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陇东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范仲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范仲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范仲淹嫡外孙贾正之家世生平事迹考略)

范仲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

本文原刊于《陇东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感谢马强老师赐稿!

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内容摘要:2012年出土的《贾正之墓志》系范仲淹嫡外孙贾正之的墓志,提供了贾氏较为详细的生平、婚宦、仕历、人品、学问等资料,对于研究范仲淹家族旁系后裔有重要意义。贾正之系范仲淹第三女之子,其父辈及其自己的婚姻都是典型的勋臣名宦家族的联姻。而贾正之自幼得到范仲淹的恩荫入仕,由于贾正之之父贾蕃政治上曾经反对王安石变法,加之在特殊的生活时代原因,贾正之一生谨小慎微,政治、治学上没有大的成就,但在人品上依然保持了其外祖父的家风和品格。贾正之子辈沉浮于两宋之际动荡的时代风雨之中,或党附奸佞,或贪黩媚上,或弃城降敌,渐次背离了其先祖范仲淹一代名臣厉行纲常名节的君子风范,或许从一个家族衰落的角度折射出两宋之际士人人文精神衰落的侧影。

关键词:范仲淹 贾正之 《贾正之墓志》 勋臣家族

作者简介:马强,陕西汉中人,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10年,我在一篇讨论汉中褒谷宋代石刻的文章中,考证出汉中褒谷石门摩崖中的《贾公直等北宋绍圣题名》中的贾公直应为北宋名臣范仲淹嫡外孙贾正之[①],指出贾正之的题名之所以出现在汉中褒谷,是因为其曾在兴元府有过仕宦经历,并且从毕仲游《西台集》中找到贾正之赴任兴元府的间接信息[②]。但苦于石刻的简略与文献记载的零散,无从得知贾正之更多的信息,甚至贾公直在兴元府担任何职也不得而知。幸运的是此文刊布不久以后,考古工作者即在河南郑州发现了贾公直(正之)及其妻子的墓葬,并且于2013年公布了贾正之夫妇墓志,这为进一步研究范仲淹后裔的分布、流迁、仕宦及其生平事迹提供了殊为珍贵的文物资料。贾正之夫妻墓志出土后,先后有学者进行了初步研究,信宇君、信宇鹏《郑州黄岗寺北宋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考》[③]重点从志文上对贾正之世系及姻亲关系作了释读和陈述,但触及问题十分有限,特别对贾正之的仕宦没有给予过多探讨,亦未利用褒谷石门贾氏题刻加以讨论;2013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宋代社会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陕西师范大学李裕民教授提交《新出土的宋代古文字墓志研究——贾公直妻蔡氏墓志铭考》[④],侧重从古文字学角度探讨贾妻蔡氏墓志中古文字书写的通假、异体字及其古文字北宋兴起的文化历史背景问题,并没有过多涉及贾正之墓志及其生平宦迹等。笔者认为,《贾正之墓志铭》的出土发现,不仅对于研究北宋名臣范仲淹家族及其宋代兴元府官员演替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探讨北宋勋臣家族的婚宦、理政、思想及其家族盛衰演变。该墓志透露的信息对于深入了解宋代职官的恩荫制度、资序转迁、地方官员的行政理念、名人之后的人生行为规范、家族荣誉感等也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结合墓志资料对范仲淹嫡外孙贾正之身世、生平、仕宦略作考论,以此请教学界诸师友。

一、 贾正之的家世与身世

贾正之墓志全称为《有宋贾正之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贾氏墓志》),系贾公直之舅、范仲淹第四子范纯悴[⑤]撰文,族弟贾公彦书并题额,全文一千三百多字。为行文方便,兹根据公布的拓片与志文将此墓志前半部分迻录如下:

