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相爱相亲》,快结束时的一幕,画面是这样的:

慧英坐在丈夫买的新车上,广播里放着崔健的《花房姑娘》。老公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一脸神往的念叨着,终于可以实现他俩年轻时的梦想——退休以后,有一部自己的车子、摇滚、自驾走四方……

坐在旁边的慧英,置若罔闻。她左右环视,仔细检查着新车的内饰,冷冷吐出一句:“你花了多少钱?”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1)

那个曾会为音乐疯狂的姑娘,终究被生活浇铸成一个金属般冰冷的欧巴桑。

身边有多少中年人,和慧英一样,不知不觉被打磨成“大人”应有的模样——精明、正经、无趣。他们坚忍的站着,眼睁睁的看着,任由生活肆意偷走热情,逼得希望消失匿迹。从此变得没期待,没爱好,没特别想去的地方,没特别想吃的食物……一切跟自己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变得很随意。

认真的制定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每天列出一长串的任务清单,但依旧被一股莫名的紧迫感,追的喘不过气,患得患失。日子,变成一条既定的轨道,两侧风景固定,甚至可以一眼看到终点。

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假如,意外比明天还先到。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遗憾,但心底却隐隐埋着一丝不甘,觉得自己这一生,活得远远不够本。

张艾嘉的AB版故事

难道会有人觉得自己活得够本吗?

有,张艾嘉。

她曾经公开表示,自己的一生,活得够本。网上一搜,她的经历,大概抵得上普通人三辈子。与她有关的文章数不胜数,近三十年几乎没停过——家庭背景,青春期的叛逆,演员到幕后导演的过渡,少女到母亲角色的转变,甚至每段绯闻、婚变,一一交代……

自小活在媒体聚光灯下的张艾嘉,就像参加了一场历时半个世纪的真人秀,私生活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下面,有两个版本的张艾嘉。

A版故事

有人说,你只有十分努力后,才会发现天赋有多重要。这句话,用在张艾嘉身上,再恰当不过。虽然,她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可老天偏就赏饭吃,张艾嘉在电影路上披荆斩棘,拥有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2)

19岁,签约香港嘉禾,以演员身份正式进入电影界,参演首部电影《龙虎金刚》;

23岁,参演李行导演电影《碧云天》,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奖;

25岁,半路接棒,导演处女座影片《旧梦不须记》,主题曲蔡琴《恰似你的温柔》;

26岁,参演胡金铨导演影片《山中传奇》;制作并出演许鞍华导演处女作《疯劫》;

28岁,参演柯俊雄执导电影《我的爷爷》,夺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33岁,自导自演《最爱》,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36岁,参演杜琪峰执导电影《阿郎的故事》,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41岁,参演李安导演电影《饮食男女》;

42岁,编剧并执导《少女小渔》,获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奖;

46岁,编剧并执导《心动》,获得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48岁,参演电影《地久天长》,分别获得香港金像奖、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奖;

52岁,自导自演《20/30/40》,获香港金紫荆奖十大华语片奖,德国柏林金熊奖提名;

61岁,执导电影《念念》,担任金马奖主席;

62岁,参演贾樟柯执导电影《山河故人》;

64岁,自导自演电影《相爱相亲》,获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卸任金马奖主席。

B版故事

祖父张子奇,军人出身,曾任天津副市长;父亲张文庄,空军军官;叔叔张北海,作家,小说《侠隐》被姜文改编成电影《邪不压正》。外祖父魏景蒙,台湾新闻局局长;母亲魏淑娟,台湾社交名媛;小姨魏小蒙,英文版《中国日报》董事长。

本应算是门第书香,但张艾嘉的童年,却没有获得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父亲在她一岁时,不幸遭遇空难,年轻的母亲改嫁。

从小跟着祖父母长大的张艾嘉,因军人般严苛的家教和父亲角色的缺位,逐渐形成倔强、叛逆的性格。同时,潜意识里一直试图寻找并弥补父爱的缺失。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3)

