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客栈。

有客栈的地方,就有店小二的那句——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好(客官打尖还是住店)(1)

住店好懂,打尖又是什么呢?

不用翻字典你大概也能猜到,既然是跟「住店」相对的,那「打尖」多半是不住店的、休息一下了,搞不好还要吃个饭什么的。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好(客官打尖还是住店)(2)

「投店而饭」怎么就叫「打尖」了呢?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啊!这个问题,其实清代人就注意到了。清代的福格在《听雨丛谈》中就推理说:

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这火绒火石火镰刀,就是过去的打火三件套。用的时候,火镰与火石相互击打,蹦出火星,点燃火绒,然后就可以生火了——这么一看的话,「打火」这个词其实还是怪形象的。

过去到客栈休息,当然一般是个吃个饭什么的。据说早期的许多客栈,甚至连厨子都没有,客人投店后还得自己去厨房生火做饭,做饭当然就要「打火」了。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好(客官打尖还是住店)(3)

用「打火」来指代做饭,其实也是汉语里常用的套路。就跟用「下地」指去地里干活一个用法。

而且按照有些专家的说法,「打尖」(或者「打火」)似乎不分正午晚上,只要是停的时间不长,都可以叫「打尖」,针对「打尖」,客栈提供的主要是一种让人做饭的临时性服务;「住店」则包括住宿和饮食,服务就全面多了。当然也贵多了!

那「打火」怎么又成了「打尖」呢?

因为过去的房子一般是木质的,最怕火了啊!你要是一来了客人,就嚷着「打火」,估计店家心里还是蛮慌的。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好(客官打尖还是住店)(4)

当然说起来,古代人对火一直也都是很敬畏的,一般也不怎么主动提到火,连失火都变着花样说成“走水”、“失慎”之类的。

所以「打火」演变成「打尖」,本质上也无非就是为了讨个口彩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