有宋贾正之墓志铭并序

高平范纯悴撰

族弟贾公彦书并题盖

正之,殿中丞赠工部侍郎贾公讳汾之曾孙,太常少卿直昭文馆赠吏部尚书讳昌龄之孙,朝议大夫赠正议大夫讳蕃之子也。名公直,上世本沧州南皮人,自唐相耽之子孙徙居常山,至侍郎公始葬开封,遂为开封人。我先公文正以次女归正议公。正之,余姊出也。幼失所恃,文正哀而怜之,移任子恩授以官,得试将作监主薄。少者庄重,不为儿童戏。既长,以人品闻于时。初调卫州汲县主薄,中进士第。以颖州团练推官充府界提点司勾当公事。改著作佐郎,知开封府武阳县。遭正议继室之丧,服除,知广济军定陶县,迁奉议郎,移开封府封丘县。哲宗践祚,进承议郎,充郧国、忠正、武昌三宫教授,改朝奉郎,通判兴元府,改朝请郎,通判郓州。上即位,进朝奉大夫行光禄寺丞,擢提举河东路常平,就迁本路提点刑狱,改朝大夫,移广东路。过阙,陛见未行。罢使,请管勾当兖州太极观,因买宅购田汶上。未几,暴得疾不起,享年六十一,实(时)崇宁四年七月十四日。后九十五日,克葬于郑州管城县周张原,从正议之兆[⑥]。

《墓志》后半部分主要追述、表彰贾正之品德高行、风貌才干、著述及子女姓氏、官爵等,因篇幅所限,兹不全录。

关于贾正之的身世,据其舅氏、范仲淹之子范纯粹所撰《贾正之墓志》:“我先公文正以次女归正议公。正之,余姊出也”,可知贾正之乃范仲淹女之子,也即范仲淹嫡外孙。贾正之出身于沧州南皮世家大族,其远祖可以追溯至唐德宗名相、唐代著名地理学家贾耽。其家族晚唐迁常山(今河北正定),至宋初再徙开封。堂祖父贾昌朝,宋仁宗庆历年间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谢世后范仲淹为其撰墓志。祖父贾琰,宋太宗时官拜左正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旋迁三司副使。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卒于开封。其父贾蕃(1020—1089),任职封丘县主薄,妻即范仲淹次女。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曰:“范氏有子矣,三女,长适殿中丞蔡交,次适封丘主簿贾蕃” [⑦],贾蕃妻后来荫封崇德县君。王安石变法期间,贾蕃知开封府东明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熙宁四年九月戊戌条载:“东明县民以县科助役钱不当,相率遮宰相,自言凡数百家。王安石既说谕令退,遂白上曰:知东明县贾蕃者,范仲淹女壻,好附流俗,非上所建立。近枢密院选差勾当进奏院。去年进奏院妄以朝廷事报四方,令四方疑懈于奉行法令。今使勾当宜得平实者,如蕃殆不可用。上以为然,因令究东明事。蕃,管城人琰曾孙也”。贾蕃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只是一个小小的东明知县,却闹了一场轩然大波。熙宁四年九月,东明县发生乡民聚众抗议青苗法赴京师上访风波,并且闯进王安石宰相府请愿。知东明县贾蕃因鼓动县民闯宰相府申诉新法不便,让王安石大为光火,接连上奏神宗要求处分贾蕃。此时的皇帝对王安石之请言听计从,“上批贾蕃可令治其不奉法之罪,其它罪勿劾,昭示四方,使知朝廷用刑公正”[⑧]。但王安石不依不饶,坚持要求给予贾氏更严厉的惩处。大概贾蕃经此遭际后升迁之路受阻,后来长期担任地方官员。苏辙有《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诗[⑨],应该作于贾蕃晚年致仕归乡时。至于贾蕃官终何职,由于史籍文献再无记载,已不能知其详。《贾正之墓志》说其父官职衔为“朝议大夫赠正议大夫”,盖为晚年授散官或卒后赠官。可见贾蕃出身于名宦世家,且与范仲淹家族可谓门当户对,他与范家的结亲,实际上属于典型的士大夫联姻。

