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般大众的印象中,造纸术是由东汉蔡伦发明的,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是这么写的。

可是近年来,蔡伦造纸的说法遭到了有力的挑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追本溯源,仔细推敲一番。

蔡伦造纸的说法出自南朝宋人范晔所著的《后汉书》: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2

元兴元年,也就是公元105年,蔡伦这一年向汉和帝献纸,人们也就把这一年当做是蔡伦发明纸的纪年。

而范晔著《后汉书》,多取材于东汉的官修史书《东观汉记》,所以学界普遍认为,《后汉书》里蔡伦造纸的说法是源于《东观汉记·蔡伦传》的记述。

《东观汉记》是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时由刘珍、班固等人编著而成。而蔡伦是公元75年才入宫为宦的,所以当时的《东观汉记》并没有提到蔡伦。

3

到了桓帝时的公元151年,崔寔、曹寿、延笃等人继续修史,才在桓帝的命令下,补写了《蔡伦传》。

而这时,蔡伦去世才不过30年。崔寔等人与蔡伦处于同一时代,所以《东观汉记·蔡伦传》的记述应该是可以相信的。

可是,现存的《东观汉记》,乃是《四库全书》里的辑本,可是因为年代久远,古书传抄有所讹误,所以这个辑本保留了两种微有差异的说法:

其一是“(蔡)伦典上方造意用树皮……造纸”;

其二是“蔡伦典尚方作纸”。

4

所谓“典”,就是主管、负责的意思。而说法一中的“上方”和说法二中的“尚方”相同,意思是宫廷中专为帝王服务的作坊。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造意”二字。

所谓“造意”,就是发明创造的意思。一个说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方法,并领导“上方”造纸,一个只说他领导“上方”造纸,却没说造纸术是他蔡伦所发明。孰是孰非?

当单凭史籍无法给出答案的时候,我们就要借助考古的手段了。

5

1933年夏,受国民政府委派的考古学家黄文弼在丝绸之路上的新疆罗布泊汉代遗址里发现了一片西汉纸。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吗)(1)

黄是这样描述这个惊人发现的:“麻质,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质甚粗糙,不均净,纸面尚存麻筋,盖为初造纸时所作,故不精细也。”

黄文弼发现的这个“方块薄片”是纸吗?

6

造纸专家刘仁庆说,“(判断)是不是纸,要看其纤维。如果是动物纤维,那么就是丝织品,如果是植物纤维,那么就可以断定是纸。”

“麻质”。麻是植物纤维,因此可以断定,黄文弼发现的的确是纸。

可惜的是,这个首次为“蔡伦前有纸说”提供实物证据的麻纸,在武汉文物展展出时,给日军的飞机炸毁了。即使没有炸毁,很多人也对“蔡伦前有纸”表示怀疑,因为这片麻纸毕竟只是一个“孤证”。

7

中国社科院的副院长兼考古所所长夏鼐就曾在1955年表态:“西汉有纸证据不足,尚不能做出否定(蔡伦发明纸)的结论。”当时,学术界正有一场关于蔡伦前有纸与否的大争论。

不过,事情很快出现了新的情况。1957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灞桥古墓里,发现了一叠后来引起广泛争议的“灞桥纸”。经专家证实,这个古墓的时间至少不迟于汉武帝时期。

西汉有纸的说法再次热了起来。1958年的《中国青年报》就曾对灞桥纸的发现进行报道:“我国发明纸的年代还要上推好多年”,“据现在我们的历史知识来判断,蔡伦对造纸事业曾经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他曾经改进了造纸的原料,推动了造纸的事业,但他并不是第一个发明纸的人。”

8

灞桥纸真的是纸吗?

直到1974年到1975年间,经过造纸专家刘仁庆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细胞研究室的通力合作,才测出灞桥纸的成分——大麻纤维。由此证明,灞桥纸的确是纸。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吗)(2)

在灞桥纸之后,陕西、甘肃一带又陆续出土了金关纸、中颜纸、马圈湾纸等西汉古纸,不过这些“古纸”并没有结束蔡伦前是否有纸的争论,反而使争论愈发激烈起来。直到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的古墓里出土了中学课本里提到的那张“又薄又软”的纸,学界中人才齐齐闭上了嘴,将目光集中到这个新发现。

9

放马滩纸的年代比蔡伦要早上三百年,它证明,早在西汉初期,纸已经被用于绘图和书写,故而“纸的历史提前至西汉初期”。

90年代初,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又出土了一批550张的古纸,其中有297张西汉纸,而且部分西汉纸上还写有字迹。

至此,蔡伦以前有纸说似乎没有什么疑点了,不过蔡伦对造纸术改进做出的贡献仍然不可小觑,他理应获得人们的赞誉和怀念。

,