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塾·编者按:紧接上篇,本期刊出《揭秘李小龙截拳道科学进化之路》下篇。
通过文中李小龙宗师对于传武的犀利批判,
通过文中李小龙对于现代格斗体能和实战技能的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解析,
我们继续探索李小龙从传统武术中解放出来的截拳道科学进化之道。
解放思想,针砭时弊,呼吁改革:李小龙早在半个世纪前单枪匹马挑战世界传统武术
· 节选自《李小龙:无与伦比的格斗家》 原作者:美国《黑带》杂志原总编 水户上原
· 中文翻译:为道塾翻译组 周靖昆 译校:朱建华
1960年代中,李小龙在海边练习太极拳。李小龙不认可太极实战功能,但研究太极的松柔训练原理及其应用
纯粹从实战的角度看,
李小龙认为最不靠谱的武术是太极拳。
“对我来说,太极拳真的只是一种锻炼用的体操运动。
它永远不应该被称为武术的一部分,
因为它没法应用于实战。
当然,太极拳师会说他们可以用太极招式御敌。
但当你问他们平时慢腾腾的训练,
格斗时如何快速移动时,
他们则会告诉你,
‘当情况发生时,我自然而然地就能快起来!’”
“按他们的说法,
即使他们平时不以最快速度练习爆发性的击打或踢击,
真正要动武时,
他们也能做到出招快如闪电。
如果这是真的,
那么世界级的顶尖短跑运动员应该在日常训练中慢跑。
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因为他们认得清现实情况跟想当然完全是两码事啊。
如果你想跑得快,你就必须通过快跑来不断练习和发展快速奔跑能力
为了成为一名顶尖的短跑运动员,
你必须在日常训练中坚持冲刺短跑,
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
我们所做的每一种运动的训练原理都是如此:
游泳、拳击、滑冰,甚至武术,
概莫能外。”
李小龙还认为,
除非始终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否则没有人能在实战中达到巅峰状态。
“如果你进入擂台,而又不在状态,
你可能连第一回合都坚持不下来,
耐力耗尽带来的疲惫感会吞没你。
到了第二、第三回合,
即便是技术低劣的对手也能打败你。
身体状况不佳的运动员很难在拳台上有上乘发挥。
实际上,他会变得很容易受伤,
尤其是在接触性的对抗类运动中。
他会因此失去对身体的掌控
——这是一个人筋疲力尽时的非自然状态。
此时,你根本没法正确的出拳或踢腿,
你甚至无法脱离对手并与对手保持安全距离。
跳绳、跑步、骑固定架自行车等,李小龙当年特别重视高强度的心血管耐力训练
李小龙还常常调侃那些“胖师傅们”。
“只有在武术行业,”
他冷笑着说:
“一个不入流的所谓师傅,
也能摇身一变伪装成大师,并能蒙混过关。
不知何故,他们可以一直蒙蔽学生们,有时长达数年。
究竟是徒弟太笨,还是师傅过于聪明呢?”
李小龙继续说:“每当我听到谁对某位师傅赞不绝口,
说他特别厉害时,
我马上就会问他,那位师傅究竟在哪方面如此出色?”
“通常那人会说,
那位师傅懂得很多技术,了解东方哲学,能打漂亮的套路。
这时我会问:
‘你看见过他踢重沙袋吗? 你见过他打实战吗?’
大多数情况下,我听到的回答都是
‘不,还真没有’。”
全接触实战对抗,在有压力的实战中培养实战能力,是截拳道最重要的训练手段
李小龙进行重沙袋肘击发力训练。李小龙能以轻量级体重,打出重量级的霹雳重拳,取决于他的科学训练
李小龙重申,只有在武术领域,
一个人伪装成大师也不需要证明自己,
在其他任何运动领域,
专家们都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打实的专业实力的展示来证明自己。
“无论是在什么行业领域中,
一个专家不能展示出专业方面的实力,很快就会露出马脚。
一个游泳健将游泳应似水中蛟龙,
马拉松运动员必须能跑很长的距离,
跳高运动员必须能跳得很高。
但只有在武术方面,
一个所谓的大师不需要证明他的实战能力。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口若悬河,
再加上能摆出几个炫酷的姿势。”
李小龙继续“武林打假”,
辛辣批判那些害群之马。
因为他注意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胖
——如果一个跳高运动员有一个肥胖的身体,
如果一个游泳运动员或短跑运动员也是那样的身材,
人们会笑话他们。
但人们却不会去怀疑和笑话一个身材臃肿的武师,
岂不谬哉?