范、贾两个姻亲家族有很深的交往,范仲淹一生为他人所撰写的墓志铭并不算多,但宋代以来各种版本的范仲淹文集均收录有《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军州事贾公墓志铭》即简称《贾昌龄墓志》。2012年6月《贾昌龄墓志铭》[⑩]在河南新郑市二十里铺抱嶂山出土,署范仲淹撰文、李蒙篆额、彭余庆镌刻,与传世文本比较,石书墓志虽然内容大致相同,但文字略有出入。《贾昌龄墓志》言贾昌龄之子贾蕃娶范仲淹次女为妻,因而贾蕃与范仲淹为翁婿关系。范氏次女嫁贾蕃后生贾正之。贾昌龄为宋英宗时进士,官至广州知州,卒于康定元年(1040)。据《宋史》卷二五八《贾昌朝传》附伯祖父《贾琰传》,琰有湜、汾二子,“汾子昌龄,第进士”,可知贾昌龄系贾汾之子,为贾昌朝同族兄弟。其世系为贾琰—贾汾—贾昌龄———贾蕃—贾正之。在政治上,贾蕃与其妻兄范纯仁及富弼、司马光等曾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致引起王安石的注意,《宋史·王安石传》载王氏曾向皇帝奏报说“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如是”。在政见上,贾蕃应该属于“保守派”,与王安石对立。

范仲淹孙辈名皆以“正”字行,如范纯仁生子五:名正民、正平、正思、正路、正国。范纯礼生一子,名正己。范纯粹生五子,分别为正夫,官凤翔令;正图、正途、正舆、正需。贾公直字正之,虽为外孙辈,但字行也顺从其表亲兄弟,当也是遵从范家孙辈命名辈行。

二、贾正之的婚姻

北宋士大夫家族结亲联姻十分普遍,范仲淹的儿女亲家皆为当朝名宦,其孙辈也不例外。2010年发现的贾正之墓志及其妻子蔡氏墓志为贾正之的婚宦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关于贾正之妻蔡氏,《贾正之墓志》谓:“娶蔡氏,故参知政事文忠公齐之侄,尚书驾部郎中提点广东刑狱交之女,先三十四年卒,封崇德县郡”。据同时发现的贾公直妻蔡氏墓志,蔡氏为东莱人,“赠刑部侍郎元卿之孙,广南东洛(路)提刑赠朝议大夫交之中女”。墓志所言“元卿”即蔡元卿,为仁宗朝参知政事蔡齐之伯父,家有四子皆仕宦,自己则终身未仕,卒后范仲淹为之作《蔡元卿墓表》:“君讳元卿,字某,其先洛阳人。祖讳某,为莱之胶水令,有惠爱名,官九载不得去。既终,邑人留葬之,子孙遂家焉”,与墓志记载蔡氏为“东莱”(今山东莱州平度)籍贯相合[11]。贾正之岳父蔡交,乃蔡齐之弟,《宋史》无传,清嘉庆《汉南续修郡志》载蔡交“仁宗时以朝奉郎守尚书虞部郎中知洋州”[12]。《贾正之妻蔡氏墓志》言蔡交最终官至“广南东洛(路)提刑赠朝议大夫”。据雍正《陕西通志》记载,蔡交于宋仁宗治平年间(1064—1067)知洋州(今陕西省洋县)[13]。蔡交在知洋期间曾整饬地方教育,雍正《陕西通志》记载洋州府学沿革时提及他曾经迁府学于城东[14]。蔡交在洋州曾经留下几首诗作,其中《洋州》诗云:“武定新雄阃,丰宁旧奥墟。地兼秦蜀美,川会汉洋纡。翠垒环封岭,清流跃冶渠。安知下斜谷,别得上华胥”[15]。“武定”即晚唐光启年间曾在洋州置武定军节度使,治洋州兴道县,蔡交在诗中采用的是洋州旧称。到绍圣间贾正之通判兴元府,翁婿俩算是都与山南汉中之地有仕宦之缘。

