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明十三陵”?

作为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泱泱大明一共经历了风雨般的276年。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1)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到崇祯皇帝结束,大明王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继承人,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明代都城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究竟是哪三位皇帝缺席了这个“惯例”,他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葬在了什么地方呢?

no.1: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2)

这个说起来让人有点大跌眼镜,第一位缺席明代十三陵的竟然是他们的开国老祖宗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后来为了表示他们推翻元朝的决心,所以他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朱元璋”。

而巧合的是:朱和“诛”又是同音字,所以朱元璋一直以“诛灭元朝的神兵利器”而自称。

可能是他的决心感动了上天,最终曾经叱咤世界,占世界总面积22%的元王朝最终败在了这个小乞丐的手上。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3)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一路高歌猛进,逐渐打败了包括陈友谅在内的其他割据势力,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并且选了风水名都应天作为大明的国度。

朱元璋最后病死于应天城内(现在的南京市),享年七十一岁。

因为朱元璋去世的时候,而且大明当时的都城在南京,所以他死后也被葬在了南京城。

现在南京城内著名的旅游境地“明孝陵”就是朱元璋六百多年以来的“魂安之所”。

no.2: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4)

作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一生过得也不咋地。

因为父亲朱标的英年早逝,作为孙子的朱允炆没过几天好日子便被爷爷朱元璋拉出来主持大局了。

因为缺少经验,还不知道自己的叔叔朱棣的“水”到底有多深。

于是乎,他的一场削藩,便让自己的叔叔朱棣打出了“被逆风翻盘”的局面。

随后,一声靖难,朱允炆被自己的亲叔叔朱棣亲手拉下了皇帝的宝座。

“靖难之役”打完之后,我们的建文帝朱允炆就彻底在历史上消失了。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5)

有人说他出家了,也有人说他自缢了,还有人说他去了南洋,而明成祖时期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去寻找他。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人确实是没了。

也正因为连人都不知道去哪了,所以“明十三陵”里自然也不会有他。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

明十三陵之所以位于北京,就是因为明朝之后的首都位于北京,是因为明成祖朱棣提出了那个可以让大明人骄傲一生的口号“君王死社稷,将士守疆土”。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6)

朱元璋没有过去是因为明成祖朱棣压根就不敢打扰他老人家的清净,所以就更不敢动他的祖坟。

而建文帝朱允炆本就是被明成祖朱棣打败的“前代皇帝”,朱棣和他的后代们肯定也不会大方到让建文帝朱允炆进入“明十三陵”。

no.3:明景帝朱祁钰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7)

如果说前两位皇帝的缺席还是机缘巧合,情有可原。

咱们这位皇帝可就真的是倒霉了。

最开始的皇帝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

当上皇帝之后,不知道朱祁镇是不是过于膨胀了,还是“飘了”,非要搞什么御驾亲征,结果自己反而被俘虏了,还弄出了个“土木堡之变”。

没办法,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的满朝文武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另立了新的皇帝——明景帝朱祁钰(他是朱祁镇唯一的弟弟)。

后来可能是觉得朱祁镇这个皇帝不仅已经没什么用了,还白白吃粮食,所以瓦剌在和兵部尚书于谦和谈之后,又把他灰溜溜地送了回来。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8)

原本的皇帝回来了,大明王朝就出现两个皇帝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了。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所以这个时候朱祁钰就不干了。

而且他的理由也很合情合理:

当初国家危难,你们这群人哭着喊着要让我继承国本,保护江山社稷;现在我好不容易吃了这么多苦头才把江山保下来,还没享几天清福,你们就又让我退位了?

恼羞成怒的朱祁钰不仅拒绝退位,还把事情做得很绝。

他不仅废掉了当朝的太子(朱祁镇的儿子),还另立了自己的孩子。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9)

朱祁钰的意思表达地非常明白:天下是我的,谁也抢不走。

为了防止朱祁镇篡权,他还对自己的哥哥严密看守。

不仅把朱祁镇囚禁在了南宫,还把门锁都上了“铅肚丝”,彻底地锁了起来。

甚至连一日三餐,朱祁镇都只能从一个小洞里获取。

这个时候的朱祁镇生活得非常凄惨,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他的余生就只能在南宫里等死了。

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在这个时候转机出现了。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10)

(1).绝佳的外部条件

年仅三十岁的朱祁钰突然重病卧床,并且还因此而一病不起,这给了朱祁镇一个重新夺回权力的大好机会。

可这时的朱祁镇还只是一个被囚禁的“笼中鸟”,所以他也成不了气候。

(2).强有力的盟友

总有些人愿意为了利益奋不顾身。

在朱祁镇的“重金”利诱之下,禁军大将石头亨和宦官头子曹吉祥联合孙太后(朱祁镇的生母),为了今后的荣华富贵决定铤而走险。

他们为了自己今后的“荣华富贵”策划了“夺门之变”,趁机拥立朱祁镇重新为帝。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11)

令人有点好笑的是:据说朱祁镇复辟的时候,当时正值清晨,明景帝朱祁刚刚起床,还在洗漱。

面对声势浩大的叛军,他还以为是兵部尚书于谦拥兵谋反了。

当他听说是自己的哥哥出来复辟之后,先是惊讶的目瞪口呆,然后神态自若地回去休息了,连洗漱都懒得洗漱了。

或许对于他来说,皇位才是一座牢笼。

夺门之变之后,他的哥哥朱祁镇也没有念及兄弟之情,第二关便将他秘密处死了。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12)

因为哥哥朱祁镇觉得他没有资格进“明十三陵”,便只以亲王的规格将他安葬在了景泰陵。

只是不知道朱祁镇将他安葬的时候有没有一丝愧疚。

结语

如果不是因为朱祁镇的肆意妄为,大明怎么会蒙受此等不白之屈。

他的弟弟朱祁钰为了保护大明的江山受了这么多委屈之后,又凭什么将自己好不容易保护下来的果实拱手让人?

只可惜,终究是历史如潮东流去,千古风流凭人说。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绝对的权利面前,感情总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明朝十三陵都是哪十三位皇帝(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13)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史记》《大明历》《明朝那些事》《二十四史》《易中天中华史》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