“唯一需要脂肪的运动员是那些相扑选手,”
李小龙大笑起来,
“武术家需要的是速度和灵活性,
除非你拥有轻盈的步法,
否则你无法拥有它们。”
在配音间、在拍摄现场工作过程中、在自家练功房、后院,李小龙已完全将练功生活化,随时都在强化他的柔韧性
除了耐力,李小龙认为所有流派的武术家,
甚至所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
都应该拥有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身体。
他相信,
只有拥有良好的关节韧带、肌腱、肌肉柔韧性,
你才有可能在格斗方面出类拔萃。
“所谓好腿不过腰。
我不认为你应该在现实街斗的情况下起腿高过腰部,
但当机会来临时你也必须抓住。
1973年,《龙争虎斗》拍摄期间,李小龙在交流指导约翰·萨克逊,实操讲演截拳道低位侧踢阻截拳击
李小龙亲自演示截拳道自卫术。在真实的街头格斗中,低位针对胫/膝关节的踢击是截拳道的首选
李小龙亲自演示截拳道自卫术。在真实的街头格斗中,低位针对胫/膝关节的踢击是截拳道的首选
例如,你的对手知道你不擅长高腿法,
他就只会专注提防你的拳打和低踢。
如果此时你突然寻机起高腿爆头,
就能收获奇效。
我很高兴自己也精通高踢,
因为那些高踢在电影中看起来非常潇洒华丽,
观众们都喜欢看。”
李小龙原地起高腿直取前NBA巨星“天勾”贾巴尔的头部。贾巴尔身高2.18米,是李小龙后院私教弟子之一
为满足功夫电影艺术化表现需要,李小龙在电影中大量启用高腿。图为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高位勾踢空手道冠
当机会来临,李小龙毫不犹豫高位侧踢,一踢封喉
李小龙截拳道变线踢法:虚取低位,实踢高位目标,一气呵成,防不胜防
“良好的柔韧性也有助于脚下移动。柔韧性越好,移动越平稳流畅。
柔韧而富有弹性的肌肉不会对你的步法、身法和动作造成阻碍,
反之僵硬的肌肉则会减慢你的速度。
你注意到那些肌肉过分发达的笨重家伙们的动作了吗?
武术家的体格应该更像游泳运动员,
身体肌肉发达同时匀称协调。
你不能因为背阔肌过于宽厚而影响到手臂动作。
我在一些武术家那里发现过这样的现象,
他们的太阳神经丛要害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因为过于发达的肌肉阻碍了他们的防御动作有效的保护该目标。”
强调格斗功能,绝无多余赘肉,体态匀称、极低体脂率,这是半个世纪前李小龙的世界级体格展示
什么是现代职业格斗家的体格?李小龙的体格就是。李小龙是现代搏击界普遍开始重视选手体格塑造的首位科学启
李小龙功夫电影的观众,
无不感叹他的肌肉发达,体格强壮,但同时又非常灵活和敏捷。
是的,李小龙的确进行了系统的负重力量训练,
但他也采用了其他一些器材来配合科学的交叉性训练,
诸如蹦床、多种不同类型的沙袋,
以及由他的学生们制作的一种新型的拉伸器材。
1973年,李小龙书房一角
1973年,李小龙练功房中的多功能组合力量训练器械。左边为李小龙进行有氧训练的固定架自行车
生活状态中的李小龙,单手挺举
李小龙的交叉训练充满创意。图为李小龙在洛杉矶自家后院进行蹦床训练。发展平衡感、协调能力,飞踢空中造型
即使是做负重力量训练,
李小龙也没有照搬举重运动员或健美运动员的传统方式进行练习,
他发展出了自己的功夫健身训练方式。
举个例子,为了通过反向卷曲杠铃来发展前臂,
他在杠铃杆上裹了一层厚厚的海绵,此种加难式训练倍增了他的抓握力量。
就依靠类似的创新训练方法,他锻造出一双铁臂。
李小龙采用自己创意设计,弟子制作的前臂训练器进行专项辅助训练
李小龙的一双铁臂,对于增强李小龙的擒摔、锁制、封打技术运用以及强化拳头发力/受力能力,均有特效
李小龙善于从不同对抗性运动项目中借鉴原理或技巧,
并巧妙地融入到他独创的截拳道中。
他绝对是个敏锐而又富于智慧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例如,他的截拳道很好的借鉴融合了欧洲剑客们的击剑站姿,
以及隐蔽出击的动作原理。
为什么呢?