三、贾公直的仕历

《贾正之墓志》明确记载贾正之卒于崇宁四年(1105)七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一岁。据卒年推算,贾公直生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墓志也言志主因与范仲淹的关系而授官,“移任子恩授以官,得试将作监主薄”。这与蔡襄《端明集》卷十一所载《范仲淹亲外孙贾公直试将作监主簿制》敕文“朕以仲淹,勤劳王家,忠义一节,奄尔沦谢,悼于予衷,录其外姻,试秩监省,勉思所立,毋忝异恩”的记载相符合。

《墓志》提供了贾公直较完整的生平行年,历官、婚姻、子女及其政绩、著述等,但或许由于范纯粹作墓志时资料不足,或者出于某种政治忌讳,《墓志》缺少对志主仕行年的具体时间、在任政绩与政治思想倾向的记述,除了言其通判郓州时不畏权贵,秉公办事,触犯朝廷使官外,并无具体理政事迹记述,一再彰扬的是其为官低调,宽厚待人而不善自表的忠厚品德:“守将处事或未当于理,正之面若雷同,而退必密启。使归,于是而止。未尝复以语人,故为守者喜。其阴助而人莫知事之自我也”。若要复原其仕宦期间的政绩,墓志内容相对空泛,能提供的记载十分有限。因而《贾正之墓志》的价值并不在于钩沉一个湮没在宋代历史烟云中普通中级官员的生平事迹,而在于该墓志所透露的宋代贵族家族的社会关系和范仲淹后代血脉的历史信息。

在贾正之墓志未发现之前,我们对范仲淹旁系支族的了解十分有限,文献提供的资料寥若晨星。此前我们根据蔡襄的记载,仅仅知道贾正之因外祖父范仲淹的显赫功名恩荫入仕,授将作监主薄。据富弼所作《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范仲淹夫妇育有四子三女,子范纯佑、范纯仁、范纯粹、范纯礼皆学有所成,先后入朝为官,名显于时。而其女及外孙事迹记载甚少,仅知“长适殿中丞蔡交,次适封丘主簿贾蕃。诸孙三,长正臣,守将作监主簿”[16]。蔡襄《端明集》所收《范仲淹亲外孙贾公直试将作监主簿制》的制词曰:“朕以仲淹勤劳王家,忠义一节,奄尔沦谢,悼于予衷,录其外姻试秩监省。勉思所立,毋忝异恩”[17]。按蔡襄知制诰是在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而范仲淹逝世恰好也在是年,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正是范仲淹临终前为自己这位幼年丧母的外孙上表皇帝请求恩荫,才使贾公直入仕授将作监主薄。而根据墓志记载,贾正之荫补授官,正是其外祖父范仲淹临终前上表为之请封的结果。贾正之生于庆历四年(1044),则初授官时年方八岁。《墓志》说贾公直幼年丧母,“幼失所恃,文正哀而怜之,移任子恩授以官,得试将作监主薄”,也与富弼所作《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记述相合。但宋代童子授官一般皆为虚授,并非实职。《贾正之墓志》云:“少者庄重,不为儿童戏。既长,以人品闻于时。初调卫州汲县主薄,中进士第”。可见贾正之并非完全靠恩荫做官,真正使贾正之赢得进身资质的还是在汲县主薄任上考中进士,为自己仕途打下进一步基础,也可谓是自己励志努力的结果。不过贾氏功名与其外祖父比起来毕竟已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贾正之入仕后,长期在地方任县级官员,阶佚均不显重,直到通判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也才官至从五品,总算是升迁到中层官员了。关于贾公直通判兴元府的时间,《贾氏墓志》仅仅记载“哲宗践祚,进承议郎,充郧国、忠正、武昌三宫教授,改朝奉郎,通判兴元府”,无具体年份,但陕西汉中褒谷石门宋人题刻中有贾正之等人游历褒谷并镌刻石门的《贾公直等北宋绍圣题名》:“贾公直正之、俞次皋伯谟、师庚成之何贲元素,绍圣乙亥中春望,同游.伯谟题”[18]。“绍圣乙亥”即宋哲宗绍圣二年,即公元1095年,说明至少哲宗绍圣二年贾氏已经在兴元府任通过判之职,由墓志结合褒谷题名,贾正之通判兴元府时间当在绍圣元年至二年之间。

