会院士。福勒是学数学的,后来转向研究物理学。他觉得热力学的三个定律不够完备,所以提出了热力学的第零定律。它相当于数学中的交换律,也为温度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福勒认为这个定律这是最基本的,所以把它叫做第零定律,而不是第四定律。

热力学的这四个定律涵括所有热力学系统,包括蒸汽机、内燃机、冰箱、空调,也包括生物的新陈代谢、地区的天气变化、全球的气候变暖。


撰文:杜如虚(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排版&编辑 | Mosh魔时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供学习参考。

前文:

「如虚如实说」| 能量与能量转换之机械能(一)

「如虚如实说」| 能量与能量转化之机械能(二)

课后提问:请问在室温下的一杯水会变热沸腾吗?

回答:不会,因为气态的熵比固体的熵要大,水杯附近的空气分子会四散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