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见是一种缘分,若是喜欢请关注花煜寒哦)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

花煜寒|文

诚然,即便是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也还是需要对人物与事件进行一定的改编。

这样做不仅能增加剧中人物与故事的冲突与戏剧性,也能规避许多不适合搬上银幕的内容。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2)

但这种改编,其实对编剧来说是很有压力的。

因为不仅对其编剧功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还要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与时间概念才行。

如果某些地方一旦出现逻辑上的错误,便很容易让观众心生疑窦,对剧中故事的逻辑性与真实性产生疑问。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3)

比如说:《尚食》中对于朱高炽皇后张氏生病这段历史的改编。

虽然通过对这段故事改编,不仅展现出盛寅太医的医术之高明,也引出了皇太子朱瞻基对此人的信任。

同时也体现出姚子衿借由药膳更了解药材的结果,当然也旁敲侧击地预示着太医院那群太医,如果不是“庸医”就是与郭贵妃或游一帆有所勾连。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4)

这样的一段剧情,放在朱高炽登基之后来展现,确实为《尚食》增加了无数的戏剧冲突与不确定性。

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改编,但也可能是一个“很不符合逻辑”的改编。

因为这样一段故事在历史文献中是有着明确记载的,同时也因为有了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这个时间点的存在,让我们对张皇后的年龄也有了计算依据。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5)

首先,让我们确定一下诚孝昭皇后当时的年纪。

明仁宗朱高炽是在永乐二十二年继承朱棣的皇位,而诚孝昭皇后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出生的。

由此可以计算出《尚食》中张皇后生病时的年纪应该是45岁。

作为一个45岁的女人,无论你是普通百姓还是贵为皇后,即便是在今时今日也算得上是高龄产妇了。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6)

而这样一个年龄,正是大多数女性更年期开始出现的早期年纪。

虽然说更年期的女性还是有很大几率会怀孕,而且这段时间可能长达7-14年之久。

但对于一个已经育有三子一女的皇后,自己的丈夫此时又独宠郭贵妃的皇后,她能够再次怀孕的几率又有多高呢?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7)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找到历史资料中所记载的相关内容。

在《明史》中关于盛寅其人的传记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仁宗在东宫时,妃张氏经期不至者十月,众医以妊身贺。寅独谓不然,出言病状。妃遥闻之曰:‘医言甚当,有此人何不令早视我。’及疏方,乃破血剂。东宫怒,不用。数日病益甚,命寅再视,疏方如前。妃令进药,而东宫虑堕胎,械寅以待。已而血大下,病旋愈。当寅之被系也,阖门惶怖曰:‘是殆磔死。’既三日,红仗前导还邸舍,赏赐甚厚。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8)

由此可见《尚食》中有关于张皇后的这段病情并非虚构,而是有真实历史可寻的。

但《尚食》却将这段张氏为东宫太子妃的历史,放到了她被封为皇后时才讲述出来。

虽然在这段历史中并没有说明张氏生病的具体时间,但至少在她还是太子妃时,更有机会与还没登基坐殿的朱高炽行房。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9)

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张氏年经足够年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太医院误诊找到说词。

毕竟当一个还远没有到更年期的女性出现滑脉之时,大多数的大夫都会认为是有喜事吧。

而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体现出盛寅其人医术的高明之处。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0)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借由皇后生病这件事,引出来的一些药名与药方。

首先是盛太医初期开给尚食局的药膳,要用郁李仁制作“郁李仁粥”。

在《珍珠囊》与《本草再新》中有关的描述称其功能:破血润燥、行水下气、破血消肿等

这味中药性平、味辛,所以在张皇后病症并不严重之时使用并无不妥之处。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1)

只是稍有疑惑之处是,朱瞻基带着姚子衿去“仁安堂”找“长毛蚶”的这一出戏码。

所谓“长毛蚶”应该指的就是“毛蚶”,也就是俗称的:毛蛤、麻蛤、麻蚶、瓦楞子。

而这样一种海产品,本身在入药之时是有区别的,因为他的肉质与外壳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药材。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2)

毛蚶其肉入药是为“蚶”,其壳入药是为“瓦楞子”。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蚶”的确有“补气养血、下痢脓血”的功效。

但这一味中药对于《尚食》中张皇后的病来说,效果委实有限。

而瓦楞子在中医中有消顽痰、散郁结的功效,所以可以用来医治症瘕痞块、化瘀散结

所谓“症瘕”:是为腹中有结块的病,坚硬不可移动﹐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3)

而之所以会出现症瘕,以张皇后所体现出的病症来看,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可能:

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房事不节,或外邪侵袭,凝滞气血,或暴怒伤肝,气逆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使瘀血留滞,瘀血内停,渐积成瘕。

这些可能性,也从侧面印证了此事件确实应该发生在张皇后还是太子妃之时。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4)

从“毛蚶”与“瓦楞子”的功效来看,《尚食》中姚子衿与朱瞻基寻找“长毛蚶”的情节,应该改成寻找“瓦楞子”才对。

而这种药材因为外形奇特,所以并不需要略懂中医药理的姚子衿出马。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尚食》才将这两味出身同一海产的药材,给“狸猫换太子”了吧。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5)

当然,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却并不妨碍笔者对于《尚食》的肯定。

除了那一道道真材实料的美食之外,《尚食》中的服化道制作之精美也让人咋舌。

还有在人物台词上的引经据典也非常出彩,而且句句有史可寻、有证可考。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6)

而在这样一部精益求精的《尚食》中寻找“小失误”或“小破绽”,也成了笔者在观剧时的一种乐趣。

我不仅欣赏到了剧中人物的精彩表演,还在不断研究剧情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与学习到了明朝的历史。

从中我看到了那段历史的辉煌与黯淡,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与笔者一样。

除了知道更多中华美食之外,还能够更了解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尚食中朱瞻基的两个儿子是谁生的 尚食朱瞻基母后为何迟了数年才病倒(17)

往期精彩:《尚食》育有三个皇子的郭贵妃在怕什么?孟尚食为何提及玉面狸?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