贾正之仕宦兴元府事,毕仲游《西台集》曾有提及:“贾正之必犹在郑下,待次才一通书,何日当赴兴元耶?料其美材,必别有差遣”[19]。毕仲游(1046—1121),宋初名臣毕士安曾孙,哲宗元祐初为军器监丞,旋除卫尉寺丞,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职,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毕仲游与贾氏父子关系密切,曾撰有贾正之之父贾蕃的墓志《朝议大夫贾公墓志铭》,言志主“始娶范氏,封崇德县君。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文正公之女”[20]。可见与贾家十分熟悉。从毕仲游书信中的语气来看,毕仲游与贾关系友笃,熟悉其才干与行踪,所以贾正之赴将兴元任职事在西行前已经在朋友间已经传闻,但遗憾的是毕仲游没有提及贾氏将赴兴元履何职及其任职的确切时间。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冰释,我们根据《贾正之墓志》结合陕西汉中褒谷题名《贾公直等北宋绍圣题名》可知,贾正之于哲宗绍圣乙亥(1095)在兴元府通判任上,故有是年春游览褒谷石门事。宋代通判为州府副长官,虽系州倅,但对州府长官有监察之职权,在知府缺员之时可代行府州行政之职,位高权重。《贾公直等北宋绍圣题名》中贾氏排名首位,也说明作为兴元府通判的贾公直在春游一行官员中年长且位尊。

贾公直任利州路兴元府通判当在绍圣二年及稍前,此时贾氏已经五十一岁,距崇宁四年(1105)去世正好还有十年时间,应该是贾正之晚年为数不多的任职了。据墓志,贾氏结束兴元府通判任后又曾通判郓州。墓志载宋徽宗即位后,贾氏一度官运亨通,“进朝奉大夫行光禄寺丞,擢提举河东路常平,就迁本路提点刑狱,改朝大夫,移广东路”。但在赴广东路任职前过阙觐见宋徽宗后,不知何故,未能南下广州就职。或许言语触忤,龙颜不悦,宋徽宗收回了任命,只让他去山东做了个清静的闲差“勾当兖州太极观”。因此“买宅购田汶上”,欲在鲁地安度晚年,但不幸不久后即染暴疾,于崇宁四年(1105)七月十四日卒于兖州,终年六十一,归葬郑州管城县张周村祖茔。

兴元府系唐德宗于兴元元年(784)诏改梁州而来,宋代属利州路,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在唐宋时代向称奥区重镇。但北宋晚期历史文献散佚严重,特别是北宋兴元府郡守演替情况历史文献记载较少,清人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对利州路的长官记载仅仅限于路级监司长官;清嘉庆年间严如熤《重修汉中府志》卷九《佚官》载宋代汉中任官最早者也是从南宋川陕宣抚使张浚起始,北宋兴元府郡守、通判等完全失载,一片空白。今人李之亮《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对两有宋利州路兴元府历任郡守进行了文献学的钩沉排列,用力甚勤,但或许是文献记载的不足,元祐至宣和之间三十余年兴元府郡守表付之阙如,府级通判易替更是无一胪列。因此《贾公直墓志铭》及褒谷《贾公直等北宋绍圣题名》可增加一条宋代兴元府历任官职的重要资料。至于贾正之通判兴元府以后的任职,除了墓志中记述的通判郓州、进朝奉大夫行光禄寺丞,擢提举河东路常平,迁本路提点刑狱,移广东路诸事,在宋人文献中没有相应的记载,盖其政绩平平,乏善可陈,无甚影响,故史书失载。但墓志言其晚年阶段职官皆为具体差遣,当非虚构。