因为他注意到他们在前进和撤退时的移动速度,
比空手道或功夫练习者要快得多。
在研究他们身体姿势和动作的同时,
他还学会了击剑家们手部的敏捷动作。
最后,他发现剑客们出剑的动作并非本身真的快若闪电,
视觉上仿佛来不及反应的快速,
主要有赖于他们的手部出剑动作毫无预兆。
无数次反复试验之后,
李小龙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截拳道警戒式。
像欧洲的剑客们一样,
他采用了一个非传统的格斗站姿,
并很快将其与自己的格斗技战术体系相匹配。
李小龙早期振藩功夫摆桩
李小龙中期振藩功夫(振藩拳道)摆桩
美式踢拳之父、李小龙后院私教弟子乔·刘易斯演示的截拳道警戒式。击剑、拳击、咏春三合一的科学格斗式
李小龙攻守相济、松活自在的截拳道警戒式
为了从警戒式发出无预动,不暴露任何攻击意图的出拳,
李小龙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试验这个新的技术动作,
直到最终掌握了它。
李小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简单直接的无影拳法,直到没有人能够挡住他的简单一拳
1973年的一次切磋。美国空手道冠军鲍勃·沃尔在李小龙的隐蔽快攻之下,根本来不及反应和招架
但李小龙并不满足于此,
他还想更进一步。
他必须让自己出手速度也快上加快。
为此,他将一块有韧性的长条皮革竖向固定起来,
制作了一款专门的训练靶,
然后,他开始每天尽可能松快地用标指进行速度性戳击练习。
站在长条形皮革靶面前,李小龙反复精炼快速的标指,以发展更快的动作速度
意大利罗马,李小龙趁《猛龙过江》拍摄收工休息时间,空击练习标指攻击速度
1967年左右,李小龙利用立体式弹性桩靶练习快速标指技术。标指技术是截拳道非擂台武技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每天稍有闲暇,
他都会用空击方式练习隐蔽快拳,
以作为辅助训练。
很快,李小龙的这一番付出就初见成效,
他的出拳动作如此突然,如此之快,
以致于即使对方有所准备,
李小龙也能轻易突破他的防御圈。
李小龙信心十足,
开始在各类大型空手道比赛中担任嘉宾进行技术展示。
他会在现场随机寻找志愿者来配合演示,
但主动上场的通常都不是顶级武术家。
冠军选手们不敢登场,
因为他们深知自己与李小龙无法匹敌。
1967年,李小龙在国际空手道大赛上演示突破阻截的无影手法。志愿者是空手道冠军,他挡不住李小龙的快打
时光荏苒,从来不安于现状,不自我设限的完美主义者李小龙,
又开始做进一步的武术科学实验,
探索规律,实证求真。
一天,他让一个学生站在他面前来格挡他指定目标的出拳。
此时,他不再只是练习非电报(non-telegraphy)出拳,
而是开始借助内在的心法意念(心理图像/精神意向/心理表征mental image)来出拳。
他出拳时仅仅将意念若有似无地聚焦于两点——他的拳头和他要攻击的目标——之上,
同时尝试着放空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关注。
这个以意领拳的训练方法卓有成效,
李小龙的出拳更加随意自然,
更加迅雷不及掩耳,
即使一个人提前预知他的攻击方式,
也根本无法抵挡。
截拳道前手直拳,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中坚骨干拳法,也是截拳道中速度与力量兼备的快速鞭打拳法
至此,多数人会开始自满,但李小龙不在此列。
当他看到一些学生试图通过观察自己的动作节奏,
预知他的出拳意图时,
他就开始转而采用截拳道技法,
实践从经典拳击教科书中学到的一种战术原理和技巧。
“知拍任君斗”!
他曾介绍说这个战术性技巧叫做“破坏节奏”(无规则节奏,broken rhythm)。
不同于其他人常见的出拳韵律,
李小龙开始练习无规则节奏的出拳。
经过一段时间精炼,他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变奏出拳技巧,
且应用得流畅自如,
而观察者们却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微妙变化。
同样的技巧,
当别人做起来就相形见绌,
显得十分刻意做作。
(全文完)
为道塾之李小龙微语录,请结合上文思考和实践
1960年代初,美国华盛顿湖畔,禅修中的李小龙
为道塾·译后记:
近两年来,中国传统武术摊上了大事。
一些所谓的传武打假人和部分盲目附和的网民们,在网络上极尽能事的否定中国传武,且加以各种羞辱,甚至还将此种中国传武羞辱秀出口到国外供外国人围观、鄙视,不能不说,这是当下中国传统武术人的集体悲哀,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史上的一大污点。
真正的中国传武大家当然不屑于和那些网红小丑们共舞,但仍有一小撮毫无自知之明,或完全不入流或假冒的传武人,在这网络审丑的时代,乘势而上,争做无底线网红,与各种无良自媒体利益勾连,不断上演一场场丑态百出的群魔乱舞活剧。
传武应不应该被打假,应不应该被批判?
在这一点上,为道塾的观点和大家是一致的,对于那些传武骗子,对于那些传武乱象,当然且必须要打假,对于那些传武的积弊,当然也必须要毫不留情的批判。
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打假,如何去批判,
以及打假、批判之后,我们又当如何?