12岁在香港念一年,13岁又被送到纽约念三年,本就是青春叛逆期,又遇美国嬉皮风潮,原就特立独行的小张同学,更加肆无忌惮——母亲想让她留长发当公主,她就偏要把头发全剪掉,留着汉子般的短发,十个手指,戴满戒指,穿着超短裙,招摇过市。短裙短到什么程度呢?上楼梯必须倒退走,才能不走光。

因为男朋友太多,还没等拿到纽约学校毕业证,张艾嘉就被母亲“急招遣返”回香港继续念书。依然油盐不进,妥妥的另类少女。张艾嘉自认不是读书的料,也不想再花妈妈的钱,16岁便出来打工,在广播电台做DJ。

19岁签约嘉禾,20岁解约,因为公司不让她谈恋爱,还总让她演花瓶角色。

25岁,嫁给比自己大16岁的美联社驻香港社社长,28岁分居,31岁离婚。在此期间,作为“才子收割机”,张艾嘉分别与罗大佑、杨德昌、李宗盛传出过绯闻。暮年,张姐大方回应媒体追问:和罗大佑是真的,但初衷是为了出风头;和杨德昌有机会成为恋人,但及时刹车了;和李宗盛,只是姐弟情,亦师亦友。并坦言道,自己不该在还不懂婚姻的时候结婚。

30岁,出任香港新艺城电影台湾分公司总监。但因她力挺台湾文艺片的方针与公司商业定位的差异。两年后,失意辞职 。

37岁,以抛弃全副事业为代价,执意未婚生子,做单亲妈妈,坚决不透露父亲身份。这条重磅新闻,即便在没有热搜的1990年,依然荣登港台两地娱乐头条。媒体和舆论,更将张艾嘉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轮番口诛笔伐。即便次年,她与香港商人王靖雄领证结婚,至今29年。但张艾嘉曾经小三的经历,仍成为她抹不去的黑历史,被人诟病至今。一个人背两人债,该还的都得还。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4)

47岁,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港的绑架事件,张艾嘉9岁独子奥斯卡被绑票。一周后,虽然孩子最终安全回来,但其所带来的心理创伤,终身难以愈合。尤其是奥斯卡,更是一度患上自闭症和抑郁症。

生活一体两面,阅历丰富的同义词,是历经沧桑。张艾嘉的“够本”,正是A版光鲜和B版辛酸的合集。“够本”原是一把双刃剑,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那些看起来顺风顺水,一路躺赢的彪悍人设,很可能,人家只是和你不熟。

“活得够本”需求背后是什么?

既然“活得够本”意味着有好有坏,甚至很高风险,为什么还令人趋之若鹜?隐藏在需求背后的,是什么心理呢?

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其实相当矛盾:一方面,梦寐以求“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差事,希望日子尽可能的安逸、可控;另一方面,又埋怨它无聊枯燥、无聊、没挑战,心底涌动着对远方和未知的渴望。

在我看来,追求“够本”最令人陶醉之处,就是那个可能出现的“新版自己”——Ta生机勃勃,敢于打破社会与文化附加的规则,敢于像青春期叛逆似的越界;Ta既有对未知的好奇,也相信人生拥有各种可能性。

于是,有人孤注一掷的创业,有人奋不顾身的转行……这些在外人看起来,又胡闹又折腾的事,却让当事人感到“被唤醒”,感觉自己再次主宰着命运,感受真真切切的、正在活着。

所以,追求“活得够本”,其本质是中年人对自我身份消失,产生的危机感,是撕掉【女儿/太太/妈妈/媳妇/老板/员工】标签后,对自我身份的二次定位与探索。

普通人,怎样才能活得够本?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活得够本呢?年轻人说:“去经历这世上一切美好”。呃,说的很对……但作为务实的中年代表,请参见以下三点操作指引,提炼于张艾嘉48年的职场与生活履历。