四、贾正之子辈的沉浮

《墓志》还对贾贾正之儿孙辈名号、官爵作了简要叙录,言贾有五男二女,孙八,但其子辈的行状似乎显示了其家族的衰落。《贾正之墓志》所载的贾氏子辈,有长男贾君文、次子贾伟节、三子贾敦诗,隐约见于史载。据宋代史籍文献的零星记载,贾公直三子大致沉浮于两宋之际动荡不安的时代风雨之中,其他子女大概年幼尚未入仕,故墓志未载其职官。《墓志》言贾正之长男“曰君文,举武科,庭试策艺皆第一”。揆之文献,贾君文以“举武科”入仕,中武举进士当在哲宗元祐六年(1091),《续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祐六年三月癸未记载:“赐特奏名进士诸科刘必以下同出身,假承务郎京府助教文学三百二十三人,武举进士贾君文等二十三人”[21]。《宋史全文》卷一三、《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也有相同记载。《墓志》仅载贾君文中武举授官后长期在京担任武职,范纯粹载其曾任内殿崇班、环庆第三正将,这只是撰写墓志时的官职,实际上据文献的零星记载,贾君文后来在大观二年曾官至知西京左藏库副使和知登州军事,《政和五礼新仪》卷一载有宋徽宗大观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的《内降》批复,其中录有贾君文《西京左藏库副使新就差知登州军事贾君文札子》,贾君文因治兵失职遭到弹劾惩处,刘安上《给事集》收有《张阅、贾君文降官》制文,即言其“属邑玩法,连逸重囚,尔于平时,曾不按察,逮其已然,乃始究治。失刑纵恶,谁之过欤?姑从降秩,以警旷瘝”[22],因而一度降官。贾君文于北宋末宣和年间曾与宋滋、康厚、种师中等擢升提刑之职,贾曾任河北路提刑[23]。此后即不复见于记载,推测极有可能殁于宣和末抗击金人战争。

次男贾伟节,《墓志》载登进士第,为宣德郎,《宋史》卷三五六有传:“贾伟节,开封人,第进士,累擢两浙转运判官。条上民间利病,加直秘阁,为江淮发运副使。蔡京坏东南转般法为直达纲,伟节率先奉承,岁以上供物,径造都下籍,催诸道逋负,造巨船二千四百艘。非供奉物而輙运载者,请论以违制花石海,错之急切,自此而兴。论功进秩遂拜户部侍郎,改刑部。岁余,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卒”。如果这个贾伟节就是贾正之之子,则他显然没有像外曾祖父那样刚直忠君,反而党附蔡京,为宋徽宗劳民伤财、大肆搜刮花纲石不费余力。此外费衮《梁溪漫志》卷三《闲乐异事》所载宣和三年陈修梦谒天帝、控诉杭州郡守搜刮民财的故事[24],也反映出时人心目中贾伟节贪黩媚上的不佳形象。到贾公直第三子贾敦诗入仕,已经遭逢兵荒马乱的宋金战争时代,文献有贾敦诗官为楚州通判的记录。

战争可使人成为爱国抗战的英雄,也可使人成为贪生怕死的懦夫。《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均记载建炎三年,金人重兵围攻楚州(今江苏淮阴),时为楚州通判权代知州的贾敦诗“欲以城降”,由于赵立等将领的坚决抗战方保全楚州,才中止了贾敦诗的投降行为[25],贾敦诗因此而受到贬谪偏远连州的惩处。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建炎四年五月甲子,“朝散大夫、直秘阁通判楚州贾敦诗除名,连州编管,坐尝欲为书降敌,为守臣赵立所按也”[26]。贾公直孙辈人格行为先后走向不良,或党附奸佞,或贪黩媚上,或弃城降敌,渐次背离了其先祖范仲淹一代名臣厉行纲常名节的君子风范,或许从一个家族衰落的角度折射出两宋之际士人人文精神衰落的侧影。

