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工人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扶贫车间对茶叶鲜叶进行摊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秭归县九畹溪镇蔡家坡丝棉茶基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秭归县九畹溪镇蔡家坡丝棉茶基地(湖北秭归九畹丝绵茶打造数字产业链)

秭归县九畹溪镇蔡家坡丝棉茶基地

4月25日,工人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扶贫车间对茶叶鲜叶进行摊凉。

新华网武汉4月26日电(郑家裕 向红梅 聂爽)暮春4月,湖北秭归县九畹溪镇九畹丝绵茶的万亩种植基地郁郁葱葱,茶农正在田间忙碌。厂房内机器轰鸣,四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从春茶开园到现在,公司近百名员工分两班24小时在线生产。超负荷生产‘烧’坏了3台理条机、2台电机、1台电热风炉,公司又投资15万元增加了3台制茶设备。”“九畹丝绵茶”品牌创始人、公司总经理龚万祥介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大多数企业面临着销售难题,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为何能迎“疫”而上,红红火火?“这批订单来自国家扶贫‘832平台’、国网扶贫平台。”在打包车间,龚万祥指着一沓厚厚的订单说。今年3月以来,国家进一步制定专项支持政策,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助力为“鄂”拼单,线上订单数量激增。

疫情期间,该公司抓住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新推出两款小包装袋泡茶,价廉物美,迎合了消费者尝鲜的心理,受到欢迎。据公司财务部统计显示,从3月中旬开园复工,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

以战“疫”为契机,公司认识到数字经济的潜力,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经营模式变革。主动对接物流企业,畅通外销渠道;主动对接电商平台,推动线上销售。“云直播”推销产品,“云签约”洽谈业务,“云品控”保障质量,“云培训”进行指导,数字化开始向设计、生产、经营、服务等各个环节渗透。

“虽然线下销售恢复迟缓,但借助‘832’、社会扶贫网、国网慧农帮、爱如电等多个网销平台,我们共接到线上订单1万多起,是去年同期的9倍多。”公司营销部经理龚颖年感慨,“互联网让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但求快更要求稳,为保障每一杯茶汤的品质,公司从田间地头开始,从鲜叶进入车间到产品出厂,严格把关,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通过“云端”对外展示。

“5斤200块钱。”26日当天,峡口村村民李邦汉收到今年第8笔鲜叶款,今年春季靠卖鲜叶的他已收入4000多元。

现年70多岁的李邦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与儿子都因病无法劳作,收入全靠几亩茶田。作为秭归县“扶贫车间”之一,九畹丝绵茶公司探索出“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全力打造脱贫产业,辐射周边8个村3000多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0多户,仅峡口村就有186户贫困户由公司直接帮扶。

“合作社每年进行免费种养培训,茶叶长得好,今年虽然有疫情,但价格不降,收入增加了。”李邦汉说。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开园至今,茶农均收入60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除开卖鲜叶,还有务工收入。接单、分单、包装、打包、发货……线上业务催生出许多新职位,业务量的增长需要的制茶工也更多,更多当地茶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贫困户王继刚过去一直在外打工,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出受限,被优先安排到公司上班,作为学徒工,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多元的工资。

“打造数字产业链,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就是九畹丝绵茶化危为机的秘诀。还要感恩全国人民对湖北农产品的支援,帮助我们度过难关。”龚万祥说。

4月25日,工人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扶贫车间包装新茶。

4月25日,工人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扶贫车间对制作的新茶进行筛选。

4月25日,工人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扶贫车间对制作的新茶进行筛选。

4月25日,工人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扶贫车间对制作的新茶进行筛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