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监测;②协助诊断其他系统疾病;③安全用药监测;④中毒与职业病防护;⑤健康状况评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尿红细胞形态正常有蛋白尿?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尿红细胞形态正常有蛋白尿(如何看尿常规检查)

尿红细胞形态正常有蛋白尿

尿液检验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监测;②协助诊断其他系统疾病;③安全用药监测;④中毒与职业病防护;⑤健康状况评估。

大家好,我是刘药师。关爱家人,请先点赞,再关注我们吧。

在今日头条搜索框输入“刘药师自媒体”可以找到我们哦!

一、尿液酸碱度

1.参考区间:随机尿pH最大为4.6~8.0;晨尿多数在5.5~6.5,平均pH为6.0。

2.临床意义:病理性变化:

(1)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低血钾性碱中毒(肾小管分泌H 增强),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等。

(2)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分泌H 能力减弱)、泌尿系统感染等。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酸化或碱化尿液,可增加某些盐类物质的排泄率,预防泌尿系统结石,还可帮助解毒或药物排泄。


二、尿比重

1.参考区间:成年人:晨尿>1.020,随机尿为1.003~1.030;婴、幼儿尿比重偏低。

2.临床意义:

比重增高 :见于脱水、周围循环系统衰竭、糖尿病、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性肾炎,使用造影剂等。大量出汗后比重也可增高。

比重降低 : 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低蛋白血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崩症、大量饮水等。若尿比重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接近肾小球中的初始血浆滤液比重,称为等渗尿,提示肾实质损害严重。


三、尿蛋白

正常情况下,血浆流经肾小球时,相对分子质量在7万以上的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容易通过。滤到原尿中的蛋白质绝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用一般化学定性的方法不能测出。

1.参考区间

尿蛋白:阴性。

2.病理性蛋白尿:

某些炎症、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红斑狼疮性肾炎等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重金属、中药关木通、马兜铃等造成肾损害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四、尿隐血

当尿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少时,肉眼观察不出尿液颜色变化,但化学定性为阳性,称为尿隐血(OBT)。

1.参考区间

尿胆红素:阴性。


五、尿沉渣白细胞

尿中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偶尔见到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肾移植术后患者尿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

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①泌尿系统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②生殖系统炎症,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前列腺炎等,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及黏液丝。因生殖道分泌物进入尿液所致;③肾移植排异反应,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④肾结核及肿瘤。


六、尿沉渣管型

管型是尿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聚形成白圆柱体。

管型的临床意义尤为重要。当管型大量出现,特别是病理管型(如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出现时,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七、尿沉渣结晶

尿中结晶的析出,与形成该结晶物质的浓度、溶解度及尿液的pH、温度、胶体物质浓度等因素有关。可分为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及药物性结晶。

病理性结晶

指出现于某些病理状况下的结晶。如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见于组织大量坏死性疾病;胱氨酸结晶起因于蛋白质代谢障碍,尿酸结晶见于痛风。大量出现是尿路结石的征兆。


八、尿葡萄糖

生理情况下,尽管肾小球滤过液的葡萄糖(Glu)浓度几乎与血浆相同,但在肾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主动重吸收,尿液中仅有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当血浆葡萄糖含量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88mmol/L)或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下降时,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糖尿。

(一)参考区间

空腹尿液及餐后2h尿:阴性。

(二)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

(1)糖尿病性糖尿:由于患者胰岛素水平降低或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葡萄糖储存、利用障碍,引起高血糖超过肾糖阈所致。当患者应用降糖药或控制饮食使血糖恢复正常时,尿糖可暂时转阴。

因此,尿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也可指导临床医生用药。然而当并发肾损害时,将造成患者肾糖阈升高,又表现为血糖升高与尿糖阳性程度不平行的特征。此时,必须依据血糖水平及糖耐量检查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正常,但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功能减退,即肾糖阈降低所致的糖尿,也称为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妊娠晚期,尿中可出现葡萄糖,与糖尿病鉴别的要点是血糖耐量正常。


九、尿胆红素

由于血中非结合胆红素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而结合胆红素水平很低,故尿中胆红素定性阴性。

尿胆红素:阴性。

2.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阳性见于以下情况:

1.肝细胞性黄疸 如黄疸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毛细胆管阻塞使结合胆红素随胆汁分泌受阻,逆流入血,从尿中排出。

2.阻塞性黄疸 如肝内胆汁淤积和胆管占位性病变。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由肝及胆管逆流入血,从尿中排出。

3.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为一组综合征,是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缺陷所致的黄疸。

十、尿酮体

酮体(KET)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

(一)参考区间

1.尿酮体:阴性。

2.临床意义

尿酮体阳性见于: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尿是糖尿病性昏迷的前期指标,多伴有高血糖和糖尿。

2.其他情况, 如饥饿、过分节食、剧烈呕吐或腹泻、全身麻醉、长时间空腹运动及寒冷刺激等尿酮体也可阳性;妊娠妇女可因严重妊娠反应、剧烈呕吐、重症子痈出现酮尿;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也可出现酮尿。

大家好,我是刘药师。关爱家人,请先点赞,再关注我们吧。

在今日头条搜索框输入“刘药师自媒体”可以找到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