五、关于贾公直的德品、学识

贾公直的人品、学识,深受乃外祖父范仲淹的影响。《墓志》言其“和易诚直而刚劲挺特,以节义自许,未尝少以势利降其志。喜读书,所览甚博,一过辄不忘,贯通古今,如指诸掌,词章典丽,优出时辈”,这表明贾公直幼承庭训,深受外祖父家族影响,颇具其外祖父范文正公的品德风范,这些在宋人文献中也可得到一定证实。贾公直卒后,其姻亲刘跂[27]作《祭贾正之文》,对贾正之的为人、人品、政绩、学问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也道及了与贾家的交游、姻亲关系,祭文如下:

岁在敦牂,识公于郑。澹其相求,交情以定。周旋契阔,十有六年,每见逾厚,意加于前。晚以季女,归我犹子,载营莬裘,共此州里。公年长我,雅多尝更,侧闻道要,又我所兄。情均天伦,义兼友益。三日不谈,舌本荆棘。间尝谓言,奈何捐书,维扬老子,同味其腴。祁寒暑雨,晤言不废。欣然忘怀,岁月以逝。公居有林。尊俎累开/我肴菲薄。驾言肯来,阙然浃日。往叩公户,胡恙之亟,瞑卧不语,呜呼哀哉。死生夜旦,有来必还。公归不,迷夫尚何言。而独固陋,知我益寡。流水髙山,谁当闻者。迁骨于郑,公则不亡。神其下来,歆此一觞。

刘跂与贾公直志趣相投,情谊甚笃,又系姻亲,贾氏小女嫁刘跂之侄子[28]。故刘跂对贾氏生平、人品、学问等相当熟悉,因而他的评价应该是说非常符合贾公直的实际情况,“迁骨于郑,公则不亡”,说明贾公直亡故后归葬郑州,也与《贾正之墓志》的出土地相合。这样,范仲淹外孙一代的代表人物贾公直的生平事迹与道德、人品、学问就基本上渐次清楚了。贾公直这一代生于北宋政治日益混沌、腐败的末世,虽然其政治及学术上建树不大,也没有著述流传后世,但其人格风范仍然值得称道。作为十分注重家训教育的范仲淹,我们从其旁系孙辈子身上,仍然能够一窥其在宗族及后裔的家风遗泽。而贾公直子辈的没落,则是经历两宋之际时代大动荡后,北宋勋臣家族衰落的一个缩影。

《贾正之墓志》作者范纯粹虽然与志主从辈份上属舅甥关系,但范纯粹生于1046年,贾公直生于1044年,实际年龄上范纯粹还小其外甥贾公直二岁,故幼年时二人可谓“发小”,情谊甚笃。正如范纯粹在《墓志》中回忆二人关系时所说:“余与正之幼同游处,长同砚席,其所以情义郑重,老而弥厚者。特以讲学相友,志尚相契,道德相期,而不以甥舅相好也”。范纯粹政治、军事上颇有作为,曾经几度经略抗夏重镇延州,颇有乃父遗风,但其仕途也颇为坎坷,饱经忧患,知庆州(今甘肃庆阳)时主张收缩防线,“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为其日后被弹劾遭贬留下把柄。范纯粹晚年经历颇沧桑坎坷,绍圣初先是以所谓“元祐弃地”罪名遭章惇、蔡卞等弹劾降官,后又以“元祐党人”籍远贬荒僻之均州、金州。徽宗执政遇赦,以右文殿修撰提举太清宫,但政治上已经难有作为。受此打击,崇宁四年(1105)撰写《贾正之墓志》时的范纯粹谨小慎微,墓志几乎无涉及任何政治事件,这或许也是《贾正之墓志》中一个特定政治年代历史信息的客观透露。