1. 用现有资本置换资源,大胆出手

张艾嘉成名很早。23岁获金马女配角奖,接着包揽港台两地,两座重量级影后的奖项,拥有一份殷实的资本。原本,她应趁热打铁,参演更多影片赚钱、或用名换利、或嫁入豪门。和她同期女明星们,不过如外选择。然而,她却选择了做幕后,学编剧,做导演,投资自己。

她这样的决策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对自身优势的判断。张艾嘉觉得自己唱歌不如林忆莲,颜值不如林青霞,唯有向幕后发展,才有机会在电影圈走得更远。

第二,当时,不少导演都是演而优则导。比如柯俊雄,电影演员出身;胡金铨,曾是邵氏的演员。有前辈做榜样,张艾嘉对自己未来的设定,才有信心。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5)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6)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7)

她用过硬的演技,换取一个又一个参演名导影片的资格。作为既有心、又极具灵性的电影女青年,张艾嘉在此过程中,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拍摄实战技巧,积攒那些细密的小窍门,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比如,反光板不够时,可以临时用发泡胶板,包裹上食品店买回来的锡纸代替;再比如,遇到不能直接打灯的被摄体,可以把灯光照在水面上,再利用它的反射光来补光;还比如,群众演员不够时,如何通过调度场面,制造很多人的画面感。每人穿上三件服装,在镜头面前一走过便换第二套,走完再换第三套。左左右右,来回穿梭,那便像人数很多了……

除了用演技资本换取“实地导演学习班”资格外,张艾嘉一旦遇到可以实践的机会时,出手果断,从不扭捏。不计报酬,也不计后果,大胆试错。

比如,她首部执导的电影《旧梦不须记》,就是半路争取来的。原导演因车祸意外去世,圈里没人想接手这烫手山芋。她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做导演。制片一时之间找不到其它人,只好硬着头皮同意了。

再比如,当年,杜琪峰要拍文艺片《阿郎的故事》,黄百鸣说,好,去拍吧。等大家兴冲冲到了香港才发现,根本没剧本!张艾嘉胆子大,坐下来就开始写,一边拍一边写,现场和周润发设计对白。结果,拍了几天下来,张艾嘉竟把所有分场陆陆续续都写出来了,意外成就一部经典之作,杜琪峰也因此名声大噪。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8)

张艾嘉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就是:

不要因为擅长,就一直在旧我中反复,这样活一天和活一辈子无异。争取用手里的资源,去换一份未来新我的可能。投资自己,大胆试错,尤其是在前期,不计回报、不怕丢脸的抓住各种实践机会,扩充能力边界。

张艾嘉经常说,我不会让自己待在舒适圈里。错了又怎么样,不试试怎么知道?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9)

2. 又渣又狂,但胜在不拧巴

当年的嘉禾,旗下有李小龙、成龙,堪称港岛电影公司中的新贵。能够被嘉禾签约,是很多演员的梦想。而19岁的张艾嘉,一出道,就被嘉禾签了。

当时香港的主旋律是武打片,戏里的女演员大多是花瓶角色。张艾嘉跟导演说,我学过跆拳道,也会打的。但导演只要她老老实实做花瓶。

明明有实力,为什么女人只能当配角,演花瓶?张艾嘉很不服气。次年便和嘉禾解约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张狂得让港台娱乐圈为之颤抖。

张艾嘉30岁时,恰逢港台两地的新浪潮时期,经典电影和优秀电影人,在此时井喷。她应邀成为新艺城公司总监,开拓自己的电影事业。

与香港电影的快节奏商业模式不同,台湾电影不擅长打打杀杀,其强项是不动声色的人文底蕴和情怀。这是张艾嘉的眼界,也是她的野心,她要在文艺片领域深耕——

在张艾嘉的大力扶持下,杨德昌首部影片《海滩的一天》上映。她还提交了悲剧《搭错车》剧本。但这与新艺城的商业方针不符,张艾嘉夹在商业和文艺之间,无法平衡。试过不成功后,她没有拧巴内心的坚持,毅然辞去总监一职,独自在台湾文艺片的路上继续探索,一直到形成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10)