当下有多少人假“传武打假”或“为传武正名”名义,行追名逐利之实!这些人其实毫不关心传武如何浴火重生,如何得到真正发展,他们对于传武只有毫无建设性的破坏、攻击或更多的献丑,然后忙着各自收割名利流量,给传武留下一地鸡毛。
难道其他国家的传武没有假吗?事实不乏其例。
比如前些年曾经轰动一时的日本柳龙拳之流,但,日本武术界以及日本的拳迷们,绝对没有因为传武出了个柳龙拳,就开始全面的羞辱传武,打击传武,进而全面否定传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存在的意义。
他们就事论事的批判,但他们仍然认可和尊重本国的传武,他们的传武与现代搏击术和谐共存,各美其美。这就是区别。
事实上,李小龙早在半个世纪前就为我们做了最佳的传武打假,传武批判的建设性示范。
可以说,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影响世界武坛的传统武术打假人、批判者,正是李小龙!
可以说,史上首位推动传武现代化、科学化、实战化成功转型的世界级武术思想解放者、革新者,也是李小龙!
上世纪六十年代,传武在世界武坛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李小龙第一个站出来,站在世界武坛的主流平台上——诸如在美国举办的各类国际空手道大赛上,在美国出版的世界级武术刊物《黑带》杂志系列专访中直接发声,直截了当的犀利抨击当年流行的中外各种传统武术(空手道、中国武术等)毫无进步性,严重缺乏实战功能,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那个年代,武术传统迷信蒙昧未开,现代搏击术局部萌芽,互联网更不存在,
李小龙完全是单枪匹马挑战传武的铜墙铁壁。
如柏拉图“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中的光明见证者一样,李小龙很快遭遇到传武人士和传武组织的集体抵制甚至诋毁。
1960年代后期,原本在美国武坛如日中天的李小龙,也因此在美国武坛主流受到空前孤立和排斥,这最终也成为李小龙下定决心回到香港拍摄电影,以通过影视媒体,面向全世界继续进行先进武学思想布道的原因之一。
1971年,李小龙在美国《黑带》杂志上公开发表封面文章——《从传统空手道中解放出来》,警告传统武术人“你们正在变成机器!”雄文一出,一石激起千尺浪,各种正面负面的激烈争论之余,震醒了世界各地无数传武人。
此时,李小龙虽然已在香港投身影视事业且再次创出惊人成就,但他不管是在武术界,还是在影视界,终究所有作为全部都是为了弘扬武术,传播先进武学理念。此时,李小龙仍然是美国武坛以及通过美国武坛影响世界武坛的传武批判意见领袖,促进传武时代改革的急先锋。
七十年代初,李小龙通过功夫电影掀起全球功夫热,令无论传武还是现代搏击,从小众文化领域,一变进入到大众文化领域,为武术的大众化、市场化传播和发展打下必须基础。1975年左右,《黑带》杂志公开出版《截拳道之道》等一系列李小龙专著,一纸风行,更是让李小龙的武学思想解放效应呈几何级数的倍增放大,进而形成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今不绝的,由李小龙发起并推动的世界武坛思想解放效应,及传武现代化革新的世界性风潮。
一旦思想获得解放,完全摆脱了传武束缚的各国武术家们迸发出来的自是无尽的创造力,这正是无论传武(如空手道、跆拳道等),还是现代自由搏击、MMA形成今日繁荣局面的不可忽视,不可绕开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基础。
当年曾经被传武保守一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小龙武学思想,如今早已成为现代武术发展的常识,而当现在的一小撮网络喷子们,拿着这些常识猛烈批判李小龙只是一个咏春传武人,思想落后时代的时候,不知道这是谁在开谁的玩笑?!
本身来自传武的李小龙,对于传武,爱之深,恨之切。
可以说,截拳道,正是在李小龙对于自身所学传统武术实战功能的大胆质疑,严厉批判以及深刻反思中,以科学实战为目标导向,对传统武术进行彻底的现代化科学改造之后的伟大创造成果。
当年,李小龙不仅批判传武,同时更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为全世界的传武人指明了发展方向。他在破的同时,真正做到了为传武的现代发展立功、立言、立精神!
当然,唯一遗憾的是,当年世界上很多传武人因为李小龙的批判警醒了,但是半个世纪之后,还有很多传武人依然睡着,或者装睡着。
因此,我们对于造成中国传武当下窘境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就不难理解。
当下喧嚣的中国传武打假始于一场网络上的对骂挑战闹剧,
看似无意和偶然,但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
中国传武人当深思。
是忍辱固执,
还是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问题。
为道塾说 | 格斗家李小龙!没有打过比赛,所以没有实战能力?
以事实还原历史!请关注为道塾头条号,关注更多李小龙和截拳道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