注释

[①]马强《宋代汉中褒谷石门题名人物新考》,《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7辑,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228—229页。贾公直字正之,本文尊重《贾正之墓志》及宋人的习惯称谓,仍称所讨论对象为“贾正之”。

[②] [宋]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一《与范子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信应君、信宇鹏:《郑州黄岗寺北宋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考》,《中原文物》2013年第1期。

[④]李裕民《新出土的宋代古文字墓志研究——贾公直妻蔡氏墓志铭考》,第三届海峡两岸“宋代社会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97—108页。

[⑤]范纯粹(1046—1117),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龙图阁学士知庆州。著有《奏议》十七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⑥]《贾公直墓志》志文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郑州市黄岗寺北宋纪年壁画墓》;信应君、信宇鹏:《郑州黄岗寺北宋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考》,《中原文物》2013年第1期。

[⑦] [宋]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范氏有子矣,三女,长适殿中丞蔡交,次适封丘主簿贾蕃”;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卷一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

[⑧]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四,神宗熙宁四年六月丁巳条。

[⑨] [宋]苏辙《栾城集》卷二《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信应君、杜平安《宋贾昌龄墓志考释》,《文物春秋》2014年第4期。

[11] [宋]范仲淹《范文正集》卷一四《赠大理寺丞蔡君墓表》。

[12] [清]严如熤:《汉南续修郡志》卷三《艺文》。

[13]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一《职官》。

[14]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七《学校》:“洋县学(大学),唐天宝时建于城东。宋治平中,知州蔡交迁治西南。”

[15]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七《艺文》。

[16] [宋]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一二。

[17] [宋]蔡襄《端明集》卷一一《范仲淹亲外孙贾公直试将作监主簿制》。

[18] [宋]《贾公直等北宋绍圣题名》,郭荣章编《石门石刻大全》,三秦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19] [宋]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一《与范子夷》。

[20] [宋]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三《朝议大夫贾公墓志铭》,下注“代范忠宣作”。按“范忠宣”即范仲淹之次子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谥忠宣,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一度官拜丞相。范纯仁既能委托毕仲游代作贾蕃墓志,可见毕氏与范家兄弟关系也非同一般。

[2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六,哲宗元佑六年三月癸未条。

[22] [宋]刘安上:《给事集》卷二《张阅、贾君文降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 [宋]翟汝文《忠惠集》卷二《贾君文河北路提刑兼保甲制》、《宋滋贾君文康厚种师中王璟满志行并提点刑狱兼保甲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 [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三《闲乐异事》:“陈公伯修,宣和三年以祠官居南徐。一日书寝,梦至一处,殿宇巍然,中有人冠服如天帝正坐,侍卫环列。赞者引公拜殿下,命之升殿,慰藉久之,谓曰:卿平生论事章䟽,可悉录以进呈。公对曰:臣在杭州日,因陈正汇事,郡守贾伟节遣人搜取,多已焚灭,今恐不能尽记。帝曰:能记者录以进。”费衮记载的这一梦境故事显然也折射了民间社会对身为杭州郡守的贾伟节党附蔡京、助纣为虐,为徽宗“生辰纲”大肆在江浙地区搜刮民财的讽刺。

[25]参见《宋史》卷三七三《洪皓传》;《宋史》卷四四八《赵立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建炎三年六月戊申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三,建炎四年五月甲子条。

[27]刘跂为北宋神宗时宰相刘挚之子,登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元祐初,移曹州教授。宋哲宗时因父被列入元祐党人籍,随父流贬新州(今广东新州县)。徽宗立,诏返。晚年隐居东平,有《学易集》八卷。

[28]刘跂《祭贾正之文》中有“晚以季女,归我犹子”。“犹子”,古代指侄子辈男,《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文天祥《寄惠州弟》诗:“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

【编辑】鲁畅

宋史研究资讯

欢迎订阅『宋史研究资讯』

songshiyanjiu

信箱:txq1627@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