张艾嘉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就是:

每每说到“够本”,人本能的反应就是尽可能拥有更多。就像进入自助餐厅一般,恨不得将所有的食物都品上一遍,吃撑到爆,彷佛才值回票价。

但“够本”的要义,不是求多,求好,而是无憾。

张艾嘉我行我素,又渣又狂。但我们为什么对她欲罢不能?不仅仅是因为她有才,更因为她不回避野心,亦不惧风浪。毫不保留的,争取自己真正想要的。面对自己的心,她很诚实。可以失败,可以羞愧,但绝不令自己后悔。

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只是无法Say No,勉强自己,拧巴着心做的事,那你永远不会觉得够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勇气承担最坏的结果。

3. 算大账思维,抵御焦虑的攻击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张艾嘉电影有一个特点:同时平行展现,女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困扰与选择。

比如,《20/30/40》。20岁青春寻梦的李心洁,30岁迷茫混乱的刘若英,还有40岁通透又挣扎的张艾嘉,在同一时间线里,并列向前推进。

再比如,《相爱相亲》。阿祖,母亲慧英及其女儿薇薇,被同一条故事线索串起。三代女人,在并行的时空下,一起陈列爱恨情仇。

这种带着强烈“张氏”风格的设定,似乎在刻意提醒观众:从青年迈向老年的过程中,那些人生难题,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也不会少。如果从整体俯瞰,算人生大账的话,东面出西面进,能量总体守恒,或早或晚的区别而已。

很多时候,焦虑来自镜头拉的太近——账目分得太小,无限放大细节,结果就是越扣越细,瑕疵毕露,越补越多,越多越烦……无穷烦。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11)

试想,假如你的全世界只剩下一盆花,你一定会天天盯着它。什么时候花开?为什么还不开?一会儿,嫌它开得慢,一会儿,担心它是不是根本就是一盆开不出花的品种。

尤其是,看见别人家的花开的那样好,更急了。再浇水、多施肥、换土换盆……我这样全身心的照顾它,为什么它却开不出花?!

是我努力不够吗?

是我能力比别人差吗?

是我选错了花吗?

亲爱的,其实没有别的事,就是你站的太近,挡住了光。

试着拉个人生长镜头再看看:天地辽阔,母慈子孝。

张艾嘉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就是:

每个人的春天并非在同一天到来。该来的都会来的,或早或晚。所以,与其纠结一时的长短、得失、去留,不如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滔滔一生,道阻且长,人生哪有来不及,不过是你太着急。

一个科目不够本,无妨。另外一个科目,多做点就好;过去做得少,以后多做点就行了呗。收支平衡这件事,还是要看大账的。你看张艾嘉,年老时有多优雅,年轻时就有多叛逆,人家还总说:“我不过才六十几岁,跑起来,路仍长。”

写在最后

文头的剧情,接下去的画面是这样的:

冰冷的慧英,被老公一点点暖和回来,说:“其实,我那天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一个男人的脸。但怎么都想不起是谁……后来我想到了,那是年轻时候的你。”说完,慧英就掩面哭到不能自已。

张艾嘉所有的一切都要归于平静(女人一生到底要如何度过)(12)

老公听完,没说话。只跟着音乐哼唱起来:“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慧英抹着眼泪,嗔怪道:“你唱歌怎么还那么难听啊?”

老公乐了:“没办法呀。”

生活,就像妈妈的小碎念,心烦的时候嫌它罗嗦恼人,受伤的时候又觉得它窝心暖胃。

它在浇铸我们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完全有能力重新塑造它。

所以,够不够本?还是由你说的算。


关于本文

作者:RubyWuu. 复杂人生的简化人,苦闷生活的解闷者。专治各种不高兴。愿码字千文,与君畅怀一笑。深耕头条号RubyWuu.

***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如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掐头去尾各种不讲究的转载,作者将依法举报及维权,敬请提前知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